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弹匣篇《一》】关于子弹方面的东西你们了解多少?【极限科普】

 昵称51218567 2017-12-22




为了保证原创质量的稳定性

我们将只能不固定时间更新,还请广大极限朋友谅解哈



很多一直在等子弹篇更新的朋友可能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们从定装弹开篇聊着聊着聊出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周边内容。原因其实有很多,因为我们重新修改了子弹系列的写作大纲,我们认为子弹系列就应该像一棵树一样,从根开始慢慢往上,随着躯干的成长,也引发出各种各样的分枝。等最后讲到树冠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其实前面的所有内容都是有营养和有作用的。


因为是科普类文章,所以在措辞上我会尽量通俗易懂一些,职业军迷们也请多多理解一下哈。在本篇的结尾我也会和大家多聊几句,我们现在先从正片开始看起吧:



弹匣


弹匣(magazine)是一种为可连续射击的枪械储存并供应弹药的容器。这种容器包含可拆卸与固定两类,最主要的功用是将预先安装在弹匣内的弹药在射击过程当中依序的送入枪机当中。


弹匣有多种大小与形状,以搭配各类枪械和使用场合。容量较少的弹匣只有数发的容量,较大的则是甚至可以安装数百发子弹。



我发现国内的朋友非常容易搞混弹匣[xiá]和弹夹[jiá],可能是因为读音有点像?


弹夹

弹夹条(stripper clip),简称弹夹(clip),也被称为桥夹、条夹、快速装弹器等,是老式手动枪机步枪和手枪(例如:Kar98k、毛瑟C96、SKS)常用的弹药装填工具。


当今步枪也经常通过转接工具用弹夹条快速装填弹匣(比如美军5.56mm步枪弹经常预装在弹夹条上供应部队方便快速装填弹匣)。我们的公众号微信号是:sacetc


通常的木箱散装子弹将1000至1500发子弹无序堆积在一起,在运输过程中尤其是空投中子弹会相互挤压导致弹壳变形,比如台儿庄战役时国军将散装子弹直接原箱空投,落地后有约1/3因撞击变形无法使用。


桥夹的作用是以低成本的金属简易夹条将3~6发枪弹固定在一起,装箱时可有序排放,装匣时以一致的位置和方向插入步枪上的弹仓并一起压入,提高装填速度和减少供弹故障。


其中将本体带弹装入弹仓的弹夹条也称漏夹(比如毛瑟M1888、意大利曼丽夏-卡尔卡诺步枪、美国M1加兰德步枪等),这种弹夹条随枪弹打光自己会从枪中弹出。


OK,这样大家应该对弹匣和弹夹有了基本的概念了,然后我们再来继续讲讲弹匣的几种常见类型:


管式弹仓(tubular magazine)是最早被使用在制式枪械上的一种内置弹匣,现今主要使用在霰弹枪、泵动式榴弹发射器、复合枪及杠杆式步枪(Lever action)上,可分为单管及双管式,一般都固定在枪管的下面。弹药以头尾接连方式蓄入管式弹仓。

由于在仓中的子弹首尾顺次排列,在枪械摇晃震动时后面的子弹有可能顶在前面子弹的底火上将其击发、造成走火事故,因此该种方式只适合钝头(如 40 毫米榴弹)、缩头(空尖弹)或平头(霰弹)的弹药,而不适合尖头的普通步枪 / 手枪弹。




盒型弹匣(box magazine)为最常见的供弹具,以内部的弹簧把弹药推至弹匣口,一般使用在手枪、自动霰弹枪、冲锋枪、步枪、机枪等需要连续射击的枪械上。


从设计上又可细分为可拆式(detachable,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普通弹匣)及内置/固定式两种(internal/integral,就是K98那种)


双排双进弹匣

从蓄弹形式上则可以分为单排、双排、四排弹匣。然后从供弹形式上可以分为单排单进、双排单进、双排双进、四排双进等等,单进与双进的区别是指同时有几排枪弹进入供弹位置。

单排单进与双排单进弹匣

单排弹匣结构较简单且阔度较小,但装弹量低(常见于比如.45口径的1911等),双排弹匣弹药为左右排列方式,通常装弹量较高(以相同高度计算),但尺寸较大,现代手枪双排弹匣多为双排单进,现代步枪双排弹匣多为双排双进(但也不是完全绝对)。


四排弹匣则为一种更高装弹量的弹匣,尺寸更大,弹药以各双二排的方式排列,在弹匣末段变为双二进一。可拆式弹匣多为现代枪械使用,在弹匣内弹用完后就可快速更换另一个。而固定式弹匣则需要以弹夹或手动压入弹药,只在进行枪械的分解维护时才拆开。




旋转式弹匣(rotary magazine)常见于栓动步枪上,以扣链齿或拨弹杆推动,也是分为可拆式及固定式两种,一般只能装十发弹药或以下。


.

当然,也不全是栓动步枪在用旋转式弹匣,有些杠杆式步枪也使用旋转式弹匣,比如上图中的Ruger Model 96/17M Lever Action就是。(以后有时间了我单写一篇杠杆式步枪吧~)





弹鼓(drum magazine)为轻机枪等连发枪械常用的供弹具,装弹量比盒型弹匣为高,弹药经旋转拨弹轮由内至外到达供弹口。因为长的比较类似鼓而得名。


弹鼓可分单室及双室设计


弹鼓的设计比传统的直排弹匣要复杂得多,运作时弹药依靠旋转的内部拨弹轮由内至外到达供弹口。弹鼓最大的优势是就是弹容量,让射手可以在无须频繁更换供弹具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发射更多弹药,尤其是在全自动武器上使用,可让手中的家伙具有更持续的连射火力。


根据武器口径的分别,弹鼓的内部设计也相对不同。


在双室型弹鼓中,著名的C-Mag(Century magazine)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了,C-Mag是一种左右对称排列的双室型弹鼓,采用塑料制造,两个弹室中间以弹匣适配器来连接,具有一百发弹药容量,比金属制造的单室型弹鼓相对更轻也更紧凑。

当然了,容纳更多弹药自然有比弹匣更大的重量和体积。弹簧力度也需要更为强劲,部分弹鼓装填弹药时也需要专门附件。上图就是C-Mag的专用单发装填器。


简单的来说,弹鼓的唯一优势就是一次性的携弹量够大。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贵、重(4个普通弹匣装100发加起来重量比装了100发同样口径的弹鼓更轻)、大、以及不是很耐操,战场上如果坏了要修,那比普通弹匣不是难一点点(普通弹匣正常维护一次所使用的时间单位一般是秒)。。。


而且...



未完待续



这个....由于后续内容可预见的篇幅过长,我不得不把《弹匣篇》分为一、二、三、四共四个部分更新给大家(也可能写着写着就更多了)。感觉子弹系列这个坑是越挖越大了,而且我发现我还喜欢边写边挖新坑。。。我可以先透露给大家一个数据,就是目前我们已经收集到的,仅手枪子弹就已经超过了270种。。。而子弹种类、口径、弹道表现等等篇章也都只是子弹系列规划中的一个部分而已...


当然,我们不可能写几百篇更新来讲子弹,不过我们会以子弹为主要逻辑不断的往其周边的枪械、瞄具等实战应用领域写,尽量用最合理的篇幅给大家把这些东西都给讲透,带大家和我们一起畅游轻武器这个伟大的世界。


在前期比较基础的篇章中,许多资料与措辞都参考于各大百科。而在后期,仅手工复装弹领域我们就已经写了10多个篇幅的草稿,其中总结了大量我们日常测试的数据和经验(因为Jay在超远距离精准射击方面有着相当不错的国际比赛成绩和相关研究,不过比较纠结的是手工复装领域出于大家都知道的那个考虑,好像不能写得太透,所以让我们比较头疼。毕竟我们前面发散出那么多的基础篇章都是为了在后期讲手工复装时让大家有足够的理论基础支持来消化和理解(否则很多哪怕是已经打过了不少实弹的朋友都不一定能看得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