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波罗庙考古小记》

 动力实体能 2017-12-21

作者:丁丁哥2013/08/21

 

今天去开发区医院看眼疾,回程顺路进了“波罗庙”,门票10元,今天是珠江的天文大潮,附近的人说今天河道的水位很高,不过我没有对比,感觉不到。

 

波罗庙的波罗神是4600年前随华胥氏到了这里的,也就是扶着华胥氏上岸的地方,波罗庙非常了得,在佛教南传的《长部经典》中,印度的波罗庙是佛陀常去之地(摘录大意):“尔时,世尊行乞归来饭食已,告尊者阿难曰:‘阿难!携持敷具,将往遮波罗庙,为昼中之休息’......,于是,世尊赴遮波罗庙,至已......,世尊告一面坐之尊者阿难曰:‘阿难!毗舍离是一可喜悦之处,忧园庙、瞿昙庙、七聚庙、多子庙、婆罗庙、遮波罗庙亦甚喜乐’”。

 

从时间上讲,广州的波罗庙是远在印度佛教之前的庙宇,我希望能找到与上古有关的一些信息,结果在考古方面还真有几点收获:

 

1、在波罗庙外广场开始照相,第一个发现是古代码头入水的石条斜道末端正好接到水面,这也就是说,入水斜道与水面的关系大致是相配的,这表明4600年前地球的海平面高度与现在没有太大出入;

 

《广州波罗庙考古小记》

图一、码头石条斜道正好快到水面

 

2、看见广场上“海不扬波”的牌匾突然想起,“海不扬波”的“波”似乎是双关,一是大海波浪的“波”,一是波罗庙和波罗神的“波”,波罗族原在吉林省长春市波罗湖,一直都是玩波弄潮之人;

 

3、还没进庙门,就看见庙门里面右侧墙边的“神王骑牛”雕塑,这跟现在彝族神庙里“土主骑牛”的雕塑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这里的雕塑基座上写着“青牛太岁”,“青”是谁?难道“牛”就是青帝仓颉?不过,可以先不管“青”是谁,“青牛骑牛”本身已经是彝族先人曾随先夏大迁徙从中原来到广州,后来又到云南的重要证据。

 

《广州波罗庙考古小记》

图二、神王骑牛与彝族的土主骑牛对比(印度婆罗神也是一样)

 

4、接着,在“青龙太岁”塑像边不远,发现了两块非常古老的条状石雕丢在墙角的地上,两件很相似,都是大约长两米左右,属红砂岩石质,有龙纹、云纹等等,我估计可能比庙里号称时代最早的唐代石碑还早;

 

《广州波罗庙考古小记》

图三、疑似最古老的红砂岩石刻构件


5、透过一扇游人免进的侧门,我看见里面的树丛背后堆放着很多重建时替换下来的旧石料,在征得同意之后我走进去看了看,主要是红砂岩和花岗岩,感觉这些旧石料似乎还有考古的空间,比如发现先夏的岩画和文字,有一块数米长的厚石板上,布满了不太规则的菱形刻纹,而有这么多刻纹可能就会有文字,如果真有先夏文字,必须懂得,由于那是人类还在制造部首和偏旁为主的时期,汉字还不太成型,很可能是象浙江平湖遗址那样的简单符号,波罗庙还有几处都堆有一些旧石料,非常可观;

 

《广州波罗庙考古小记》

图四、石堆里一块有菱形刻纹的超大石板


6、进到庙里,看见波罗庙的主神是“祝融”,俗名为“广利王”和“洪圣王”,“祝融”就是放火的人,为什么是放火的人呢?如果大胆设想,很可能当时的迁徙需要烧山开路,这也许就是跟彝族的火把节相联系的,《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屈原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屈原的《天问》中就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的句子,这则故事可能反映的正是祝融氏开创人类在房内用火的事实,“烛”字与“祝”同音,“龙”字读音则与“融”相近,“烛龙”可以视为“祝融”的谐音词,或同名异写之词,另外,祝融有五个儿子,分别叫“大安、元安、始安、长安、祖安”,这里面可能有“安”字立字原由的线索,“安”字最早时可能是彝族先人波罗族的专用字,广州的五羊、五仙可能就是因名于这五个人;

 

7、波罗庙有专门的旧石料展区,不仅非常丰富,而且还布置的非常别致,在这里,我发现一对带竹纹的石鼓座,后来回到庙堂也看到一对带竹纹的石门础,这与我在越秀山上发现的竹纹石雕是一样的,虽然这里的两处竹纹石雕的年份可能不能长到4600年前,但其传承是可以通到很久远的,这也是彝族先人曾在广州的证据,彝族至今仍在祭拜竹王,竹纹主要是与彝族有关的纹饰;

 

《广州波罗庙考古小记》

图五、有竹纹纹饰的石鼓座,跟越秀山上石刻的竹纹一致


《广州波罗庙考古小记》

图六、波罗庙自说有一千多年历史,但仅这块南越王石头已经两千多年
 

8、波罗庙后面的小山叫“章丘”,这是山东先夏的地名,开发区这附近就有带“漳”字的地名,“章丘”这座小山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a.这个孤立小山有可能是古墓葬的封土堆;b.山顶的亭子叫“浴日亭”,与《山海经》说先夏的“浴日”是一样的;c.浴日亭里有四块看起来是紧贴在一起的石碑,好像是两块新碑夹着两块旧碑,旧碑是什么内容,非常值得期待,而且,这四块碑的侧面模模糊糊似有一些文字,这非常不可思议,字体好像是楷书,有“晨曦”二字依稀可辨;

 

《广州波罗庙考古小记》

图七、浴日亭疑似4层古碑,另一侧面有字

9、看完庙里的内容,可以由波罗庙广场的侧门去到波罗庙所在的庙头村,这里沿江有几间村民的大排档,很值得在清静的江边吃饭说话,这里的江边是一个很小的河湾,我想,如果封住河湾抽尽河水,说不定能在江底淘出一些上古的石器,饭后,我进村看见有“张、岑、赖”三姓的祠堂,想起了之前在庙里的一棵树下,曾看见过散落“张界”的石碑,也是楷书,不过这些都是年代较近的遗物;

 

10、今天很有运气,竟然意外的发现庙头村也有“南胜里”,而且还有“东胜里”,我在广州已经发现了好几个“南胜里”,广州起义路就是南胜里,暹岗村、西村、黄村、龙归、芳村、寺右路等地都有“南胜里”,而且一般都是在该地域的中心位置,不过,庙头村好像是没有“西胜里”,也许是历久消失了,另外,这里的附近还有“聚龙里”,好像是众龙相聚的意思。

 

《广州波罗庙考古小记》

图八、庙头村的南胜里,东胜里和聚龙里就在近旁

 

从庙头村穿出来,就来到了广州中山大道的BRT公交线“庙头村站”,如果积分够数,用羊城通1.2元就能回到广州市区的各处,非常方便。

 

补记一:2013/08/23

 

据网络报道,“五子朝王”历来是“波罗诞”庙会的一项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传说南海神有五个儿子,大儿子“大案”,二儿子“元案”,三儿子“始案”,四儿子“长案”,五儿子“祖案”,五子神像分别由南海神庙附近的乡民在村中供奉,供奉的乡村号称波罗庙十五乡,从明代开始,“五案”在“波罗诞”正诞之日,都由南海神庙十五乡乡民抬到南海神庙中庭,向南海神祝寿,称“五子朝王”,也称祭海神,逢年小祭,三年中祭,五年大祭。

 

补记二:2013/08/23

 

广东肇庆可能也曾有“波罗庙”,西江水系在出峡江北岸上相距不足2公里,还有镇溪庙(镇胥庙?)、伏波公子庙、北帝庙,都是同一文化系统的庙宇,这几个庙宇有的已经不存在了。

 

补记三:2017/04/26

 

《菠萝庙“五子朝王”的故事》

 

波罗庙会是黄埔区最古老、最盛大、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庙会,庙会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波罗庙会最热闹的日子是“五子朝王”那天。南海神的5个儿子依次进入神庙,在庙内天街的拜亭前,向父王敬香敬酒祝寿,称之为“五子朝王”,其故事得从头说起。

 

传说南海神有5个儿子,大儿子大案,由夏园、墩头基、正心街三乡供奉;二儿子元案,由南湾、东湾、东平坊三乡供奉;三儿子始案,由沙涌、大小塘头、鹿步三乡供奉;五年轮一次,沙涌二年,大塘头、小塘基、鹿步各一年。四儿子长案,由双岗、沙浦华坑、大庄三乡供奉;五儿子祖案,由庙头、西湖(沙头)、贯街(黄洋)三乡供奉。此后,五子神像被供奉在“十五乡”。

 

每年波罗诞到来,“十五乡”民众都举行游神活动,抬着南海神的五个儿子到南海神庙向其父王祝寿,叫“五子朝王”。二月十三正诞当天,附近的村民都会从各处齐聚波罗庙(南海神庙),共庆诞日。其风俗是一年一小贡,三年一中贡,五年一大贡(大会景)。农历二月十一日为鉴贡,庙西边的长案、祖案到东边的大案、元案、始案巡神,称“十一”游东。三个长兄隆重地接待西边的兄弟。十二日休息,不游神。十三日,庙东边的大案、元案、始案到西边回访长案、祖案,叫十三游西。因十三日是南海神的正诞,“十五乡”的村民分别抬着洪圣大王的五个儿子游神入神庙,在庙内天街的拜亭前向父王敬香敬酒祝寿。

 

推荐——《用卫星看五邑就是武邑》

推荐——《用卫星看珠江因名于先夏》

推荐——《用卫星看华胥氏终老于梅州》

推荐——《用卫星在越秀山考先夏之古》

推荐——《用卫星看广州城始建于先夏》

推荐——《用卫星发现秦以前的广州》

 

                        丁丁哥·置顶·文章                         


         《先夏100年文集》         
    《我们的中国道路》    
          《拆毁国家的年代》         
    《统一有什么好?》    
         《客观民主真民主》         
    《实践与真理标准》    

                         《创造'1'经济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