分享

(重磅外交知识贴)跟着外交官看中国:百年沧桑烟台,曾经外国领事馆最多的中国城市

 新新与荣荣 2017-12-19

   如果谁说现在的沈阳有好多国家的领事馆,很多人信:如果说现在的广州也有很多国家的领事馆,大家还会信;如果谁说在烟台有17个国家设立了领事馆:大多数人肯定不会相信。。。

   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的时候,烟台就是这样的状况:从1862年英国和法国在烟台设立了领事馆以后,到1925年,相继有日本、美国、俄罗斯、德国、奥匈帝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挪威、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芬兰、朝鲜一共17个国家正式在烟台建立了领事馆!

   保留到现在,烟台山上中心地区花园式的一片是英国领事馆,西边兵营式的水泥建筑是日本领事馆;山前的小楼是美国领事馆,山后的花岗岩碉堡是丹麦领事馆。山顶烧成废墟只剩地基的是德国领事馆,山下模样没改成了民居的是挪威领事馆。法国的领事馆和自己的医院紧挨在烟台山下的海滨,俄罗斯的领事馆则跑到了与烟台山遥遥相望的东海水浴场旁边……

  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领事馆驻扎在烟台?烟台港口重要,烟台气候宜人,烟台在山东开放最早,烟台当时外商云集,烟台是大清重臣们休养憩息的经常之地……

 在中国近代史上,烟台是李鸿章经常光顾的地方:考察实业办洋务他来过,出访日本前后他也在烟台落落脚,督察北洋军事防务他还来过,而办理外交事务他更是经常光顾烟台——在中国近代耻辱的外交史上中就有重要一笔是在烟台写的:许多中国人不知道此事,但云南和西藏的近代史学家们熟悉这段史实,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个城市也了解这段史实——他们就是在烟台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1874年英国人为了扩张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势力,思谋修建缅甸仰光到中国云南思茅的铁路。上校军官柏郎率尽200人的武装“探路队”想从缅甸进入云南。英国驻华使馆职员马嘉理便南下接应。1875年马、柏等人不经中国同意便强行入境。跋扈的马最终被当地腾越(今腾冲)人民杀死。“探路队”虽然狼狈逃回缅甸,但英国政府抓住此“滇案”向清政府剔除了许多极为苛刻的条件。经过一年半的谈判之后,1876年9月13日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在烟台东海关二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烟台条约》:三大部分16款并加《另议专条》的《烟台条约》,最终不仅扩大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特权,也使英国终于得到它垂涎已久的入侵中国西藏、云南地区的“通途”。


来看一段视频,百年前的烟台照片

  首先是众多的洋行:集进出口贸易、邮政、电报电话、金融甚至是教育众多业务为一体的洋行,从1862年烟台东海关正式开关以来,以畸形发展速度“繁荣”起来。19世纪末的统计烟台当时洋行已有60多家:其中英国的仁德、美国的美孚、德国的盎斯、俄国的士美、日本的三井为“五大洋行”。英国人马茂兰夫妇的“仁德”,垄断了烟台乃至中国的花边出口业务:他们打着办“孤儿院”“女子中学”的名义收留孤苦贫女,学习花边制作出口国外,以廉价劳动力和减免进出口税“双重致富”:1911年烟台花边出口约6万海关两,1912年则激增至12海关两!“仁德”甚至还创办了烟台的英文报纸,倡办了烟台第一辆出租汽车。美孚洋行1902年登记建立后,就垄断了烟台煤油、柴油、汽油、润滑油的进口:洋行在这方面可谓“经略有方”:资料记载1930年进口柴油报关价为每吨36银元,而烟台实际批发售出价每吨81银元!“盎斯”则先后垄断了西医西药医疗器械和烟台大花生的进出口业务。每周都保持烟台至海参崴一个航班的“士美”则在船运、船务、保险等行业中独占龙头。“三井”则控制了烟台当时抚顺煤炭的进货和销路,烟台当时的五金和杂货业也都“唯三井是瞻”。洋行在烟台“蓬勃发展”,是因为他们在烟台都是“暴利”。其“利润”如何?举一个小例子便知:1870年,烟台进口洋纱1000余担,到1879年便突破万担;而到1890年,烟台进口洋纱达10万余担!

  其次是众多的传教士来到烟台,他们涉足的现代事业林林总总,几乎包括了所有行业:他们不仅在烟台大办殖民特色很浓的教育事业,医疗事业、翻译、新闻、出版等文化活动甚或农产品品种的输入改善等活动传教士们也纷纷插足。以教育为例:19世纪末,烟台共有私利学校35所,其中传教士创办的学校就达20多所。现在烟台中学教育之翘楚“烟台二中”,创办人就是美国传教士郭显德。中国第一所盲哑学校“烟台启喑学馆”也是美国的梅理士夫人于1887年在登州创办后又迁到烟台来的。烟台第一所幼儿园、第一所技工学校、第一所师范学校等都是传教士兴办的:据统计当时的教会学校的学生总数达5000多人!

如果把眼光放大,烟台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让“洋人”们垂涎:它当时是中国北方除天津、牛庄外唯一对外开放的口岸。牛庄所在的辽东一带清初以来就属于禁忌甚多的“皇脉所在”,天津又离北京很近。而烟台不仅物产丰富、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其地更可以北控中国首都海上门户,北上可影响向辽东半岛拓展,南下可集散海运货物:中国内陆的直隶、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几乎都是烟台的内陆腹地!

烟台,在中国近代对外史上确实是一个地位重要的城市。

 

首先看原英国领事馆

作为近代烟台第一个外国领事馆,位于芝罘区烟台山东路的原英国领事馆于1861年建立,由领事馆和多处附属建筑组成领事馆区,占地总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建筑结构多采用典型“外廊式”设计。在建筑的东、南、北三面均有外廊,面向风景观赏最佳方位,具有通风、遮阳、隔湿等特点。该建筑在双面陡坡的组合式屋顶有阁楼窗,山墙处理成英国式的暴露木结构架,室内设计有欧式壁炉,具有典型英国本土建筑风格,其异国情调极为明显。

来看原德国领事馆遗址

原德国领事馆馆舍于1995年毁于一场意外的火灾,现在是烟台山景区每年进行大型演出活动的举办场地。

 德国领事馆烧毁后并没有停止领事活动。他们先后把业务放到了烟台山下的德国邮局和德国盎斯洋行里。


德文清晰可见

现在的德国邮局建筑





原美国领事馆

1864年,美国在烟台设立领事馆,当时由一个传教士代理领事,其后一切事务由名誉领事管理。

原美国领事馆位于烟台山旅游景区内,共两幢,东侧馆址为砖木结构,为不规则设计,显得高雅明快,西侧的领事馆官邸,为方形平台地上二层楼房,设有东南双面外连廊,四坡顶带阁楼、清水墙面、海蓝色窗户,具有欧洲古典主义遗风的建筑风格。现在,美国领事馆官邸旧址作为“烟台开埠陈列馆”开放。

   原挪威领事馆


挪威领事馆1864年开馆。1941年被日本人查封。


瑞典领事馆1864年开馆。1941年被日本人查封。《以后在意大利领事馆代理》

继美国之后,挪威于1864年在烟台设立了领事馆,成为自烟台开埠后第4个在烟台开设领事馆的国家。


原挪威领事馆位于烟台市芝罘区海岸街,整个建筑基本保留了16世纪欧洲市民建筑的特点,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对称式布局。底层石砌高台屋基,外墙边框处理成图案状,几何图形组合,疏密有致,有一定的装饰效果。屋顶较陡,有尖顶外凸式阁楼,正好与下方入口的内凹形成对比。阁楼为木屋架外饰,做成“十”字花和菱形等图案,在阁楼尖顶四周及下边的构件上还施雕饰,至今保存完好。它还配以彩色玻璃镶嵌,显得华丽、工巧。木构件框架的暗红色彩被白灰墙面映衬,沉着典雅,这是迄今为止烟台市唯一一幢挪威建筑。

  再来看原芬兰领事馆


 芬兰于1904年在烟台设立代领事馆,由挪威领事代理,1932年设立本国领事馆。

 原芬兰领事馆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面积为300平方米。楼房南北向,坐西朝东,与烟台山下东海岸仅一路之隔,并且面临朝阳街商贸区和外国领事馆区,南边是餐饮区和生活娱乐区,位置十分优越。屋顶为北欧风格的陡坡形式,山墙层面跳出,木质封檐板,檐口及层间有线脚,窗户是双层木质结构,上下层窗户对等照应,且各部分饰色得当,在大海映衬下别具特色。

原日本领事馆

日本领事馆旧址坐落于芝罘区烟台山西路,该建筑是烟台近代最早的日本建筑,日本是1875年11月来烟台设立领事馆的。日本领事馆区由领事馆办公楼、领事馆官邸和日本兵营三幢楼房组成,建筑面积2446平方米,170多间房屋,现保存完好。

原日本领事馆为日式建筑,四层砖混结构的楼房,东有半园形廊台,采用近代建筑设计手法。整个建筑造型为简单的几何体组合形式,外观整齐方整,强调各形体之间,墙面与门窗之间的比例关系。

原俄国领事馆

1881年,俄国在烟台设代理领事,1904年在烟台市芝罘区大马路东端建立领事馆。原俄国领事馆现为烟台市公安局芝罘分局二马路派出所办公用地,占地1.5亩,是砖木混合结构的二层楼房,建筑平面呈方形,四面坡“人”字形屋顶,外墙面是灰砖青水墙,拱形门窗,拱上方饰以弧形线角,中间断开,建筑形制厚实、简捷,装饰处理有象征手法。

来看丹麦领事馆


2000年秋天,丹麦驻华大使馆商务及经济事务参赞曹伯文先生到烟台山上参观时,无意间发现了这座本国的近代建筑。这位博学的老人对这座外形保存特别完整的丹麦领事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建议对领事馆重新进行修缮。返回北京后,曹先生找到了在香港大学任教的丹麦学者汉森,两人专程来烟台进行了—番考察,决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对领事馆进行修缮。今年初,曹先生费尽周折,终于在丹麦国内掀起一股关注烟台山的高潮,许多人了解情况后,纷纷自发捐款捐物,支持恢复。前不久,一艘来自丹麦的货轮,满载着439件从丹麦国内征集来的大量的家具;书籍、餐具、照片等一百多年前的历史实物抵达烟台。烟台市政府也拨专款对领事馆进行了保护性修缮。目前,经过中丹双方的努力,丹麦领事馆这座百年老馆重新获得了新生。

原丹麦领事馆建于1890年,位于烟台山西领事路北端,依山傍海古树掩映,既可观海听涛,又可赏花漫步,其环境十分幽雅。

领事馆整体为石木结构,共三层,其中地面以上两层。建筑的突出特点集中表现在,其墙面全部采用较粗犷的类似咖啡色的花岗岩毛鼓石砌筑,衔接紧密,错落有致。屋顶为登临式平台,石包护栏,栏柱也均为石块砌筑。古城堡式外观,尤其是那厚重的墙面和无砖墙角的“洞口”式窗户,以及额式大门和起伏错落的屋顶,更显不凡,这在烟台的近代建筑中是没有的。

原法国领事馆

法国领事馆1861年开馆,1941年被日本查封。初为代理领事馆,1901年为领事馆。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法等国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增开登州(今蓬莱)、天津等11处通商口岸。按照不平等的《天津条约》的规定,山东地区只开放一个通商口岸——登州。选定在烟台开埠而放弃登州开埠的是英国住华公使派住登州的英国领事马礼逊。马礼逊曾亲自访问过在烟台驻扎过的法国军队的将领们,详细了解了烟台的地理及港湾等情况。实际法国人比英国人更了解烟台。所以英国开了领事馆法国稍后跟上也是情理之中。

来看意大利

公元1871年(清同治十年)5月,意大利在烟台设领事馆。 其领事事务曾先后由英国和德国驻烟台领事馆兼代1938年4月,意大利人毕哥那首任驻烟台领事馆的副领事。

意大利领事馆建筑现在是一家餐饮酒店。整个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二层楼房,四坡屋顶代阁楼,二层中间为半圆形突出封闭平台,平台顶部为石花栏杆,平台下大门凹进,门外用四根圆柱支撑半圆形平台,建筑形式独特,具有欧式风格。南面是副楼两层。据说当年瑞典领事馆也设在此处。

意大利人在烟台最大的贡献是给烟台留下一个《玛利亚进教之佑圣母大教堂》

下面看荷兰

荷兰1867年在烟台设立领事馆。到1919年闭馆。


荷兰来烟台设立领事馆一直是设代理领事,由德国代理。但荷兰人对烟台的直接贡献却是巨大的。烟台赖以生存的烟台港建设就是荷兰人设计荷兰公司承建荷兰人为总工程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