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leafcho 2017-12-20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你去过上海吗?

繁华的远东第一大城市,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在这繁华盛世的背后,有无数无数的人默默为之奉献。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上海浦东机场,是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之一,华东区域第一大枢纽机场、门户机场。2016年,机场旅客吞吐量中国第二,货邮吞吐量中国第一,起降架次中国第二。

上海青草沙水库,我国目前最大的江心水库,其面积相当于10个西湖。它也上海境内水质最好、最稳定的饮用水水源地之一,建成后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人,其规模占上海全市原水供应总规模的50%以上。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就在半个多月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那位给浦东机场选址,取水青草沙的科学家逝世,享年96岁。

著名河口海岸学家、浙大校友陈吉余院士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陈吉余先生出生于1921年,1941年进入浙江大学史地系学习。1947年浙江大学理学院史地学系研究生毕业。1947-1952年浙江大学助教、讲师;1952院系大调整后,他从浙大转到华东师范大学任教。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吉余是著名的河口海岸学家,是我国河口海岸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主要开拓者。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河口海岸研究机构,发展了以动力、沉积与地貌相结合的我国河口海岸学科体系,组建了河口海岸动力沉积与动力地貌国家综合重点实验室。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祖国的江河、海洋,记载着这位我国河口海岸学家、著名的水利教育家的智慧、心血和贡献:

他积极倡导并参与了全国海岸带调查,为沿海经济建设提供了系统的基础资料。

他提出长江河口发育模式和人工控制理论,为长江口深水航道选槽和河口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他建议利用潮滩建设浦东国际机场并主持九段沙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

他根据涨潮冲刷槽理论提出陈山原油码头选址方案,开创了在杭州湾强潮海湾建港先例。

他提议并主持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

情系上海: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

以下的一连串业绩,记录着这位河口学老人对我国,特别是对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打造上海的“黄金海岸”

打造上海的“黄金海岸”,为上海腾飞奠定基础,是陈吉余矢志不渝的目标。

1986年,时任上海市海岸带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的陈吉余提出四个设想:1.发掘一切可资建港的岸段,把上海港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港;2.利用好每一个岸段,建立科学工业园区和以中小城镇群落为支点的滨海经济体系;3.发展滨海旅游业,把荒芜的海滩、落后的海岛建设成为滨海旅游疗养胜地和远东第一流的国际旅游中心;4.把上海海岸带建设成为以海洋科学为中心的综合性科学实验基地。

他认为,根据自然条件和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上海的海岸带可分别开发、建设成为港口、工业、农业、旅游、自然保护区和专用等六种类型的岸段,因地制宜、各取所长的规划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为机场选址据理力争

鲜为人知的是,浦东国际机场的选址,倾注了陈吉余的大量心血。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他在机场选址初期,就建议借鉴纽约肯尼迪机场、日本成田机场等的成功经验,把机场建到海滨沼泽上。他认为,在川沙、南汇交界的海堤外,选择适当的潮滩建造新机场,既可节约熟地,又可围海造地,用于机场发展,并可与长江口的治理相结合,可谓一举数得。而且,海堤外还可避免人工设施的干扰,有利于航行安全,并降减城市噪音。

然而,1995年,浦东国际机场项目即将启动,机场仍定址江堤以内。那年8月31日,陈吉余直接致函市领导,为机场选址的科学合理性据理力争。这封信函引起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批请规划部门周密研究。

最终,陈吉余的建议得到了肯定和采纳,机场规划范围向海边平移700米,机场因此增加面积7平方公里,通过围海促淤,还有18.8平方公里土地可供机场后期工程建设,价值30多亿元。至于节省的拆迁安置费和飞行安全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无法估量。

为防止鸟害侵扰机场安全,陈吉余还牵头组成多学科课题组,在机场附近地区进行了水文、气象、植被、鸟类活动等调查,确定将浦东机场以东约11公里处的九段沙辟为种青引鸟地区。这里有3000亩的芦苇高滩,还有上沙、中沙草滩1.2万多亩。机场如白色的大鸟凭海而立,过境小鸟栖息于对岸沙洲的碧树绿草丛中,这对防止鸟撞飞机和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最早提出取水长江河口

申城百姓能喝上优质安全的饮用水,也要感谢陈吉余为代表的一大批有远见的科研专家。

上世纪90年代初,陈吉余最早提出了取水长江河口的论证报告。促成他这一提议的,是一场高温。1990年7月,上海刚入夏便遭遇连续高温,全市自来水日供水突破47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而且,黄浦江上游来水日趋枯竭,导致中下游污水上涌,自来水水质下降,部分地区居民反映自来水带有臭味。上海不得不求助苏浙两省,从太湖开闸放水,但因下泄流量有限,对各水厂取水口水质的改善并不明显,成为上海水源紧缺的一个警告。

当时,宝钢已在长江岸边引水,陈行水库也已获批准,正在建设,但库容只能供应40万吨。如果另觅新址建库,就需要一段江岸和一个较宽的滩地。但从宝山区大陆岸线而言,已无可建的岸线。在浦东江岸,岸线也所剩无几。即使见缝插针建库,很有可能遭遇上游污水排放的问题。

怎么办?陈吉余等专家就提出到江心滩去筑库蓄水,既可取得优质水源,又有大片潮滩和潮汐通道可用。再考虑路程、管线和工程便利,长江三岛中距市区最近的长兴岛便进入人们的视线,面积达70平方公里的滩地沙洲——青草沙脱颖而出。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然而,青草沙上马,需要破解咸潮入侵、河势稳定、环境保护等三大科学难题。首当其冲的是:水库要取的是淡水,可青草沙水域濒临入海口,咸潮常常回溯,水库要建多大,才能在咸潮到来时仍能保证淡水供应?

陈吉余等专家进行了长达15年的数据监测和分析,还建立模型等进行评估预测,最终得出结论:青草沙有效蓄水量按供水规模719万立方米/天算,可保证连续50天不取水情况下的正常供水,足以抵御发生在长江口的自然灾害或突发性污染事故。如果按水库最大有效库容5.53亿立方米算,即使每天供水950万立方米,也能确保至少连续68天供应合格淡水。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实践证明,时至今日,青草沙仍是上海境内水质最好、最稳定的饮用水水源地之一。

心似大海,崩腾不息

陈吉余有一颗年轻不倦的心,一如他奉献毕生的事业——江河那般,奔腾不息:

70高龄之际,他受命主持中国主要河口研究国家重大基金项目和海岸带资源环境利用关键技术九五攻关项目等多项任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6项。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78岁当选为院士时,陈吉余说他年纪不算小了,但学问未尽,责任未尽。此后,他每年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2001年组织了东方论坛,探讨南水北调对长江口生态环境的影响;2002年呼吁将东海“碧海蓝天计划”提上议事日程;后几年又为青草沙水库建设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关注咸潮入侵上海的现象;86岁时,还去了武汉、重庆,作特枯之年的水情调查。

10年前,86岁高龄的陈吉余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评上院士,并不是科研事业的“终点”——从此可以躺在这个称号上睡觉了。

无论在哪一年龄段,始终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意识,这是陈吉余一直留给周围人的印象。陈吉余曾说,自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的门生说,他不仅一生治学求真,而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理论推动实践。

上海人民应铭记这位从浙大走出的96岁院士:选址浦东机场,取水青草沙,有他一份功 

今天,这样像祖国河海那样奔腾的老人,却真的离开我们了。请让我们永远铭记这样一位赤子般的老人,记得他曾经作出的努力与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