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进化后会变成龙?看文物,聊龙马的历史进化关系

 年轮·心结 2017-12-20

「龙马」之意象早已为中国人所熟知。早在西周,这一名词就已出现,其意义随时代发展,经历了多重演变,龙马的形象,也纷纷以不同样貌呈现。

唐 葵花双马纹镜 故宫博物院藏

最早出现的龙马,其实是马的一种。《周礼·夏官司马·廋人》载:「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宋人陆佃认为八尺以上的马本就少见,且外形与龙相似,故以龙相称(《埤雅》卷十二)。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来自林梅村先生。他认为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吐火罗人是敬奉神nāge(或为nāke)的,而其原型就是马,同时「nāge」与梵语「naga」在被译成汉语时都是「龙」。「龙」与「马」有了共同的联系。进一步分析,周地近夷狄,对马的认识受到类似吐火罗人的西北少数民族影响。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的龙其实就是一种另类的马,只是后来少数民族西迁,中原人不知晓其中关系,才把龙神秘化了。

汉 马龙鼻纽铜印 故宫博物院藏

神秘化后的龙所指对象发生了改变,而「龙」与「马」的关系依旧密切,龙马也有了神异色彩,进而成为祥瑞之物。《论衡·龙虚篇》云:「世俗画龙之象,马头蛇尾。由是言之,马、蛇之类也。」可见龙的确像马。若以闻一多先生的「图腾说」解释,龙是以蛇图腾为主体的部落兼并其他弱小部落,并将马、鹿、鱼等图腾合并融入自身的结果。另外,到汉代龙定型时,已与祖先和皇权政治相联系。据《史记》载,秦始皇被称「祖龙」,高祖之母刘媪梦与蛟龙交。君权神授思想下,谶纬之说盛行。《周易·系辞》中的「河图洛书」一说即其产物,孔安国解释:「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龙马」与「神龟」出现是为彰显圣德。南北朝时期,龙马祥瑞说已基本定型。梁孙柔之撰《瑞应图》,言及龙马为神马,为河水之精。高八尺五寸,长颈,胳上有翼,旁有垂毛,鸣声九音。有明王则现。

清 三彩海马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类似河水出马的故事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隋书·西域传》载吐谷浑放马于青,「言得龙种」,「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日行千里」。这些「水马」多半是生活在人迹罕至、水草丰美之地的野马,捕获它们的人为夸耀马之神异,假称其出于水。吐谷浑所言「得龙种」,也不过是让驯服的马与野马交合得到优良品种。马的生活不可无水,却并非如传说中那样「生于水」。因为龙成为水神,「水马」传说就进一步与龙相联系。

西夏 瓜州榆林窟第3窟 唐僧取经 敦煌研究院供图

汉代以前,龙就是中国人的神物,随着宗教的兴起,龙的意义又有了变化。道教的神仙驭龙飞行,龙马同样与神仙道士有了瓜葛。秦汉时人们生命意识觉醒,渴望长生,神仙方术盛行,马亦被神化,予超自然的属性。神马能长生不老,还可将神性传导给接触过它的人。

元 任仁发 出圉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山海经》所记之乘黄,就属于有龙的特征的神异之马。乘神马者得以成仙,而神马也为仙人所有。据《洞冥记》所载,神马步景本是道教神仙西王母骑乘之物,由于犯了错误,偷食了东王公的芝草才受到惩罚,被神仙弃而不用,为东方朔所得。这则故事可谓开龙马或神马受罚而下凡为马之先河。唐代小说中也有龙犯错受罚为马的故事。据《传奇·许栖岩》载,进士许栖岩从蕃人手中得一瘦削之马入蜀。有卜人言此马为龙马。过蜀道时,人、马皆坠入万丈崖底,却因祸得福而游仙境。仙境中的道士说此马为「吾洞中龙也。以作怒伤稼,谪其负荷。子有仙骨,故得乘之」。许归来后将马放之渭滨,马化龙而去。《西游记》中的小白龙因犯天条,不得已变化为马,似是这一主题的延续。

西汉 骑兵俑群 咸阳博物馆藏

其实《西游记》故事就是佛道杂糅的,佛教对「白龙马」的影响也很明确。佛经传入的汉化过程中,印度的那伽(naga)就被改为龙。本土龙的概念也受佛教影响而改变,进而成为专门的水神。佛经中提到了龙王,道教也随之建立起四海龙王的系统。唐时始封四海龙王,宋徽宗时,昭天下五龙神皆封为王爵。龙王成了一种既与佛道有关、又能与佛道诸神相抗衡的独立神祗。《西游记》中的四海龙王已有明确的称呼和地位,成为了人格化的神;第三十回中,白龙马为救唐僧刺杀黄袍怪,就突出表现勇敢、忠诚等人格特征。

汉 虎食马牌饰 故宫博文物院藏

唐三藏得到小白龙,离不开观音菩萨,神送马事也可以找到域外的线索。印度《梨俱吠陀》赞歌中讲,司马之神阿修因深嘉国王秡头的虔诚,用神力为其创造了一匹肢体雄健,丰尾骏足,具九十九层之力,战斗必胜,有升天之资的白马。这匹马奉国王之命经行国内,杀尽远近一切恶蛇毒龙,使人民安居乐业,因而受到供奉。佛经吸取了吠陀经典的许多元素,印度故事也随佛经传入中国。《高僧传》中,进一步将神赠马故事与中国僧人联系:「(晋沙门昙邃)止河阴白马寺……,常于夜中,忽闻扣户,云『欲请法师九旬说法』。邃不许,固请乃赴之,而犹是眠中。比觉已身在白马岛神祠中。……至夏竟,神送白马一匹,白羊五头……。」僧人接受了神馈赠的白马,白马岛之神虽没有明确身份,却也像是司马之神的化身。

自佛教传入中国,许多僧人不远万里取经,单人只马,肯定经历了重重困难。《西游记》以传说已久的龙马当作具有神龙所化之白马,担当取经重任。将龙马写作龙王的三太子,既侧面反映了龙王为神祗的观念,还体现了龙贬谪为马的主题,亦突出了取经须有龙神为马相助,可谓是集历来「龙马」含义之大成了。

原文作者:李艳茹

原文来自:《紫禁城》2014年1月刊《龙马的历史进化》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文藏】头条号!

该文章摘选自《紫禁城》杂志APP,欲知晓更多藏品故事请前往应用商店下载。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