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科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昵称27666858 2017-12-22



  我自从课改伊始就一直在尝试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小学科学的学习中来,让学生一接触科学,就感受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对这种学习方式产生兴趣并逐渐形成习惯。 
  1、充分利用课本内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研究 
  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我们在教学中,应提倡探究性的自主体验,让学生去研究实验的目的,体会实验的过程,观察实验的现象,得出实验的结论。青岛版的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地表的变化》这一课中有一个拓展活动,“调查家乡的地表曾经发生过哪些变化”,这次我把它当作一个社实践,布置学生課后想办法去了解自己家乡地表曾经发生过哪些变化,并说明了解的方法,如可以向长辈询问,可以自己亲自到一些地表发生变化的现场看一看等等。一星期之后,陆续有小组长来向我汇报。我发现他们调查的结果相当的可观。在课堂上汇报时,第一小组先发言:我们小组通过询问、调查,我了解到东营黄河三角洲正在被开发,从而引起了地表的变化;第二小组开始发言,我们小组是通过实地考查了解了我们广饶县地表的变化情况,比如在稻庄镇西部建造了一个人工湖泊——孙武湖,现在已被定为旅游区,由于孙武湖的建造引起了地表的变化。……听着各个小组的发言,看着他们兴奋的小脸,我坚定了在科学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信心。 
  二、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让学生进行研究 
  除了我们有计划的研究之外,课堂上一些稍纵即逝的临时生成性资源,有时也是研究的好素材。我们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主题是水循环,第一课是《蒸发》。学习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水蒸发是水变成水蒸汽跑到空气中了,我做了一个实验,把一个弄湿的毛巾提前两天放在教室里,上课时让学生观察毛巾的变化,结果现象很明显,毛巾变干了。当我正准备讲蒸发的概念时,有个学生举起了小手,“老师,毛巾中的水蒸发了,我发现毛巾变轻了。”“对呀” !其他学生也随声附和。我愣住了,心想:“对呀,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运用水蒸发的原理制作一个‘晴雨计’。”我就借机让学生根据教科书上介绍的制作方法课后自己制作一个“晴雨计”,研究方式由小组自己决定。通过这样的研究学习,我们班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