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管你是谁,此照片绝不可能删除

 风临酒把2 2017-12-22


丁卫国先生

    丁卫国,山东人,1952年出生,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1980年任林业画报编辑部摄影记者,1988年任民族画报社摄影记者,主任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摄影学会会员。

    1999年,摄影作品《马上射击》《三人布龙》获全国少数民族体育摄影作品大赛三等奖;摄影报道《世界妇女的盛会》和《亚运丰碑》入选首届全国画报作品展。

    2001年,摄影报道《小城凤凰》获第三届全国《民族好新闻》二等奖。

    2004年,摄影报道《一个拉祜族女孩的北京情结》获第四届全国《民族好新闻》一等奖。

    2005年,摄影报道《环球嘉年华,玩转生活》获中国画报协会专题摄影三等奖;《真挚的符号》获中国画报协会最佳选题二等奖

    2006年,《就读孔庙国学馆》获教育部《教育好新闻》二等奖。 2007年,《生命的图腾》获中国画报协会优秀报道一等奖。

德兰/编辑

    1991年,壮族板鞋舞竞技。丁卫国/摄。


    1991年,武林功夫。丁卫国/摄。


    2002年,北京市东城区,古都鼓娃。丁卫国/摄。

    2003年,海南省临高县,海南人偶戏的木偶造型。丁卫国/摄。


    2003年,海南临高县,海南人偶戏,艺人的演唱采用当地方言,语言诙谐,声情并茂。丁卫国/摄。


    2003年,土家族阿瑟些乞。丁卫国/摄。


    2003年,畲族打枪担。丁卫国/摄。


   2005年,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家庭圣纪会。厨房里忙碌的妇女都是各家志愿来帮忙的。丁卫国/摄。


    2005年,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家庭圣纪会。参加圣纪的客人,每人都能分到一碗香喷喷的羊杂汤。丁卫国/摄。


    2005年,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家庭圣纪会。油香是圣餐中的主要食品,是穆斯林群众最喜欢的食品之一。丁卫国/摄。


    2005年,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家庭圣纪会,圣餐开始前,所有来客向真主默默祈祷。丁卫国/摄。


    2005年,北京,高山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6年,台湾省,国父纪念馆。丁卫国/摄。


    2006年,台湾省,台湾少数民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6年,台湾省,台湾少数民族的石板烤肉。丁卫国/摄。


    2006年,台湾省,台湾少数民族女议员。丁卫国/摄。


    2006年,台湾省,邓丽君墓。丁卫国/摄。


    2006年,贵州省从江县,岜沙是贵州黔东南的一个苗族村寨,这里村民刀不离身,枪不离肩。丁卫国/摄。


    2006年,贵州省从江县岜沙村寨,村民。丁卫国/摄。


    2006年,台湾省,台湾少数民族木雕艺人。丁卫国/摄。


    2006年,贵州省锦屏县隆里古城外的西江桥头,保留着明朝天顺年间隆里人为怀念王昌龄而建的状元亭。丁卫国/摄。


    2006年,贵州省锦屏县隆里古城,古城有东、西、南、北4个城门,农闲时节或连绵雨季,每个城门的门洞下就成了隆里人聊天讲故事的地方。丁卫国/摄。


    2006年,贵州省锦屏县隆里古城,孩子们喜欢在镜头前展示一下自己。丁卫国/摄。


    2006年,江苏苏州市甪直镇,甪直的姑娘出嫁到外乡,要坐船围着古镇饶一圈,这个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丁卫国/摄。


    2006年7月,贵州,侗族小伙子用树叶吹出动听的音乐。丁卫国/摄。


    2006年7月,贵州,幽闲自得的侗族老人。丁卫国/摄。


    2006年,北京,傈僳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6年,北京,傣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6年,北京,傣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6年,北京,回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6年,北京,土家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6年,北京,塔吉克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6年,北京,彝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6年,北京,维吾尔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6年,北京,蒙古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6年,北京,藏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6年,北京,藏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6年,北京,藏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6年,北京,高山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7年,北京,裕固族舞蹈。丁卫国/摄。


    2007年,贵州省榕江县侗族萨玛节,身穿节日盛装参加“祭萨”的侗族妇女。丁卫国/摄。


    2007年,蒙古族单人双马。丁卫国/摄。


    2007年,蒙古族赛骆驼。丁卫国/摄。


    2007年,贵州省黎平县侗族抬官人,沿途,跟随“官人”的随从用滑稽的动作表演古代的农耕生产。丁卫国/摄。


    2007年6月,云南省,摩梭女。丁卫国/摄。


    2007年10月16日,出席17大的少数民族代表。丁卫国/摄。


    2007年10月21日,天安门广场值勤的武警战士。丁卫国/摄。


    2007年10月16日,出席17大的少数民族代表。丁卫国/摄。


    2007年10月21日,来自青海的少数民族代表。丁卫国/摄。


    2007年10月16日,出席17大的少数民族代表。丁卫国/摄。


    2007年10月16日,出席17大的少数民族代表。丁卫国/摄。


    2007年10月21日,出席17大的少数民族代表。丁卫国/摄。


    2007年10月21日,出席17大的少数民族代表。丁卫国/摄。


    2007年10月16日,出席17大的少数民族代表。丁卫国/摄。


关注下面这个号,内容更劲爆


   2009年,北京,贵州省布依族牙舟陶器烧制技艺传承人张禄麒向观众展示陶器的制作方法。丁卫国/摄。


   2009年,北京,黑龙江省津口乡赫哲族鱼皮制作艺人尤文凤在展览会上展示鱼皮服饰的制作工艺。丁卫国/摄。


   2009年,北京,内蒙古达斡尔族折纸艺人苏梅展示达斡尔族传统纸制玩偶“哈尼卡”。丁卫国/摄。


    2009年,北京,展览会上的虎头鞋。丁卫国/摄。


微 言 大 义

   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但每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民俗特色我们却知之甚少。

   加之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的一些民俗特色也随之渐趋消失,这些鲜活的民俗档案需要有人去记录珍藏。

   丁卫国恰恰做了这件事,为我们记录了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与生活方式,为56个民族建立了一份永久的 记忆影像档案,功不可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