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断肠《临终诗》

 zqbxi 2017-12-20
   北宋滕茂实当了金的俘虏,忧愤而死,临终写下断肠诗,不知能否警醒后人,亡国奴的悲惨下场如此。
 
 
 
 
 
 
   诗前小序:“茂实奉使无状,不复返父母之邦,所当从其主以全臣节。或怒而与之死,幸以所杖旛裹其尸,及以所篆九字刊之石,埋之台山寺下,不必封树。盖昔年病中,尝梦游清凉境界,觉而病愈,恐亦前缘。今预作哀辞,几于不达,方之渊明则不可,若苏属国牧羊海上,而五言之作,始敢援此例云。”
虀jī①盐老书生,缪列王都官。
索米了无补,从事敢辞难?
殊怜复盟好,仗节②来榆关。
城守久不下,川途望漫漫。
俭③辈果不惜,一往何当还。
牧羊困苏武,假道④拘张骞。
流离念窘束,坐阅四序⑤迁,
同来悉已归,我独留塞垣。
形影自相吊,国破家亦残。
呼天竟不闻,痛甚伤肺肝。
相逢老兄弟,悼叹安得欢?
波澜卷大厦,一木难求安。
就不违我心,渠不汗我颜。
昔燕破齐土,群臣望风奔。
王蠋独守节,燕人有甘言。
经首自绝脰,感慨今昔闻。
未尝食齐禄,徒以老为民。
况我禄数世,一死何足论。
远或没江海,近或死朝昏。
敛我不须衣,裹尸以黄旛。
题作宋臣墓,篆字当深刊。
我室年尚幼,儿女皆童顽。
四海无置锥,飘流倍悲酸。
谁当给衣食,使不厄饥寒。
岁时一酹⑥我,犹足慰我魂,
我魂亦悠悠,异乡寄沉冤。
他时风雨夜,草木号空山。
作品注释
①虀盐:素食,指清苦的生活。
②节:符节。古时使臣执以示信之物,以竹为之,柄长八尺。
③俭:谦逊貌。俭辈:自谦之词,犹言卑微无能之辈。
④假道:借路。
⑤四序:四季
⑥酹:以酒祭奠。

作品鉴赏
   据《宋史·忠义传》载,滕茂实,字秀颖,宋钦宗靖康元年,与路允迪等人,为割让三镇事,奉使金国,后又奉宋主密诏,据守太原不下,因之触怒金人,将其囚禁。宋钦宗被金人所掳,旧臣无敢候问起居者。茂实闻其将至,整装迎谒,拜伏号泣,请侍旧主俱行。他知此举必将触怒金人,自己必死无疑,事先叮嘱其友人董铣,用奉使黄旛裹尸而葬,在墓碑上大刻九个篆字:“宋工部侍郎滕茂实墓”,并写了这首诗以明己志。
  作者先说明自己的身世和肩负的任务,作为一介书生,既不能垦荒戍边,又不能挥戈上阵,当民族危亡之际,能够用自己的才学,辗转致意于交战双方,从而使兵戎偃息、和平重现,这当然是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因此了,为了“复盟好”,他不辞千难万险,“仗节来榆关”,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可是,“城守久不下”,本来同意割让的城镇没有兑现,于是使者被囚,充当人质。
   肩负使命而被囚异域,思君思乡而不得回归,作者的内心痛苦不可名状。从“流离念窘束”到“一木难求安”共十二句,作者尽情抒愤泄怒。他那“独留塞垣”、“形影相吊”的流离生活,他那“痛伤肝肺”、“悼叹”不息的痛苦心情,是那样无奈、凄惨。尽管作者深明“波澜卷大厦,一木难求安”的道理,但终难排遣内心使命未果、滞留他乡的苦闷。支撑着他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精神支柱,一是古贤者的高风亮节,一是自己视死如归的决心。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忠君报国、不辱使命者不乏其人,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苏武牧羊”和“张骞出使”的故事。苏武杖节持旄、坚贞不屈的形像,张骞路过匈奴被拘、逃回又从军立功的事迹,无疑是作者自激自励的精神源泉。特别是战国齐人王蠋以布衣之身义不仕燕的高风亮节,更使作者感慨万千。为了“不违我心”、“不汗我颜”,作者决心像王蠋那样,以死来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以死来表明自己心向宋廷,仍为宋臣的清白之身,以死来表达自己不作贰臣,决不仕金的决心。“敛我不须衣,裹尸以黄旙。题作宋臣墓,篆字当深刊”,这不同寻常的葬事安排,集中体现了作者的铮铮铁骨、朗朗气节,可与山河同在,与日月争辉。
死不足惜,只要死得其所;生却艰辛,还需承受饥寒。生离死别之际,面对妻室儿女,作者豪气万丈的笔端却又涌出柔情万种:从今往后,弱妻幼子将飘零流落,四海虽大,却无他们的立锥之地,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饥寒交迫的悲酸生活。虽然种种思绪萦绕于怀,万般情愫难以割舍,但作者以死报国的决心仍未动摇。既留外域异邦,返乡无望,他情愿作忠贞清白的冤魂,也不愿作苟且偷生的贰臣;他情愿以不散的魂魄永寄悠悠思乡情,也不愿以徒具的躯体空活茫茫人世间。结尾两句“他时风雨夜,草木号空山”,言语简洁,寓意深刻,以寄托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即使已化作异乡冤魂,仍然心系风雨飘摇的故国家乡,他那不死的精魂,疑像“春风吹又生”的青草,像枝繁叶茂的大树,伴着巍峨的高山,生生不息,绿满人间。
   作者高尚的节操、坚贞的品格、浩荡的正气,不独在他为之效忠的宋王朝广为流传,交战的对方金人亦欣赏钦佩,肃然起敬。据史载,茂实请从主行,金人不许,后忧愤以卒,“金人哀其忠,为之起墓燕门山,岁时致祭焉”(《齐东野语》卷十二)。金末的元好问赞许他:“先生名节凛然,不愧古人。”称自己“儿时,先大夫教诵秀颖(茂实字)《临终诗》”(《中州集》卷十)。可见此诗在金代流传非常广泛,成为士大夫传授忠贞气节的教材之一。作者亦地下有知,亦当含笑九泉了。(沈时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