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58年12月的济南市博物馆,是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现拥有馆藏文物10余万件, 其中,经国家鉴定确认的国宝级文物3件(套)。为展示济南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现择其佳作以飨读者朋友。 西汉彩绘乐舞杂技陶俑 西汉 彩绘乐舞杂技陶俑,长67、宽47.5厘米。1969年出土于济南市无影山西汉墓葬。这个长方形的陶盘上成功地塑造了21个各具特点的陶俑,展现了贵族观赏乐舞杂技表演的完整场面。这种年代久远,内容丰富,场面完整的乐舞杂技艺术立体形象,是迄今我国汉墓出土文物中所仅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这件“国宝”级文物于1971年10月在北京故宫首次公开展示,被称为稀世之珍。 汉玉猪 汉 玉猪,高3.05、长11.49、宽3.05厘米。葬玉。刀锋线条钢劲有力,粗犷挺拔,为典型“汉八刀”技法。葬玉是指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造的随葬玉器,主要有玉衣、玉琀、玉握等等。它从一个侧面发映出汉代厚葬之风日盛,葬玉极为普遍的习俗。 唐彩绘透雕仙人凤鸟车 唐 彩绘透雕仙人凤鸟车,通长53.3、通高28厘米。仙人凤鸟车,系用一整块青石雕琢而成,外施黄彩,出土时大部分已经脱落。整件石雕,布局合理,雕技娴熟,堪称唐代石雕之佳品。凤,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此石雕以凤鸟驾车,表明这是一辆不同于人间的仙车。 唐金银平脱宝相纹葵花铜镜 唐 金银平脱宝相纹葵花铜镜,直径19厘米,重990克。1971年1月,在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防空干道施工中发现了一座唐代墓葬。此墓早年被盗,仅出土有墓志和一面铜镜。该铜镜为六弧葵花形,镜面光亮平整,如同新器,是一面十分珍贵的铜镜。金银平脱,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装饰工艺。唐代金银平脱镜在山东境内仅有济南出土的这一面,弥足珍贵。 宋仿郭熙笔意山水图轴 宋 仿郭熙笔意山水图轴,纵130.5、横48.5厘米。绢本。画幅上钤印:白文“緼真阁书画禅”,朱文“宣和”印。此画无作者名款,1988年经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审鉴,确定为宋代郭熙派山水遗存,或为宋人仿郭熙摹本。郭熙(约1000~约1090年),北宋画家、理论家。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cūn)笔,后人称为“卷云皴”,境界雄阔而又灵动飘渺。 元釉里红玉壶春瓶 元 釉里红玉壶春瓶,高23.4、口径7厘米。1969年在山东省济南市大观园出土了一件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这是釉里红在济南市首次出土,在全省来说,也十分罕见。此瓶造型端庄优美,实属当今罕见的元代釉里红瓷精品。釉里红瓷器在元代属首创阶段,元代釉里红瓷器无淡彩,只有一个比较浓的色阶,并且纹饰线条常见晕散。元代景德镇色彩纯正的釉里红瓷器流传下来的更少,但也不乏成功之作。 明宣德青花束莲纹盘 明 宣德青花束莲纹盘,口径40.5、底径29、通高7.3厘米。宣德青花器被认为是中国青花瓷器中的集大成者,水平相当高,宣德青花束莲纹盘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青花”在洁白光润的瓷面上,透出蓝色的国画般的艺术形象,十分富有艺术魅力。 明象牙寿星 明 象牙寿星,高19.8、底宽6.5厘米。象牙黄色。立体。整体造型生动传神,雕工细腻流畅,反映了当时艺术家的精湛技术。牙雕是以象牙为材料雕刻的工艺品。象牙骨质细腻有光泽,其制品者以实心者为贵,空心者较差,无裂纹者贵,开裂者差。 清枫叶双鸟纹玛瑙瓶 清 枫叶双鸟纹玛瑙瓶,通高11、宽7、口径2.6、盖高4.3厘米。玛瑙呈白色,半透明,有棕红色皮斑。敛口,丰肩,镂雕花枝为足。此器设计精巧,技法高超,造型精美,为清代俏色作品中的珍品。 清沉香福寿如意 清 沉香福寿如意,通长47.7、如意头直径6厘米。沉香木质。栗色。长条形,长柄,带飘缨。如意在明清时期是一种常用的摆设品,也是一种常用的馈赠品。沉香木为产于亚热带的香木,木质坚硬而重且有香味。明代沉香木雕刻的器物不是很多,以笔筒较为常见。清代沉香木雕器物较明有所增加。 清雕漆美女春游圆盒 清 雕漆美女春游圆盒,口径23、高14.5、底径16.8厘米。枣红色。子母口,平顶,扁鼓腹,圈足。器腹部一周回纹地,浮雕花卉,圈足处一周莲瓣纹。整体构图严谨,雕工精细,美观大方。
清郑燮行楷书唐诗轴 清 郑燮行楷书唐诗轴,纵93、横46.5厘米。纸本。此轴内文为李白《草书歌行》和杜甫《醉歌行 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诗,款署:“板桥道人”。下钤白文印“潍夷长”,引首白文印“燮(xiè)何力之有焉”。总体结构上,疏密兼具,奔放阔达。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自创出一种“六分半书”,也有“乱石铺街”之喻。他存世的许多作品,都显现出这一独特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