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新书发布

 昵称51043918 2017-12-19

4月9日下午2时,由北京大学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构建的“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正式发布,会议同期发布李虹教授的新书《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各地级市转型评价》,这是首部关注全国性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成果,也是首次以转型评价为切入点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理论探索。这一研究将建立起研究资源型城市的新方法、新思路,有助于全面把握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特点、难点以及制约和促进转型的主要因素,为未来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科学指导,促进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的互动,更好地发挥北京大学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作为“智库”服务政府、社会和产业发展的综合功能。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教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祖先生,国务院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先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先生,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沈建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许宪春先生、紫光阁杂志社社长闪伟强、国土资源部勘探司副司长车长波、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晓波先生、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地质矿产规划处处长吴登定先生、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处长潘继平先生;国开行规划局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处处长焦安亮先生;国开行业务发展局基金管理部副处长袁树仁先生;中国人民银行博士后李兵先生,地方政府代表焦作市转型办主任常红虎先生应邀出席此次“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暨新书发布会,并就研究成果及主要研究结论发表意见和建议。

对于北京大学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这次既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又具有理论价值的开创性探索,与会专家领导纷纷表示认可,指出这一研究十分具有意义,相信未来在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时将发挥重要作用,并希望这项研究工作能够持续进行下去,通过不断完善建立起在城市转型、产业转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影响力。在其后的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研究成果进行了热烈讨论。刘伟教授肯定了李虹教授及研究团队为此付出的大量辛苦劳动,指出这个研究要强调与地方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要尽快完成对地方的调研,来进一步明确问题产生的根源;辜胜祖先生、季晓南先生分别从契合国家顶层设计、结合当前热点问题,如国有企业改革等角度,进一步强化指标体系与国家大政方针相契合,更好地展现和服务现实需要。李忠杰先生认为研究应当逐年推荐,不断发展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对城市转型实践的指导作用。另外,其他多位与会学者都提出未来研究要加强与资源型城市发展实际的结合,在实践调研中不断完善指标体系,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

作为城市转型系列研究的开篇之作,此次推出的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评价指数重点关注城市转型能力和效果,通过运用指数对中国115个资源型城市转型进行综合评价,客观还原、呈现当前时间节点上我国地级资源型城市在探索转型中所面临的共性、特性、内外部问题,并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深入分析影响影响转型的主要因素,以此为依据提出下一步转型的突破口或发力点。从评价结果看,综合转型指数位列前十位的分别是:包头、三明、铜陵、湖州、池州、乌海、龙岩、南平、韶关、广元。其中,包头、铜陵、湖州、池州、南平等地在经济、社会、环境、制度转型的分项转型指数均排名靠前,各项转型效果较好,而七台河、广安、鞍山、陇南等地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环境转型、制度转型指数分配排在全国末位。

此次研究的最大特色表现在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指标的选择方面。在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结合发展问题和转型目标提出了“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环境转型”、“制度转型”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构建起立体化的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的选择方面,体现了三个层面的重点考量和安排:第一,为准确反映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核心问题,即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本书将资源型产业界定为“采掘业”(对资源的直接开采),比例越大说明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程度越高;第二,借鉴国内外评估城市转型的主流方法,综合考虑转型效果和转型能力,本书重视“劳动力结构”,考虑劳动力的产业分布和年龄分布,尤其是年龄分布,反映了城市经济的活力;第三,与西方国家市场主导的城市转型不一样,政府在我国城市转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本书重视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制度支撑,从政府效率、市场效率两方面评估制度转型效果。

正是基于这种开创性的探索,本书发现了以往研究未能提炼出的、具有较高实践指导价值的结论,包括:第一,发现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经济、社会、环境转型之间未实现同步、协调发展,未建立起彼此促进、共同推进整体转型的内在机制;第二,指数排名靠前的城市在地理上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区集聚现象,突出了转型效果典型地区的周边辐射和带动作用;第三,解决好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有助于促进资源型城市的社会转型,是实现成本较低的社会转型路径;第四,当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两者同步推进时,对环境转型的促进作用最大;第五,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在推动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社会转型方面的作用显著;第六,对于不同发展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来说,成长型、再生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效果好,但预期不符的是环境转型和制度转型指数普遍偏低,影响了总体转型效果;多数衰退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落后于其余三类城市,若不尽快实施有效转型战略,城市转型将持续陷入困境。成熟型城市的未来转型更应当强调经济、社会、资源的同步推进。

本中心将持续关注资源型城市转型及评价,并陆续推出有关资源型城市转型压力、转型能力、转型路径等系列研究成果,未来还会把评价对象扩展至所有城市,形成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列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