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猫王

 鱼丸霄 2017-12-22
摘要:安德鲁・洛伊・韦伯创作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猫》在音乐剧舞台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由莎拉布莱曼演唱的主题曲《Memory》,完美演绎了古典歌剧的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的现代元素。本文通过对音乐剧《猫》艺术特点以及主题曲《Memory》的音乐形态分析,从理论角度帮助音乐爱好者准确把握百老汇音乐剧的声乐演唱方式。 
中国论文网 http://www./7/view-2018252.htm
  关键词:音乐剧《猫》;艺术特点;演唱特征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舞美技术为一体。近年来,音乐剧凭借其悦耳动听的旋律、耐人寻味的情节和夺人眼球的舞美吸引着越来越多音乐剧爱好者。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猫》在音乐剧舞台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全球已经演出了7000多场,被评选为最“长寿”的百老汇音乐剧,同时也获得了“世纪音乐剧”的美名。剧中多首经典声乐作品在全球广为流传,特别是主题曲《Memory》,完美演绎了古典歌剧的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的现代元素。分析研究音乐剧《猫》中的唱段,归纳总结出它的演唱特征,能够帮助我们从理论角度更准确地把握百老汇音乐剧的声乐演唱方式。 
  就目前而言,国内学术界对音乐剧声乐演唱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作为连结音乐剧创作与音乐剧欣赏的桥梁,音乐剧声乐演唱具有二度创作性,在音乐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音乐剧在历经百余年间的发展中,其演唱风格经历了从类似轻歌剧的美声唱法到爵士、到摇滚、到古典与流行相结合的演变,直至今日融合了多元化的演唱风格。①《猫》剧中的21首歌曲曲风各不相同。有爵士与古典宣叙调之风、配乐诗朗诵与宗教圣咏、rap与摇滚的完美结合等,都在《猫》的舞台上各展所长。《猫》中的舞美设计同样令人瞠目结舌。为了让观众体会到身临其境之感,舞台制作特意在舞台上搭建了一些隐蔽的出入口,让猫们能在此之间窜进窜出,活灵活现。化妆更令人刮目相看,每只猫儿都具有夸张而各不相同的眼妆,令观众能清晰地辨识出不同的猫。 
  音乐剧《猫》主要讲述的是,在杰里科家族一年一度的聚会上,猫族中各只猫都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为的是被首领猫老杜特洛诺米选中,升上九重天。最终,曾经背叛猫族的老猫格里泽贝拉用一首《Memory》感动众猫,获得大家的原谅,被选中升上九重天,获得了新生。剧中共有36个角色:睿智的“领袖猫”、成熟的“迷人猫”、最后升上九重天的“魅力猫”,还有“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这群形态各异的猫儿用动听的歌声、精湛的舞技征服了观众,向观众们演绎了爱与宽容的美好主题,共同创造了这部经典之作。 
  它的音乐与舞蹈形态异常丰富。音乐中运用的元素有:流行、爵士、摇滚、说唱,还有类似歌剧的咏叹调和宣叙调等。演绎的方式有:独唱、二重唱、三人小合唱、齐唱、领唱、集体念白等。舞蹈则有:现代舞、芭蕾舞、爵士舞、踢踏舞、英国民间舞等多种元素。舞蹈的表演方式有独舞、双人、群舞等。② 
  《猫》的世界之旅从欧洲、美洲到澳洲,甚至日本。2003年终于登陆上海大剧院,两个月后,也在北京上演。在1997年末,韦伯聚集了全球最优秀的演员和剧组人员,制作了《猫》的录像带。自此,猫儿们的舞台更加宽广,世界各地的音乐剧爱好者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到这部震惊世界的《猫》的迷人风采。 
  《猫》中的舞蹈和音乐相当突出,舞美设计也叫人叹为观止。剧中多首经典声乐作品在全球广为流传,特别是由莎拉布莱曼演唱的主题曲《Memory》,完美演绎了古典歌剧的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的现代元素。 
  《Memory》的旋律一共在剧中出现了四次,最感人的是第二幕中格里泽贝拉深情的独唱。年轻时的格里泽贝拉是只非常漂亮的猫,由于她想要感受外面的花花世界而离开了自己的猫群。而今,她生活贫困、步履蹒跚、无依无靠,迫切想要回到猫族中去。然而她的伙伴们不愿意重新接受她,他们无法原谅她的背叛。就在这时,伤心欲绝的格里泽贝拉唱起了这首动听而又感伤的《Memory》。 
  《Memory》的音域并不宽,是从大字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降e。想要在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听众的耳朵,第一个乐句必须唱好。第一个音是小字一组上的降b音,并且一共持续了7拍。在演唱的时候要用中等音量作开场。轻轻诉说故事的感觉,就要用气声来表现。因为要延续7拍,所以气息要连贯。唱到句末“alone”的时候,音域较低,就要用真声来发声。无论是在歌曲中部B乐段中,音域从小字组的a不断上行到c2,还是在主题最后一次出现时,调性从降G大调转到降D大调的部分,都要运用到混声以及气息的支持来保持稳定的歌唱状态。 
  《猫》的歌词及发音具有口语化的特点。音乐剧语言强调角色性格的塑造,从角色的歌唱语言中我们便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不需要过多在共鸣的基础上去咬字吐字,而强调贴近生活。③《猫》中唱段的歌词都是简单的英语,甚至没有一个生僻的单词。就英语来说,发音较简单,没有意大利文中的大舌音,也没有像法文的语法那么复杂,但是清辅音与浊辅音需要发音到位。总体来说,歌词及发音倾向口语化,也与音乐剧追求自然的特点相吻合。歌曲中部B乐段中,“Every street lamp seems to beat”可以说完全就是按照这句话本身的读音来谱曲的,音域与说话时的音高相符合,因此可以用口语念出这句话或者说像说话一样唱出来。像“midnight”中的“d”或是“lamplight”中的“p”这类单词都要消音。而“not a”或者“and the”等短语都要连读。这些都是完全根据英语口语发音来要求的。 
  在音乐剧《猫》的演唱特征中有一些特殊演唱音效,如气声、猫叫、抽泣、说话等。特殊音效有别于正规唱法又不与音乐剧唱法相冲突。特殊音效的运用配合剧情需要,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在运用特殊音效的时候,演唱者必定会更加投入于音乐或剧情,观众也更容易被带动情绪,从而增强音乐的感染力,拉近了角色与演员的距离、演员与观众的距离。无论是麦凯维提出现时阴冷的笑声还是詹尼安点点在训练蟑螂童子军时的尖叫,都让人记忆深刻。在《Memory》中,“A fatalistic warning”或是“ Burnt out ends of smoky days”都可以运用说唱相结合的方式,将情绪更真切地表达出来。 
  音乐剧《猫》具备了声区及音色可根据情感转换、歌词及发音趋于口语化、突出运用特殊技法的演唱特征。音乐剧多元化的演唱特征体现了声乐艺术的开拓创新,不断传承与发展它,也是我们声乐学习者的必修课。音乐剧《猫》之所以能在音乐剧史上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全归结于其优美动人的音乐表现力、精彩纷呈的舞蹈表演和创新独特的舞美设计。在这部佳作如此成功的背后,也让更多专家学者深思其成功因素,从而为中国音乐剧的创作和发展作出贡献。我们热切期盼中国也能有像《猫》这样的佳作诞生! 
  注释: 
  ①张进.《不同时期音乐剧作品的演唱风格及特点分析》, 
   《艺术百家》,2008年 
  ②程文文.《浅谈音乐剧<猫>的形式美》,《文学与艺 
   术》,第二卷第三期 
  ③赵婷.从《歌剧魅影》中唱段分析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 
   征,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参考文献: 
  [1]张进.《不同时期音乐剧作品的演唱风格及特点分析》 
   《艺术百家》,2008年 
  [2]程文文.《浅谈音乐剧<猫>的形式美》《文学与艺术》, 
   第二卷第三期 
  [3]赵婷.从《歌剧魅影》中唱段分析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 
   征,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