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阳健脾治痞证(胸口闷堵,痞塞不通,气短,善太息,以呼出为快,嗳气频发,天冷加重,喝热水后稍缓解,饮...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17-12-22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581 期



作者:谢先余 

安徽省淮北市中医医院 


编辑 / 许红 ⊙ 校对 / 刘刚


长篇中医小说《中医冰无双》上篇之《太白古墓》(点击自动跳转阅读)可在历史文章中浏览查看。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qhmjcc),享受健康快乐阅读。



患者,女,55岁,退休工人,2013年1月7日初诊。

    

主诉:反复胸口闷堵5年。患者自觉胸闷如窒,满闷不适,痞塞不通,气短,善太息,以呼出为快,嗳气频发,天气变冷时症状加重,喝热水后稍缓解,但饮水不多,饮多后有腹胀、恶心感。症状反复,苦恼不已。

    

刻诊:精神不振,面色白光白,体型偏胖,食少纳差,畏寒肢冷,四肢乏力,大便时干时溏,舌淡、苔白润,脉弦细而无力。

    

辨证:脾胃虚寒,胸阳不振,寒凝气郁。


治宜:温中健脾,通阳散寒,行气解郁。予以附子理中丸及枳实薤白桂枝及四逆散加减。 


方药:桂枝10克,附子10克,人参15克,白芍10克,焦白术10克,茯苓20克,半夏10克,薤白12克,枳实10克,柴胡8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温服,日1剂。

    

2013年1月12日二诊:胸口窝憋闷及腹部不适明显好转,但诉食后腹胀,考虑脾虚不运,原方去柴胡加厚朴10克,佛手10克。5剂,水煎温服,日1剂。

    

2013年1月17日三诊:无胸口窝憋闷及腹胀。但易疲劳及大便不成形,予以附子理中丸以善其后,丸剂缓治,连续一个月。全身轻松有力,可以喝凉水,饭量明显增加,精神饱满,大便成形,脉缓和有力。


    

按:痞者,满而不痛也,究其病因不外中焦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所致。其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本案患者脾胃虚寒日久,阴寒内盛,浊阴上逆;加上胸阳不振,外寒直中于里,两寒相得,饮凝气阻;又因土虚木乘,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三者共同导致寒饮气结于胸,故胸窒满闷;寒性凝滞,遇热则散;盖中焦阳虚,阳不化气,故喜热饮但量不多。

    

《素问·异法方宜论》曰:“脏寒生满病,宜服四逆辈”,《景岳全书·痞满》曰:“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药不可”。方用附子辛温大热,其性善行,归心脾肾经,上振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以达“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目的。总之,理中丸健脾散寒,升清阳,降浊阴,调畅气机;枳实薤白桂枝汤,振奋胸阳,宽胸行气;四逆散疏肝理脾,透邪解郁;共取佳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