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前评估 作为“白条”的第一道防线,用户筛选和授信很重要。京东根据建立的大数据风控体系和预筛选的白名单授信模式,剔除互联网恶意用户、社会失信用户、金融失信用户等高风险用户,再利用其“四大发明”模型工具体系,分别从风险预测(“司南”)、量化营销(“火药”)、用户洞察(“活字印刷”)、大数据征信(“造纸”)等层面,进一步筛选用户形成白名单。当然,进入白名单并进行授信后的用户也不能够“为所欲为”,如果发现刷单、养号、套现等行为,京东也会将恶意的用户剔除出白名单。此外,京东白条还设置了最高1.5万元的额度,以“小额、分散”来控制风险。 (二)事中监控 京东自主研发了天策决策引擎系统、天盾账户安全与反欺诈系统和天网交易风险监控系统,识别恶意行为及高风险订单,并与商城配送体系联通,对高风险订单实现“配送最后一公里拦截”。例如,一旦发生盗刷情况,天盾系统就会根据各类技术手段对用户信息进行校验,之后通过天网系统在配送环节对欺诈订单进行监控和拦截,及时避免用户经济损失。截至现在,京东已累计拦截疑似欺诈申请数十万起,拦截高风险订单数亿元。 (三)事后处置 若京东白条用户超过还款期限仍未还款,则京东也会向白条用户收取一定的违约金,具体数额则按借款的0.03%。对于恶意不归还欠款的,京东则会将各类信用或欺诈信息关联扩散后加入黑名单体系,为线上识别和监控策略升级提供参考;而对于被盗高风险账户,京东也通过强制用户修改密码,发送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触及用户以提示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