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咸阳这些逐渐消失的老地方,你去过几个?

 昵称177104 2017-12-21


复原明清咸阳钟楼

咸阳钟楼原址在永绥街南口,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道光中期重修。

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中期拆除。

为了彰显古都历史遗韵,重现咸阳的历史风采,市委、市政府重建了咸阳钟楼,在西门遗址的百米处,新钟楼重新屹立起执行着它的使命。

咸阳明清文庙

咸阳文庙是明洪武四年(1371)由县丞孔文郁主持修建。经过明天顺三年、万历四十三年、清康熙二十年、嘉庆二十年、同治五年、光绪十四年多次重修。

文庙现存古建筑12栋,占地12.78亩。

1962年,文庙辟为咸阳市博物馆,是咸阳城区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1980年以来,文庙修葺彩绘了大殿、庑房,新建了小牌坊佛亭、三千兵马俑陈列室。

前殿(原戟门处),

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脊饰、歇山顶,檐下施三踩斗拱。

现为咸阳博物馆陈列厅。

二进院落,

内有中殿(大成殿)、东西两庑、碑亭

中殿(大成殿),

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歇山顶,有柱头科、角科和平身科斗拱。

现为咸阳博物馆馆藏玉器精品文物展厅。 

东西两庑,现为临时陈列厅和第五六展室。

碑亭,位于今大成殿西侧,系1985年修建。

二进院落中的拴马柱。

小牌楼,由此进入三进院落。

三进院落,内有后殿和碑亭。

后殿(原明伦堂处),

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硬山顶,前、后檐均施三踩斗拱,

现为宗教文物陈列厅。

碑亭

渭阳书院

乾隆十一年(1746),咸阳知县柴毕主持在县城西街建“渭阳书院”,比邻咸阳文庙,至今已有261年的历史。

渭阳书院内静谧古朴,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孕育了一代代书院学子。

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咸阳凤凰台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

传说秦穆公的幼女弄玉和萧史吹萧引凤至此,故名凤凰台。

凤凰台位于老咸阳城的中央,仪凤西街北口,北邻安国寺和圣母宫。

凤凰台原本是咸阳老街的北城楼,修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台高6.1米,上面坐落4座大殿。

东、西殿各为三间,中间两殿前后排列,

台墩两侧有磴道,建筑外观酷似凤凰。

1921年,凤凰台设专人鸣钟报晓。

1928年,台上又设立起图书馆。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咸阳之后,成立了咸阳市人民政府,当时的市政府就驻在凤凰台上。

1957年,凤凰台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国寺

咸阳安国寺位于市区内仪凤东街,

坐北面南,与凤凰台隔路南北对峙,

前面门额上有“安国寺”三字,是一位伙夫用锅刷随意写的,书法秀劲飘逸,颇为时人和书法爱好者所赞赏,故有“咸阳的字,安国寺”之说。

安国寺内有圣母宫、关帝庙、城隍庙、菩萨庙。

庭院幽深雅静,肃穆森然,殿内塑泥像,墙壁有彩绘。

圣母宫,供奉的是关中地区俗称的女土地神——“地母”。

圣母宫内壁画

关帝庙,

供奉的是我们所熟悉的关公及部将周仓和关平。

城隍庙,

这里有城隍爷、城隍婆、

判官、小鬼和黑白无常。

菩萨庙,

供奉观世音、文殊、地藏、普贤、大势至五位菩萨。

安国寺内还现存咸阳市最早的行政公署。

在行政公署旁,还有一块石匾,这块石匾是康熙皇帝御笔亲书赐予咸阳籍名将殷化行。

匾长340厘米,宽89厘米,厚22厘米,

上书“深沉节制”四个大字。

印文为“康熙御制之宝”,

周围雕刻二龙戏珠图案。

新兴油店

位于中山街与北大街交汇处向东不远处,从明代开始就在此经营,为咸阳一大老店铺。

新兴油店位于咸阳市渭城区东明街(中山街东侧),为咸阳明代店铺遗址。

咸阳老辈人曾传有“先有新兴油店,后有咸阳城”之说。

1992年2月,新兴油店被咸阳市人民政府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标志碑”。

明清城墙

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距今639年。

原四周城墙,墙高2丈5尺,墙厚1.8丈,城门9座,垛口2200个。

明景泰三年开始至明国二十年,曾先后整修十次。

咸阳城墙具有辉煌历史,现仅存20余米。

咸阳城墙上有将咸阳县东城墙遗址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告,

落款时间为2010年8月4日。

北极宫

位于易俗巷西侧入口不远处北侧,始建于明代。

原名真武阁,清代更名北极宫,供奉真武大帝,主管北方,位于咸阳城北面,镇守北门的安定。

清渭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首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描述了当年清渭楼的景象。

清渭楼始建于秦代,名曰咸阳东楼,

汉唐时期更名为“秦楼”、“咸阳楼”。

北宋景佑年间,时任咸阳知县的诗人黄孝先重修咸阳楼,更名为:“清渭楼”,并留下了“黄翁爱山不知休,每日不下清渭楼”的感叹。

历史上的清渭楼曾与黄鹤楼、鹳鹊楼、岳阳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清渭楼是古都咸阳兴衰发展的历史见证和标志性建筑。

咸阳古渡

咸阳古渡,即咸阳从古至今的渡口,故址在今咸阳市东南里许。

本为汉唐西渭桥(即便门桥)旧址。

桥废后,至明嘉靖(1522--1565)年间,以舟为桥,后则冬春设桥,夏秋舟渡。通陇通蜀,欸乃之声,彻夜不息,为秦中第一大渡。

曾有古文赞咸阳古渡曰:往来名利之客,络绎不绝。沽舟泛泛,渔艇悠悠。黑鳗赤鲤,沉浮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烟波之上。樵士羊肠而往,牧童牛背而归。歌喧斗草,曲唱采莲。助诗家无限精神,是为一景。

咸阳这些古迹,有些被保护了起来,有些被修复了,而有些则面临着消失的困境。


咸阳的新建筑在不断崛起,但在前进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回头看一看曾经的古迹、古建筑。

保护咸阳的古迹、古建筑,不仅是为了供游人观赏,也是为给后人留下值得珍藏的历史文化遗产。

看了这么多,

你对咸阳的前世今生,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

咸阳还有哪些古迹和古建筑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