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体演变的重要作品,汉代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

 紫嫣雅閣 2017-12-19

字体演变的重要作品,汉代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

在中国书法史的发展中,虽然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都是些最终成型的字体,比如篆书的代表作《峄山碑》,隶书的代表作《曹全碑》,楷书的代表作《颜勤礼碑》,行书的代表作《兰亭序》,草书的代表作《书谱》,但其实在字体的演变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这样的发展来的,而是在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后人的总结和完善下才最终形成的。本期书扬文化要给大家介绍一个隶书与楷书过渡时期的经典作品——鲜于璜碑。

字体演变的重要作品,汉代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

《鲜于璜碑》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发现的具有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书法价值、最具影响的汉代著名碑刻。它的发现,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古代碑刻文化及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一份珍贵资料。同时,对研究汉隶的书法又提供了一个艺术宝库。

字体演变的重要作品,汉代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

隶书的发展,由先秦战国到西汉前期为初创阶段,被称为“秦隶”;而由西汉后期到东汉为成熟阶段,被称为“汉隶”。后人通常把秦隶称为“古隶”,将汉隶称为“今隶”。隶书自西汉中期始,其艺术特点基本形成,已突破绘画线条,演变成书写的笔画,表现出汉字结构特有的丰富姿态。结体变篆书纵势为横式,形成了隶书的独特体势。至东汉后期,隶书已完全成熟和完善。

字体演变的重要作品,汉代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

东汉时期的碑刻是最为成熟、风格最为多样的历史时期。从书法角度来说汉碑可分为两大类:如《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华山碑》《孔宙碑》《张景碑》等碑,用笔轻捷,中锋圆笔为主,线条圆润、稳健,笔画偏细,但细而不弱,似铁画银钩,笔长势足,结体平整规范,体态略扁而隽永秀丽;另一类如《鲜于璜碑》《衡方碑》《张迁碑》等,此类碑刻用笔古掘,以方笔为主,线条粗重浑厚,方短劲险,笔短意长。

字体演变的重要作品,汉代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

《鲜于璜碑》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刻。鲜于璜在东汉安帝初年任雁门太守,死于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终年81岁。鲜于璜墓位于天津市武清区高村乡兰城村东南。墓为中型砖室墓。1973年发现墓石碑,碑通高2.42米,宽0.82米,厚0.12米。前后两面篆刻隶书铭文,整座石碑保存完好,通碑字迹清晰。碑身两面刻文,碑阳17行,满行35字;碑阴15行,满行25字,总计827字,绝大部分字保存完好。碑文主要叙述鲜于璜的祖先世系及其生平仕历。

字体演变的重要作品,汉代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

《鲜于璜碑》与当时其他的汉碑相比,还有几个比较奇特的地方令人回味无穷。首先,《鲜于璜碑》的碑阳额两旁阴文线刻青龙和白虎,碑阴穿上阴文线刻一只朱雀,意态飞动,刚健婀娜,是汉画中的精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称为“四灵”,在汉代人的思想中有很深的寓意,是汉代美术中的常见题材。

字体演变的重要作品,汉代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

《鲜于璜碑》书风古朴雄健,浑厚凝重。其用笔以方为主,方整内敛,遒劲端庄,浑厚有力,斩截爽利,如佩刀贯甲的大汉将军,颇具阳刚之壮美(尤其是碑阴)。其结字宽扁丰厚,整齐划一,法度谨严,含蓄沉着,紧凑匀称,点画灵动,浑朴苍劲,于法度之中洋溢着一种典雅恢宏之美(尤其是碑阳)。其章法竖成行,横成列,排列整齐又略显参差,其碑石有界格,每个字都靠界格的上沿,上齐下不齐,字的大小、长短不求一律,方扁兼用,疏密得体,错落有致,各尽其势,自由发挥,因而显得既严谨又不板滞,犹如列队严整的武士,雄强剽悍而又有礼法。

字体演变的重要作品,汉代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

《鲜于璜碑》独特的审美趣味以及在创作中可提取的价值,正是它越来越受到书法审美关注的重要因素。

字体演变的重要作品,汉代书法史上的不朽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