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芳华》:谁的青春不芳华?谁的芳华不带血!

 飞天保龄 2017-12-20
说《芳华》:谁的青春不芳华?谁的芳华不带血!

说《芳华》:谁的青春不芳华?谁的芳华不带血!

不迎合,不营销,不凑热闹不起哄。不为电影而谈《芳华》,只因《芳华》触动了青春记忆的门闸。
《芳华》是个年代戏,因为距现在较远,没有沉重的经历包袱,年轻观众看起来不累。它说的是50后的青春,50后文艺青年的一曲悲歌。在前几年我们还看过张艺谋版的芳华——《山楂树之恋》,一曲下乡青年的纯情苦恋,也是悲欢离合,泪崩的结局。这些年代芳华不是清朝以前的历史可以戏说,也不是抗战剧可以神话;它毕竟还关联着现在还活着的父辈爷辈,如此的血脉亲近,所以能轻易牵扯我们的神经疼痛,煽下我们的感慨泪花。
年龄可以有代沟,但青春没有;谁都青春过,只不过有先后。任何辈分的青春都有着鲜明的共性——单纯、善良、美好、幻想、仓促、莽撞、成长,甚至还有幻灭;刻骨疼痛和血色浪漫交织——回头想起来让人向往、迷恋、震颤、后悔、隐痛杂陈。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与现在相比如出一辙,这才是真正的青春况味
说《芳华》:谁的青春不芳华?谁的芳华不带血!

谁的青春不芳华?谁的芳华不带血!每一段青春芳华都是一部美丽的伤痕文学。只要经历过这个过程的,都是带着一身还未细细端详的各种痕迹过来的(有的伤痕累累),然后很快被现实生活打磨平整,尘封在记忆的深处。
冯小刚的《芳华》,用逼仄的手法,还原了一个特殊小群体——上世纪50年代军队文工团一群文艺兵短促的青春芳华和命运悲欢。片子经过撤档等几番炒作折腾引发了“银发观影”潮,成功掀开了父辈们记忆尘封的盖子;由于许多触点密集对号入座,轻易击破击记忆脆弱的膜。
对于60后、70后甚至80后来说,他们的成长年代,则是读着父辈们的“芳华”史,喝着着父辈们的青春鸡汤长大的。在最纯净的年龄喝着这样“带血”的精神营养,《芳华》同样触动了这几代人的情感神经。他们看《芳华》是在延续父辈的情结,然后对比自己的芳华,来一次传承。所以,芳华绝不会有代沟。
说《芳华》:谁的青春不芳华?谁的芳华不带血!

影片的时代背景设在那个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年代。情窦骚动和人际交往所产生的后果与现在有所不同,这一点让90后和00后笑场和不理解也是正常的。
至于那场争议最大的6分钟鲜血飞溅,肢体残缺的战争戏份,细细想是非常必要的。它强化了芳华的色泽,渲染了青春残酷的一面。它不是剧情的必然,却是升华主题的大料。若没这个,情不够绝,心不够痛,芳华就不够艳。
说《芳华》:谁的青春不芳华?谁的芳华不带血!

绝世好男人刘峰暗恋一心想嫁给高干家庭的漂亮女兵林丁丁,却因莽撞的表白给自己人生带来悲剧式的后果——断了一条胳膊。这样的后果在当年那种环境下发生不为之奇怪,也不能单纯怪罪林丁丁害了爱她的男人。如果放到现在的环境中,结局会根本不同。不说结果,就这样的恋情,不论哪个辈分的人在青春期都经历过,这便是共鸣和共性。最终,落魄的刘峰和他曾经关心过、受尽欺负的同事何小萍相依余生。
说《芳华》:谁的青春不芳华?谁的芳华不带血!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珍惜善良“。刘峰和何小萍没有结婚,却生活在了一起;婚书对于这样一对经历了青春磨难的同事来说,有没有都不重要了,这个结局皆因为两人都很善良,因果相依,温暖而走心。带血的青春为他们修炼成了难以替代的心灵相惜和默契,这就是芳华之美。
冯小刚押宝的聪明正是在于此——牵银发而动三代,票房能不高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