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单色西装衬衫,一条深色长裤,一双质地精良的皮鞋,天冷时再加一件蓝色或灰色毛衣。他既谦和友善,又机警谨慎。在群体中,他听得多,说得少,低调节制,尽量不引人注目,是一个习惯于不断酌量、观察和吸纳信息的人。他从刷煤气灶的小贩到富甲一方的亿万富翁,经历不可谓不励志传奇。 多年前,“张大中”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他创办的连锁公司“大中电器”曾是京城最大的家电销售中心,占据全国家电行三分之一的份额。然而造化弄人,在关键时刻他却遇知己陈晓背叛,惨遭永乐、国美、苏宁三面夹击,最终围困垓下,作价36亿下嫁国美,中国家电零售业格局也由“三国演义”变成了“美苏争霸”。此次并购引起多家电器巨人纷争,其间充满各种诡诈与背叛。 诡诈与背叛交织上演 2006年,时为永乐电器掌门人的陈晓主动提议,与张大中掌控的大中电器实现合并。这样的“南北强势联合”无疑有益于双方的共同发展与互补,双方一拍即合,立马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而正当张大中沉浸在缔结“婚约”的喜悦中时,却发现陈晓暗地里在与黄光裕密谈合作,张大中旋即与陈晓翻脸,并决定没收永乐的1.5亿元定金;此后双方长时间斡旋于法庭。 2006年11月,国美电器宣布以52.68亿港元“股票+现金”的方式并购永乐,陈晓也成了黄的CEO。与此同时,张大中向苏宁抛出了橄榄枝。经过长达9个月的秘密谈判,苏宁张近东和张大中达成合并意向,只待最后签字画押;但就在苏宁为大中更换POS系统后,黄光裕又一次发动突袭,国美以36亿元人民币现购大中电器,并继续延用“大中电器”的名号。 虽然黄光裕为了打造独一无二的“国美王国”付了大价钱,但有了大中电器的国美如虎添翼,短短两年的时间,国美便成为拥有1200家门店、18%市场份额的领头大哥,一跃成为国内行业老大。 退隐江湖,却在黄危难时刻伸以援手 带着亿万现金离开家电业,张大中随即注册了一家新公司—大中投资公司,变身为风投资本家兼金融投资家。2008年,张大中上缴税款5.6亿人民币,这是我国历史上最高的个人缴税额,比当年整个青海省个人所得税总和还要多。 商业故事的戏剧性还不止于此。2008年11月,黄光裕因操纵股市被捕入狱,这条消息不啻于在经济危机依然弥漫的黑暗天空响起一声不祥的霹雳。黄光裕毕竟是中国最富有的私营企业家。在胡润2008年的中国富豪排行榜上,黄光裕以43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名列第一。在此之前,他曾两次高居榜首。2007年,张大中以38亿元人民币资产仅排第269位。 如今,经济低迷依旧,黄光裕却锒铛入狱。对那位已沦为阶下囚的同行,张大中本人却绝无再踩上一脚的心思。像往常一样,在公开场合他对黄光裕事件未置一词。就在黄入狱后,复出的张大中出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反而成了国美的“定海神针”。他们在商场利益角逐中争斗时寸土不让,事过后却生出战斗友谊。 黄光裕、陈晓和张大中这几个电器连锁江湖的大佬在短短几年内命运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却又相互交织着恩怨情仇:身陷囹圄的黄光裕依然在遥控着国美控制权之争,三年前拿到真金白银退隐江湖的张大中再次出山成了国美的“救火队长”,而2006年国美永乐合并的第一推动手陈晓,在与黄光裕家族的国美争夺战最终败下阵来,选择了退隐生活。 三方唱罢,曲终人未散 黄光裕之所以选择张大中执掌国美,一方面是因为张大中作为家电行的元老,经验丰富;一方面是因为张大中的过人的经营管理理念。张大中对国美的发展规划非常清晰,他要把国美电器和大中电器打造成百年品牌,要让“国美”成为民族的骄傲!为了实现“百年品牌”,张大中致力于打造一支一流的员工队伍,在人才储备上优于同行,只有与时俱进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团队,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他说:“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团队都是很重要的。作为创始人黄光裕对国美要承担首要的责任,但任何一个人的资源、能力是有极限的,所以要通过职业经理人来组建一帮志同道合、能力互补的团队,来弥补创始人某些方面的不足,因此团队非常重要。” 如今张大中、陈晓、黄光裕三人的恩怨已了。曾经的死对头如今成了伙伴,曾经的伙伴如今成了不共戴天的世仇,世事难测,且行且珍惜! |
|
来自: 昵称18154423 >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