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低温下润滑油粘度增加
虽然现在大家广泛使用泛用性机油比如5-W40,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适应环境温度。但是在低温下,尤其是发动机刚启动时,低温依然会影响机油的黏度。因此造成的各部件阻力增加会很明显。
当然,不仅仅是发动机,传动系统如变速箱,传动轴,甚至车轮轴的润滑油也会有一定程度的黏度增加,看似轻微,但并不可以忽略不计。
02 发动机工作温度低,燃烧不完全
低温下不仅发动机启动的时候因为整体处于比较冷的状态而热效率偏低,事实上由于参与燃烧的氧气来自大气,气温低自然这些参与燃烧的气体也温度较低。燃油混合低温气体燃烧,能达到的燃烧温度就产生了变化。
虽然发动机厂商针对不同气温有调校,但只能改善,无法完全消除影响。
冬季由于发动机余热还要参与车内暖风供应,维持发动机冷却系统温度在合适的温度就更加困难。
03 燃料蒸发性差
比上述两个状况更糟糕的是,低温下燃料的蒸发性变差,无法完全雾化与空气混合。
混合气温度为20℃时,汽油的蒸发率为50%,而在30℃时,蒸发率可达75%。燃料蒸发性差,混合气雾化不好,油滴相对增多,形成各气缸之间进气不匀,造成混合气偏稀,不易燃烧或使火焰传播速度减慢,燃料不能完全参与燃烧,汽缸内的平均有效压力降低,因而造成费油。
更糟糕的是,燃油可能直接形成油滴,附着在缸壁上影响机油的正常润滑,增加油耗。
04 空气密度和粘度 其实,影响油耗的,还有一项就是空气密度和空气粘度。事实上,不同温度下空气密度有着很大的变化。干空气密度在-20℃时是1.395公斤/立方米,而如果是30℃时,则仅有1.165公斤/立方米,密度相差近20% 。 空气密度是空气阻力公式F=0.5CρSV²中的ρ因子,如果不考虑空气粘度,整个风阻就提高了20%。
但事实上,空气粘度是通常被视为固定值的风阻系数C的影响因子,也就是实际上空气粘度也影响着整个空气阻力公式。而空气粘度,则由-20℃时的1.62上升至30℃的1.86。
因此,同时考虑密度和粘度,且其他情况不变的话,-20℃时的相对30℃的空气阻力上升了4.2%。虽然微小,但依然在加剧油耗。
05 低温对轮胎滚动阻力的影响 低温不仅影响风阻,同时影响了轮胎的滚动阻力。研究表明,随着温度下降,轮胎的滚动阻力上升。这也加剧了油耗的上升。
06 冬季乘员质量增加 小时候自然科学课上,老师讲到热胀冷缩的时候,有个同学站起来说,他爸爸告诉他,人在冬天的时候天冷吃的多,所以是热缩冷涨。
这虽然是个小笑话,但是冬季确实由于摄入饮食相比夏天多,穿的也更厚重,同样的乘员,其质量是增加的。
载重的增加,也是油耗增加的助力。
总结: 以上六项,其中1.和2.两项,在发动机启动过程中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而同时,发动机低温下的磨损也远超高温。实验证明,水温在40℃时与80℃时相比,前者比后者费油10%以上。而要将冷却水加热到80℃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段时间内,油耗的增加将无法避免。
而第3.项则在冬季的整个行车过程中都在困扰着发动机的运行效率,这是由于进气温度在行车过程中无法提升,燃油本身的温度也较低造成的。
第4.5.6.三项,虽然微小,但在油耗这件事上,起的是雪上加霜的作用,而且显而易见的,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改善办法。
有这么多导致油耗增加的项目,夏天光是多一样开空调,还真是抵不过它们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