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豆

 昵称36409290 2017-12-21

形态特征

四季豆根系较发达,但再生能力弱。苗期根的生长速度比地上部分快,成株的主根可深达地下80cm,侧根到60-80cm宽,主要吸收根分布在地表15-40cm土层。
四季豆
幼茎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呈绿色、暗紫色和淡紫红色。成株的茎多为绿色,少数深紫红色。茎的生长习性有无限生长型和有限生长型两种类型。茎蔓生、半蔓生或矮生。
初生第1对真叶为对生单叶,近心脏形;第3片叶及以后的真叶为三出复叶,互生。小叶3,顶生小叶阔卵形或菱状卵形,长4-16厘米,宽3-11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面沿叶脉有疏柔毛,侧生小叶偏斜;托叶小,基部着生。
总状花序,腋生,比叶短,花生于总花梗的顶端,小苞片斜卵形,较萼长;萼钟形,萼齿4,有疏短柔毛;花冠白色、黄色,后变淡紫红色,长1.5-2厘米。花梗自叶腋抽生,蝶形花。花冠白、黄、淡紫或紫等色。子房一室,内含多个胚珠。为典型的自花授粉植物。
荚果条形,略膨胀,长10-15厘米,宽约1厘米,无毛;豆荚背腹两边沿有缝线,先端有尖长的喙。形状有宽或窄扁条形和长短园棍形,或中间型,荚直生或弯曲。荚果长10~20厘米,形状直或稍弯曲,横断面圆形或扁圆形,表皮密被绒毛;嫩荚呈深浅不一的绿、黄、紫红(或有斑纹)等颜色,成熟时黄白至黄褐色。随着豆荚的发育,其背、腹面缝线处的维管束逐渐发达,中、内果皮的厚壁组织层数逐渐增多,鲜食品质因而降低。故嫩荚采收要力求适时。荚果供食用;种子含油,入药,有清凉利尿、消肿之效。[1]
种子球形或矩圆形,白色、褐色、蓝黑或绛红色,光亮,有花斑,长约1.5厘米。
着生在豆荚内靠近腹缝线的胎座上。种子数因品种和荚的着生为主而异。通常含种子4~8粒,种子肾形,有红、白、黄、黑及斑纹等颜色;千粒重0.25~0.7千克。染色体数2n=22。

生长环境

菜豆喜温暖不耐霜冻。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是20-30℃,低于10℃或高于40℃不能发芽。幼苗对温度的变化敏感,短期处于2-3℃低温开始失绿,0℃时受冻害。
菜豆短日照植物,但不同品种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可分为3类:一是光周期敏感型,二是光周期不敏感型,三是光周期中度敏感型。
菜豆根系发达,侧根多,较耐旱而不耐涝。种子发芽需要吸足水分,但水分过多,土壤缺氧,种子容易腐烂。植株生长期适宜的田间持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60-70%,开花期对水分的要求严格,其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5-80%。
菜豆最适宜在土层深厚、松软、腐殖质多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沙壤土、壤土和一般粘土都能生长,不宜在低湿地好人重粘土中栽培。适宜的pH为6-7.不宜过酸或过。菜豆对氮、钾吸收多,磷较少。还需要一定的钙肥。

分布范围

一年生缠绕草本,生短柔毛。菜豆起源于中南美洲,于17世纪至19世纪传入亚洲。菜豆在中国南北方均可广为种植。 分布在中国东部,在河北、山西、四川、云南、湖北、江苏等省有栽培;广植于温带地区[1]
分布在中国东部,河北、山西、四川、云南、湖北、江苏等省有栽培;广植于温带地区

主要品类

类型

根据植物学性状、熟性、用途等进行划分可分为
1、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分为:蔓生种、矮生变种。
2、根据熟性分:早中晚三种
3、按用途分:籽粒用、鲜食用和制罐、速冻。

品种

1、碧丰
3、白花四季豆
4、芸丰
5、花皮菜豆

栽培技术

种植季节

2-4月(也可在8-9月进行秋播)。具体春季播种期为:东北地区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西北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在4月份,北部高原地区5月上旬;华东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华中和西南的大部分地区2月下旬至3月上旬;云南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华南地区12月至翌年4月。
四季豆生长照片
秋季播种:华北和西北地区在7-8月上旬;,华中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华东地区7月下旬至9月上旬;西南地区8月上旬;华南地区8月下旬至10月。

育苗

1、可直播或育苗移栽,每穴3~4粒种子,覆土约2厘米,保持湿润,约1周出苗,若天气太干燥时可覆膜保湿。
2、若要移栽,应尽早,第1对真叶展开时即可移栽,因根系再生能力较弱,种植好后浇透水。

生长管理

1、对水分要求严格,喜湿润而怕旱忌涝。开花前浇水宜少,一般不干不浇;开花至结荚期需多浇水,一般每2~3天浇水1次,气温高时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四季豆
2、通常可结合浇水进行施肥,生长前期追施2~3次以氮肥为主的腐熟有机肥,开花至结荚期,每1~2周喷施1次腐熟的有机肥,要求为氮磷钾复合肥。
3、生长适温1 5~20高于或低于时易落花,夏季高温时需遮阴降温,低温时忌长期淋雨。矮生品种无须设立支架,蔓生品种可在株高1 5~20厘米时设立支架或牵引藤蔓攀爬棚架或栏杆。花谢后约10天,豆荚长约10厘米即可采收。采收时一手抓住花梗,另一只手将豆荚掐下,注意不要硬扯而拽断茎蔓。
4、起垄、覆膜种植

病虫害防治

立枯病:播种前先将四季豆浸泡,晾干后,再用70%噁霉灵7克拌1公斤四季豆种子。 
菜豆炭疽病: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间隔7天喷施。
菜豆锈病:50%萎锈灵800-1000倍液,间隔7天喷施。
豆蚜:10%吡虫啉2000倍液。
白粉虱:25%扑虱灵1000-1500倍液喷施。对除草剂敏感

主要价值

食疗作用

四季豆性甘[2]、淡、微温,归脾、胃经
化湿而不燥烈,健脾而不滞腻,为脾虚湿停常用之品
有调和脏腑、安养精神、益气健脾、消暑化湿和利水消肿的功效
主治脾虚兼湿、食少便溏,湿浊下注、妇女带下过多,还可用于暑湿伤中、吐泻转筋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