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圣还是唐僧,中间只隔了一本《茶经》

 xdd响当当 2017-12-20



“陆羽泡的茶,

听说名和利都不拿,

他牵着一匹瘦马走天涯”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念着念着就唱起来了?


没错,这就是周杰伦歌里的一段歌词!不懂茶的人,应该都是这样认识的陆羽。


敦煌壁画《唐僧取经图》


“牵着一匹瘦马走天涯”这难道不是唐僧么?


要是不说这是陆羽,还真以为是唐僧呢。其实,我们的陆羽和唐僧有着一样的人生经历。


哥只是个传说,哥此生只会泡茶


陆羽的身世一直以来都是个传说。


从前的从前,一位法号智积的禅师路过郊外的一座小石桥。忽然听见桥下群雁齐鸣,不觉好奇,于是走近一看,看到一个小孩子被丢弃在冰冷的桥上,冻得瑟瑟发抖,那些大雁都纷纷张开翅膀,替他挡住寒风。禅师觉得这孩子实在太可怜,决定将他带回寺中抚养。

 

这孩子父母是谁,为何被弃,都不得而知,当然,也就无姓无名了。他也就跟《西游记》里的唐僧一样,被寺庙的住持收养。陆羽长大了,但是没有名字呀,陆羽就心想,“这不行呀,我怎么能没有名字呢?”

 

于是根据《周易》给自己卜卦,卜得蹇卦,又演为渐卦,卦曰“鸿渐于陆”,即鸿雁渐渐落于陆地之意。他便为自己取姓为陆,取名为羽,又以“鸿渐”为字。

 

也就有了《陆文学自传》中的那段:“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说白了就是“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

 

智积禅师爱饮茶,常让陆羽为他汲水煎茶,陆羽因此学了一手煎茶好手艺。这样说来,智积应该算得上是陆羽茶学问的启蒙老师。

 


智积非陆羽的茶不饮。这件事让代宗皇帝知道了,有点不信,就召智积进宫,一试真假。在宫中,煮茶能手奉上了名茶,智积尝了一口,便放下不饮了。代宗又秘诏陆羽进宫,由陆羽煮茶,再让智积品尝,智积一饮而尽,连声称赞说:“这真像陆羽煮的茶呀!”代宗才深信无疑,一时之间,陆羽的名声传遍朝野。

 

但是,你以为,智积禅师就是按照套路来教陆羽“茶学问”吗?别忘了,智积禅师可是个佛门弟子,收徒弟,当然是想让徒弟继承衣钵,发扬佛家文化呀!于是,老禅师就想让陆羽学习佛典,但陆羽偏偏不按套路走,他喜欢的是儒家经典与诗文创作。

 

陆羽回怼道“我既无兄弟,又无后代,穿僧衣,剃头发,号称为和尚,让儒家之徒听到这种情况,能称为孝吗?我将要接受孔圣人的文章。”

 

禅师听完,捂着胸口,大口大口喘气,“好个小子,长大了翅膀硬了,看我怎么收拾你!”可怜的小陆羽就被罚去扫地、扫厕所、砌墙、上瓦、放牛,干各类杂活。

 


但是,你以为这样就能打倒我们顽强的陆羽吗?他想方设法学习,坐在牛背上,也不忘学文写诗。有一次,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本张衡的《南都赋》,字不认识几个,却读得特别认真。

 

禅师知道了,那个火,蹭蹭蹭地就上去了,叫来徒弟拿起鞭子,“给我打,狠狠地打,看这小毛孩还犟不犟!”

 

这样的地方,陆羽肯定就待不下去了,满满都是痛苦的回忆,想做的事情通通不让做!“我要离家出走!”惹不起,可以躲得起呀!

 

十三岁的陆羽逃离了那个寺院,进了戏院当了个丑角。喜欢喝茶的智积,便断了茶。

 

说到“丑角”,我们都知道不是因为“丑”,才叫这个名,但是陆羽却是因为自己长得丑,所以去演的“丑角”。他自己都说,“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我不光丑我还口吃,感觉自己就是为丑角而生啊!

 

仿佛听见自己在说自己丑…


在戏班,陆羽感觉如鱼得水,“丑角”演得十分欢喜,表演杂技、魔术、木偶戏、参军戏等,多才多艺的连陆羽自己都不敢相信。多才多艺的陆羽,抑制不住蠢蠢欲动的创作热情,还写下《谑谈》三篇,大概是当时滑稽戏的剧本。正所谓,是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

 

在一次演出中,遇见了一位贵人,谪守竟陵的名臣李齐物。李齐物十分欣赏陆羽,他送了自己的诗集,还把陆羽推荐去火门山邹老夫子门下学习。陆羽这颗金子,总算是到了要熠熠生辉的时候了。

 

好奇宝宝的陆羽才不会满足在夫子门下学习,他还到处寻师访友,与李白、杜甫、颜真卿等名流隽士,都有过交往,“谁还没几个牛掰的朋友呀,是不是?”

 

安史之乱后,某天行至浙江湖州,与诗僧皎然结为缁素忘年之交,皎然年长陆羽十三四岁。这位老大哥,不仅让动乱中的陆羽找到了家,而且他社交广泛阅历丰富,对不少大庙的僧侣饮茶颇有心得。

 

陆羽烹茶图


那个时候的陆羽已经在潜心研究茶道,但是陆羽是个很怕与人交流的人,所以他不爱出去研究,都自己闭关锁在家里,专心写自己的书。

 

老大哥就批评他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建议陆羽去茶山实地研究,考察,陆羽才走出房门,投身在深山茶树里。而后,陆羽干脆隐居苕溪(在今浙江吴兴县),与吴中地区的一批志同道合者,如诗僧皎然,隐士张志和等,诗酒往来,结为莫逆。

 

他经常乘一叶扁舟,寻访山寺,在山野之中,他单身独行,“诵佛经、吟古寺,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尤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虽然他曾一度应召为太常寺太祝、太子文学等,但都不久辞归。遂在放浪隐逸中,度过了晚年。陆羽写下不少著作,可惜流传至今的,主要就是一本《茶经》了。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而陆羽却因为一本七千字的《茶经》被世人奉为“茶圣”,这确实是千古未有的。

 

“凭啥!!就七千字!”

 

就凭人家书里一句废话,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 


《茶经》里没有一篇是散文,没有一篇是抒情的诗句,文章里每一个字都是特别客观的,基本上是记叙文或者说明文,或者是摘取的史料记载。

 

他的七千字写了十个章节,把茶从生长到加工、到品、到器、到饮,最后到茶事,最后茶之出,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都是非常精确的说明、描述,包括描述一个器皿,描述制茶的方法,惜字如金。它非常客观,非常理性,涉及天文、地理、医学,包括书信。

 


他穷其一生都在学习和研究,从没有满足过自己的学识或者才华,陆羽一生没有进入仕途,一生都在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脚步不停,信念也从没有停止。


唐僧也一样,只不过他们追求的梦想,一个茶学,一个是佛学,他们都应了那句歌词“名和利都不拿”!

 

茶圣还是唐僧,他们其实只隔了一本《茶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