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各类重要报告和通知的发布,“特色小镇”已然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各地亦纷纷跟进发布了相关的建设目标和计划,一时间,旅游小镇、科技小镇、金融小镇、文化小镇等等功能各异的特色小镇规划犹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 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举措,发展特色小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美丽乡村的助推器,更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发展的试验田。从生态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雾霾、城市内涝、水体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已经严重制约着大中城市的发展,那么,绿色生态就势必成为发展特色小镇必须遵守的第一原则。所以,就目前来看,多数特色小镇的高端产业(包括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均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主要卖点,文化特色也植根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要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必然离不开植物的应用。 自然环境的营造必然离不开植物。随着园林绿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今打造绿化景观时所选择的花卉苗木除了具有美化的功能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态功能,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体现出地方特色。 区域环境条件 因各个地区随着纬度不同,首先会产生光照的差异,并直接影响到气温和年降水量等,各类植物对这些条件的需求都不同。例如,大王棕、龙血树等分布于热带的热带树种,其能承受的最冷月均温要高于18.5℃,最低温低于5℃甚至10℃就会受冻害不能正常生长;又如乐昌含笑、杜英、香樟等分布于亚热带的树种虽然适应性较强,但向北引种忌冻害;还有油松、白皮松、冷杉等分布于暖温带的树种,向南引种则怕热,要注意防病虫害。 同时,地域的变化使得土壤类型、土壤pH等条件也不尽相同,例如热带至中亚热带地带性的土壤多为红壤,北亚热带主要为黄红壤,暖温带主要为黄棕壤,寒温带为棕壤,各自的pH值和适生植物种类有着很大的差别。 因此,在设计选择植物品种时要充分考虑该品种是否适合当地的环境条件,外加光照、水分、土壤质地、土壤肥力等具体的立地条件。一般来说,这时乡土树种的优势就较为明显了,既可保证成活率,还独具地区特色。此外,倘若当地存在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或园林病虫害问题,也要一并考虑。 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1、与其他树种的相互和谐 例如,因桉树对其他树种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桉树林下不适宜配植其他树种;刺槐、丁香两种树种的花香会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核桃叶对苹果有毒害作用等等。要避免这些问题,离不开前期的科学配植。 2、与景观环境的协调 园林景观选择树种不同于单纯的造林绿化,需要考虑到美学的元素,观赏树木无论是体型大小或色彩浓淡,都需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例如,在体形较大较为庄重的建筑物周围,多用树体高大、树冠开阔的树种(雪松、悬铃木等);体形不大的建筑物周边,则选用姿态雅致、色彩较艳或具芳香的树种(紫薇、鸡爪槭等)。 3、与当地人文环境的融合 除了以上几点,在植物配置时还要考虑各个地区的文化氛围和风土人情差异,尽量做到符合当地特色。例如,山东曲阜的孔庙,使用四季常青的松、柏来寓意儒家思想源远流长;承德避暑山庄的太后居住院内,选用油松,并饲养仙鹤,寓意松鹤延年。 |
|
来自: 阳光普照一生 > 《万青山花海小镇旅游度假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