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ps处理人像时,如何综合使用,可选颜色,色彩平衡,『色相,饱和度』这三个工具控制色调?

 j3soae5e 2017-12-21

调色,一直是修图师永远感兴趣的话题,熟练掌握各种“典型色”的调色技巧,是大部分修图师追求的目标,比如说:小麦色,古铜色等等。

所以,今天的文章和上面的“典型色”没关系,我们来聊聊调色中最实用的可选颜色调整工具。

由于可选颜色可以有选择性的调整各个主要颜色,且不改变其他颜色,所以可选颜色,是目前调色手段中位列前三的常用工具。

不过小修发现大部分修图师,在使用可选颜色的时候,都是XJB蒙,左拉一下,右拉一下,蒙到就是赚到。

1、认识可选颜色面板

可选颜色面板比较简单,一共有九个颜色选项,每个颜色选项下的调整滑块都是一样的(青,洋红,黄,黑),最下面有两种调整模式:相对模式和绝对模式。

机智的你们肯定会发现,可选颜色中的九个颜色选项,分别是三种原色,其中,红绿蓝是RGB三原色,青黄洋红是CMY三原色,黑白灰是明度三原色。而下面的调整滑块则分别对应CMYK。

至于可选颜色的调整滑块为什么是CMYK,这是因为在最初的时候,可选颜色是用来印刷中还原扫描分色的一种技术,主要用在更改印刷的时候改变每个主要原色的中的油墨数量来控制色彩。

可选颜色面板中的青、洋红、黄、黑,分别对应CMYK中的四个颜色,但是可选颜色中的黑和CMYK中的K并不相同。

有一定色彩知识的同学一定知道,青、洋红、黄等量混合在一起会产生黑(灰)色,但是在实际印刷中,由于油墨的限制,配不出真正的黑色,所以在有了额外的黑色油墨。

但是可选颜色中的黑,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黑,是CMY三原色混合在一起产生的黑色。

2、九个原色

颜色分类:

R:300度-60度之间都受红原色影响。

G:60度-180度之间都受绿原色影响。

B:180度-300度之间都受蓝原色影响。

C:120度-240度之间都受青原色影响。

M:240度-360度之间都受洋红原色影响。

Y:0度-120度之间都受黄原色影响。

明度分类:

黑:RGB小于128的区域受影响。越靠近128,效果越弱。

灰:除纯黑色和纯白色以外的所有区域受影响。以(128.128.128)为中心向黑白两端辐射,越靠近两端,效果越弱。

白:RGB大于128的区域受影响。越靠近128,效果越弱。

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在颜色分类中,各种主色之间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影响到每种主色左右的类似色,但是随着偏离主色的角度越大,效果越弱,直至消失。

比如,我们需要调整肤色(如下图),肉眼可辨的是,这个颜色在红原色的范围内,也在黄原色的范围内。

当我们确定了需要调整的颜色,处于哪个原色的范围里,选择这个原色,调整这个原色的CMY三原色和黑色分量,来改变颜色。

当我们单独调整CMY三个滑块中某一个的时候,是不会影响到其他两个的,当我们调整黑色滑块的时候,等同于同时作用在CMY三个滑块上。

3、可选颜色的调色原理

拒绝左右滑来滑去XJB蒙,搞定可选颜色的原理,只需要记住下面这张图就可以了。

可选颜色的原理属于减色法(不懂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上图是各个原色之间的混合关系。

红=黄+洋红。

绿=青+黄。

蓝=青+洋红。

青+红=青+(黄+洋红)=黑(灰)

绿+洋红=(青+黄)+洋红=黑(灰)

蓝+黄=(青+洋红)+黄=黑(灰)

所以,黑(灰)是CMY等量混合而产生的,所以黑色和灰色可以分离出三种原色,比如前几年特别流行在暖调的片子中暗部加点冷色,来凸现图片的冷暖对比。

掌握了上面的原理,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可选颜色,多练习练习,争取能把各种颜色的混合关系烂熟于胸。

下面用红色来举个栗子:

R:255 G:0 B:0 纯红色,通过信息面板,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纯红色中是没有青原色的。

我们打开可选颜色面板,选择红色,分别调整CMYK四个滑块来看一下效果,都是在相对模式下调整。

在青色滑块上,无论我们是+100还是-100,颜色都没有变化。原因就是因为红色中没有青原色。▼

通过前面的理论,我们知道,红=黄+洋红。所以当我们把红色中的洋红油墨去掉了以后,就是,黄+洋红变成了黄+0,所以结果是黄色。▼

而我们再增加洋红的时候,因为本身红色中的洋红油墨已经达到了饱和,所以再加洋红,也改变不了它的颜色,依然是红色。▼

同理,我们减去红色中的黄原色,红色就变成了洋红色,增加黄原色,结果不变。

我们知道,黑=C+Y+M,所以红+黑=红+C+M+Y,由于红色中没有青,而洋红和黄已经达到了饱和,所以增加黑色,效果无变化。▼

而红-黑=红-C-M-Y=(洋红+黄)-(洋红+黄+青),因为红色中没有青,洋红和黄被相互抵消掉了,所以最终的结果是白色。▼

4、相对模式VS绝对模式

肯定有人想问,红色中没有青色,当我们在红色中加入青色的时候,难道不是应该这样:

红色+青色=(黄+洋红)+青=黑

这个问题问的好,这就是相对模式和绝对模式之间的计算区别了。

可选颜色中,我们增加的都是颜料的百分比,最大为100%。

在相对模式下的运算模式是按照总量的百分比来更改现有的C、M、Y、K的量:

C=A+A*N。

C是结果,A是原本的原色的量,N是通过可选颜色增加的量。

比如说我们往原本是50%的黄中加入10%的黄,结果就是C=50%+50%*10%=50%+5%=55%

在上面的例子中,红色中没有青色,所以A=0%,任何数和0相乘都等于0,所以,我们增减再多的青都是没有效果的。

而绝对模式,就是说了增加多少就增加多少,直到100%为止,比如我们往50%的黄中加入10%的黄,结果就是60%的黄了。

在绝对模式下,红色中加入100%的青,结果就变成了黑色。红+青=黄+洋红+青=黑。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同等条件下,相对模式对颜色的改变幅度要比绝对模式小一些。而且“相对”选项对不存在的油墨不起作用。

“绝对”选项可以向图像中的某一种原色内添加不存在的油墨颜色。油墨的最高值是100%,最低值是0% 。

结 语

死记硬背公式什么的是很无聊的一件事,但是如果在不知道原理的情况下,XJB乱拉滑块更无趣,我们在大概了解了原理的情况下,再有目的性的动一动滑块,找到想要的颜色,往往会事半功倍,更能加深对工具的理解。

希望大家都能熟练运用可选颜色这个神器,而不是一通乱拉。

起码在别人问起的时候,能说出思路来,而不是一句“不要死记硬背我的参数,你自己回去拉拉就知道了。”

啊呸!死记硬背自然不对,但是什么叫回去自己拉拉就知道了?




色彩平衡这个工具的效果特别粗暴直观,不同于曲线需要建立各种各样的锚点,拉出千奇百怪的线条来,它仅仅只有三个滑块+三个模式,加青就是加青,加蓝就是加蓝。

虽然色彩平衡简单粗暴,不过用起来还是需要有一定思路的,跟可选颜色一样,左右乱拉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1、认识色彩平衡调整工具

色彩平衡一般是用来做色彩校准的,在最初有这个命令的时候,主要是用于印刷校色,我们仔细的观察面板,我们会发现,面板左边是CMY三色,右边是RGB三色,两种不同的三原色,两种不同的色彩模式,色彩平衡的作用就是在完成色彩模式转换以后来平衡色彩的。

色彩平衡调整工具的面板很简单,RGB三原色以及他们对应的青、洋红、黄。

在色调里,有三个调整模式:阴影,中间调,高光。以及下方的保留明度选项。

这个没什么好介绍的,接触过PS的人基本上不会对这个面板陌生,我们主要来看看色彩平衡工具中,色调分别对应的范围,以及三个滑块。

我们新建一个黑白渐变,然后分别都在阴影,中间调,高光都执行加青100的操作。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三个色调中的哪一个,除了黑白二色以外,几乎都被青色影响了,只是三个模式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阴影:画面中较暗的地方影响最大,当亮度超过128之后,影响逐步减少。

中间调:亮度为128时,影响最大,且平均向两端减弱,减弱幅度比较不明显。

高光:画面中较亮的地方影响最大,当亮度低于128之后,影响逐步减少。

所以,这三个色调的影响区域是互相重合的,不同于可选颜色有明确的分区,以至于很多人在使用色彩平衡的因为它影响的范围太大,难以控制,最终把这个工具定为“垃圾命令”!

2、色彩平衡的工作原理

要想善用色彩平衡工具,首先要理解加色、减色原理。

比较懒,网上找来的配图

简单来说,

黑=青+洋红+黄。

白=红+绿+蓝。

红色+绿色=黄色

红色+蓝色=洋红蓝色+绿色=青色

有一个有趣的小实验,我们新建一个明度小于等于128的纯灰色图层。

然后把三个色调模式中的三个滑块全部都拉到最右,不勾选保留明度,我们会发现原本灰色的图片变成了黑色。

因为我们在三个不同亮度等级的色调中都将青,洋红,黄的数量增加到最大,而(黑=青+洋红+黄),所以原本是灰色的图片变成了黑色,这里的黑色,应该理解为“将图片变暗”。

另外一个小实验,我们打开一张普通的图片:

我们同时增加红色和绿色,我们发现画面中的黄变多了。

这是因为黄=红+绿,不太懂的朋友可以补一下色彩构成方面的知识,起码了解一下各个原色间的转换。

3、色彩平衡的用途

校色是色彩平衡的初心,随着PS的更新,它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初心。

左边的原图因为逆光的原因,画面比较灰,整体偏黄,我们使用色彩平衡工具,分别对不同亮度等级进行处理,改变不同区间的色彩,画面会变得通透许多,而且色彩也更趋向真实。

其次,色彩平衡工具可以营造较好的冷暖对比

对照色环图,我们通过色彩平衡我们让暗部偏冷,高光偏暖,营造一种冷暖对比的效果,增加图片的层次。

当然了,仅仅只用色彩平衡一个命令很难达到符合眼下审美的效果,下面小修介绍尝试只用色彩平衡命令,但不限使用次数,来试试能不能达到我们平时的调色效果。

很多人摒弃色彩平衡这个命令的一大原因,是因为觉得通过色彩平衡增加的颜色,不真实且浮夸。我们不妨结合图层混合模式一起使用。

我们打开一张原图: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原片整体偏灰,肤色暗沉,我们希望最终能得到一副对比适中,肤色通透,较为舒适的色彩。

我们新建一个色彩平衡调整图层,将模式改为“柔光”。

我们发现不做任何调整的色彩平衡工具,在柔光模式下使图片的对比度增加了,阴影和高光区分的更加明显了。

通过前面的知识,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不勾选色彩平衡的“保留明度”选项,通过调整三原色是可以增加画面的亮度,所以我们再新建一个色彩平衡调整图层,模式为正常,将其置于刚刚的调整层的下方。

画面增加了对比,同时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亮了阴影的明度。

此时,我们选中柔光模式的色彩平衡图层,对其执行如下调整:

得到如下效果:

然后再新建一个色彩平衡,稍微的微调一下色彩,得到最终结果:

在不使用其他调整工具的前提下,使用多个色彩平衡命令互相作用,我们依然可以为图片调整出想要的效果。

同样的,我们还可以得到下面这种类似胶片的效果:

调色嘛,无外乎做了三件事:

1、让色相发生转变。2、让明度发生转变。3、让饱和度发生转变。

大家多尝试一下,其实调色还挺简单的。



色相/饱和度(下称:饱和度工具),在日常修图中有非常高的使用频率,理解饱和度工具,可以融汇贯通色彩知识,在使用其他工具的时候,也更能得心应手。

认识饱和度工具

还是老规矩,先看看工具面板:

这个面板,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饱和度工具一共有七个调整选项:全图和红黄绿青蓝洋红。

选中某一个选项,就可以调整它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

每个调整模式下方有三个滑竿,分别是我们熟悉的色彩三要素:色相/饱和度/明度。这个就不多做解释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

下面聊一下吸管工具和下方的色相条工具

我们先回忆一下之前聊过的色相环,大概了解每一个色彩的区间:

当我们选择黄色,做为目标调整选项时,底部的吸管工具和色相环都被激活了。

注意右下角的75°/105°,这代表黄色区域位于色相环上70°到105°之间,这个区间稍微的影响了一些红色区域和绿色区域。

上面一根色相条表示原本我们选中的色彩区间,下面一条表示经过调整后,色彩改变的结果。

我们可以滑动色相条上的滑块,以此来调整我们想要改变的色彩区间,中间亮度较高的灰色,表示我们的调整会百分百的应用在这个色彩区间,明度较低的区域表示我们的调整对这两个色彩区间影响较弱。

(我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调整影响区间)

吸管工具就比较简单了,我们想要调整画面某一个颜色的三要素,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个颜色属于红黄绿青蓝品哪一个区间里,这时候选择吸管工具,在目标颜色上点一下即可。

习惯上,带加号和带减号的吸管工具,和选区工具的用法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把选中的色彩区间看成是一个选区,带加号的吸管点一下其他区域,就会把这个区间的颜色也选中,反之亦然。

使用重心

饱和度工具虽然是调整色彩三要素,但是我们在处理人像的时候,很少会去大范围的改变图片的色相,道理大家都懂。

(肤色变成这样,也太不像话了。)

所以,我们一般对于色相的调整,都是很微量的。

比如说,我们感觉肤色有一些偏红,想要它偏黄一些,就会将色相往右偏移一点,数值一般在10以内。

(色相往右便宜一点)

大量的应用反而在饱和度和明度上,改变不同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来实现舒服的配色。

我们发现这张图背景上的花色非常夺目,加上整体曝光有些偏高,导致这一块的颜色很不舒服。

通俗点来说,就是我们这样的调整,让这块色彩更有质感一些。

使用案例

我们打开这样一张图片,我们发现海水的颜色和礁石的颜色并不是很理想。

打开饱和度工具:

分析原图:我们发现这个海水的颜色有点绿,亮度偏高,而且饱和度有点高,我们尝试把色相往蓝色偏移一点,降低明度,增加饱和度。

得到下图:

由于海水并不是全部是蓝色,左下角靠近礁石的地方偏绿很严重,我们再新建一个饱和度调整层,选择绿色,选择小吸管工具,在画面左下角偏绿色的地方点一点。

这个时候,我们再新建一个饱和度图层,将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柔光”,根据效果,把不透明度改为50%。

我们又觉得礁石的明度和饱和度偏高,和海水同样处理一下,因为肤色也在这个色彩区间里,所以我们要在蒙板里把皮肤部分擦出来。

最后,因为女生右手手臂处于背光的位置,所以我们再新建一个饱和度调整层,微调一下手臂。

到此,就差不多了。

裁一个大图:

调整原理

之前文章里说,调色无外乎就是调整色彩的三要素,调出合适舒服的配色。

小修打完一句话以后,眼睛已经瞎掉了。

我们分别改变红蓝饱和度和明度,颜色就勉强可以接受了。

比如下面这张图:

背景上的草地非常的艳,如果想要降低滤色的饱和,我们先来试试直接降低饱和度。

效果还可以接受,同样的,因为后面草地的饱和度太高,在视觉上有一种非常刺眼的感觉,感觉明度非常高,我们再试试降低明度,看看效果如何?

看上去也还可以,我们把两张图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同样都降低了背景色的存在感,突出了人物主体。

不同的图片,选择的方式也不同,小修的建议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使用,灵活选择。

像上面这张图,我们可以降低多一些的饱和度,轻微加一些明度会更舒服。

这里有一个小的知识点:

降低明度并不会改变颜色的饱和度,它只会慢慢的变暗,到最暗的时候,饱和度忽然降为零(纯黑色)。

提高明度会降低颜色的饱和度,随着明度的变高,饱和度慢慢变低,最后变成白色。

善用饱和度,可以更直观的调色,更快的得到想要的结果。

最近带娃有点累,状态不是很好,见谅见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