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并非简单的重复! 人人都忆郭奉孝,谁人还记荀令君。 说起曹操和荀彧这一对“苦命鸳鸯”,总是会让人泪流满面,是啊,一个倾尽全力辅助他认为能匡扶社稷的人,最后却有了“狼子野心”,一个从未让他失望收拾旧山河的人,有了改朝换代的能力,你为何就不能跟随我一起走呢?不管是曹操还是荀彧,最后他们两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失望和无奈。 两人的相识,还要从很久很久以前开始说起,那个时候荀彧还是满腔抱负的壮志之士,荀彧作为颍川贵族子弟,其三国志本传记载:王佐之才也!后来袁绍取代韩馥,荀彧就为袁绍所用,此时袁绍正是最为强盛之时,而曹操却是最弱小之时。然而荀彧却看出袁绍乃酒囊饭袋之辈,最后荀彧对曹操评价其为有雄略之才,曹操得荀彧后喜极而泣说道:吾之子房也!两人从此走到一起,收拾这破旧的山河。 关于荀彧之死,在袁弘得《后汉纪》卷三十,陈寿得《三国志》本传记载:“以忧薨”,而裴注引《魏氏春秋》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死。不管是那种死法,都是荀彧反对曹操加九锡得必然结果,二十载,荀彧不遗余力,兄弟子女都为曹氏卖命,和曹氏结为亲家,可以说得上是曹操集团的核心成员。然而荀彧却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士大夫。 荀彧在反对曹操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室,虽勋庸崇者,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段话把曹操的权利限制在了汉室之下,再盖下忠贞的帽子,其实和孙权还有陈珪警告袁术称帝之时是一个意思。再有就是匡扶汉室在当时是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 三国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朝廷软弱已经不是士大夫的首要选择,士大夫想要匡扶汉室,就必须要选择一位雄主待时而动,才能如愿以偿,但是荀彧却没看透一点,那就是雄主都有着自己的政治立场,他们的所谓匡扶汉室只不过是时局所迫而已。不得不说曹操低估了荀彧的忠贞,荀彧也高估了曹操的坚守,两人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算尽天下,洞察人心,却唯独没有看清自己,也算错了对方。荀彧既然无法阻止,他就选择了杀身成仁。这样一位政治家,确实值得我们尊敬。 再次感谢邀请,感谢大家阅读!关注微观历史者,看精彩智慧历史。 博君一言,笑谈古今,智慧历史,你我共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