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知识大讲堂丨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陵?

 龙叔文馆 2017-12-22


先秦之际,洗澡不仅是一种清洁行为,而且被视为一种礼节。《礼记》中明文提出,人们应该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并且后辈对于家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以及主人对于住在自己家里的客人,也必须做到这一点。另外,人们在祭祀之前,要先洗澡,以示虔诚;臣子上朝见君王,也要先洗澡以示尊重。在这一点上,孔子便做得很严格,他“沐浴而朝”的习惯,世人皆知。


到汉代,人们更重视洗澡,将“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礼仪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朝廷每五天便给官吏放一次假,以让他回家洗澡,因此这个假日也被名曰“休沐”。只是到了唐代,可能考虑到五天一放假太频繁了,才改为官吏每10天休息洗浴一次,叫做“休浣”。


第一位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那时,明朝定都南京,而北京的十三陵是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以后才开始建造的,所以他前面的两个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孙子也就是第二个皇帝朱允文,自然就没有葬在十三陵。朱元璋的陵墓建在南京钟山脚下的明孝陵,而朱允文在其四叔朱棣起兵逼宫的时候至今下落不明。还有一个皇帝,景泰帝朱祁玉的帝位,是从其哥哥手里争夺过来,虽然他在位时也在十三陵修建了陵寝,但在其兄明英宗复辟成功后,将景泰帝封为成王,等于丢失了帝位,自然就不能葬入皇家十三陵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