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几岁孩子这些行为不是叛逆,是在完成自己成长的一个使命

 ThinkfunQd 2017-12-22

文:黑豆老末儿

图:黑山

做为父母,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充实着家长的生命和生活。

做为十几岁孩子的父母,我们依然爱着自己的孩子,可他们不但没有了那份依恋,还在和父母的相处中充斥着一种不耐烦的感觉,很多时候认为父母在“吹毛求疵”,啥也不知道。

十几岁孩子这些行为不是叛逆,是在完成自己成长的一个使命

前几天,一个朋友打电话聊自己十三岁的儿子:

“我着急死了,你说这怎么办呀?老师都和我谈话了!”语气中似乎发生了什么大事,我等待着下文。

“老师说这次考试,他一下子掉了十多名,还是在班里,那要是全校呢,差不多得掉一百多名,老师说就这成绩,连本校的高中都考不上的。回家我问他吧,他说不了几句,就发脾气,我说人家老师说的,我问问你不行啊,他就烦了,说我‘别问了,你什么也不知道!’我再问就更急了,他以前不这样,你说他是不是也进入叛逆期了?”

初二的孩子,已经进入了青春个性化过程,表现出来的和叛逆是基本一样的。

这个男孩子自小被照顾的很好,性格也温和,妈妈的性格也比较温和。初二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分化期,成绩的晃动也很正常,老师对成绩的重视是必然的,做为家长,我们有义务配合老师的工作,但我们更要从孩子的全面成长着手,对于成绩我们重视,可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孩子成绩背后的因素并且有方法地引导他专注于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十几岁孩子这些行为不是叛逆,是在完成自己成长的一个使命

“我跟他说,咱得好好学习,你得自己管住自己,有不会的问题去问老师,没事多和学习好的孩子来往些,别跟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孩子整天缠在一起,你怎么着你得考个大学吧,要不你以后干什么工作养家呀?可他不听,气的我发脾气,我还不是为了他好,······”

一句“我还不是为了你好”,成了很多家长发脾气、焦虑、乃至压制孩子听从自己的最有力借口,其实,在被情绪控制的情况下,在没有经过理智思考的时候,我们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我们如何做才能真正帮助到我们十几岁的孩子。

现实的情况是:家长越是焦虑,越是不理智,言行也越是不容易被孩子接受,也越加容易给孩子盖上一个叛逆的帽子,越容易产生矛盾。

其实很多时候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只是在完成自己的个性化成长,家长的过激行为很容易把这种个性化成长转化为叛逆。

十几岁孩子这些行为不是叛逆,是在完成自己成长的一个使命

当我们处于一种心神不安的焦虑状态时,我们坐立不安,此时如果有自己看不顺或者认为不对或者自己不满意的事情发生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这份不安和烦躁情绪传递出去,对方感受到的也是烦躁和不安,如果对方是我们十几岁的孩子,那么他们一般只能助长我们这种糟糕的情绪,引发我们更多不愉快情绪的发泄,我们进而会把这些不满转移到孩子身上,实际上很多时候是我们自身自心的问题。

如果你牢记一点:我一定要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如果你在自己不安、烦躁时也牢记这一点,那么你言行就不会那么容易激怒孩子和你自己。

十几岁孩子这些行为不是叛逆,是在完成自己成长的一个使命

家长如何才能不被十几岁孩子的行为激起更多的焦虑呢?其实只要你看清了十几岁孩子的个性化特点,并且接受了,还坚信这个过程很快就会过去,你的心情就会变好很多。

十几岁孩子的个性化特点都有什么呢?下面选用简·尼尔森、琳·洛特所著的《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一书中的描述:

十几岁孩子的个性化特征:

1,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搞清楚自己是谁

2,个性化往往看起来像叛逆,因为十几岁的孩子在试探家庭的价值观

3,青春期的孩子经历着巨大的身体和情感变化

4,与同龄人的关系优先于家庭关系

5,十几岁的孩子要探索并运用自己的力量和自主

6,十几岁的孩子极其需要对父母保留隐私

7,父母成了让十几岁孩子尴尬的人

8,十几岁的孩子认为自己是全能的、无所不知的。

这些特征的出现是连续的,从一个没有到几乎全部都有。

等你真正想明白了这些,再回头看一下你十几岁的孩子,他还如你以前认为的那么叛逆吗?


黑豆老末儿:原名谢旭民,自媒体创作者,自由撰稿人,儿童青少年教育的长久关注者,快乐庭院院主。

黑 山:原名郑宏伟,北京某学校美术教师,善长绘画、书法,摄影,多年坚持下来,从未间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