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陌上居士 2017-12-22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先民纪念馆是一座高41米的方形建筑物,雄伟而庄严,是用自由邦省Parys地区的红色花岗岩建成的。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先民纪念馆,先民,在南非乃至整个非洲土地上,谁是这块大陆上的先民?答案肯定是黑人。直到去比勒陀利亚参观过先民纪念馆,方才明白,这里纪念的先民并非黑人,也才知道,南非土地上几百年殖民统治的历程。

        旅行途中,更喜欢欣赏那些人文风景,带给很多思考,有利于了解一个地方的发展和风土人情,而这里,是让我走进南非昨天和今天的地方。

      坐落在比勒陀利亚(Proteria)南郊自然保护区的一座山丘上的“先民纪念馆”,也被称之为“沃特勒克斯纪念碑”,南非历史不长,这里,可能是南非最有故事的地方了,而她的存在又参杂着太多褒贬不一的评论。因为这里的先民不是本土的黑人,而是殖民者树碑立传的纪念碑,民族的尊严和社会的进步在这里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这样的矛盾又岂止是南非才有?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1838年12月16日和土著祖鲁人在恩康姆河河套的一场“血河之役”不仅改变了布尔人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南非的历史进程,在南非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布尔人的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先驱,1938年12月,在取得胜利的地方,建造了这座宏伟的建筑,历经11年,于1949年12月完工。在白人和黑人之间,这也是一座敏感的博物馆,历史总有些尴尬的地方,但我想只要推动了历史前进,为人民带来福祉应该就是好的。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1652年,荷兰殖民者跨越海洋登陆开普敦,移居南非,这些殖民者大多是农民,荷兰语中“农夫”——Boer的发音是“布尔”,所以南非的荷兰裔后人就被称为布尔人。1855年,Marthinus.Wessel.Pretorius(马蒂纳斯·比勒陀利乌斯)创建了Proteria,以他的父亲——布尔人领袖Andries.Pretorius(安德烈斯.比勒陀利乌斯)和他的母亲Ria(丽娅)的名字命名;而他本人则是唯一曾身兼德兰士瓦和奥兰冶自由邦总统二职的人。1860年,Proteria成为德兰士瓦共和国的首都;1900年被英国占领;1910年,Proteria成为白人种族主义者统治的南非联邦(1961年改为南非共和国)的行政首府。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前方矗立着一座由安东范沃尔乌雕塑的青铜雕像,展示的是一位妇女和她的孩子们,以纪念布尔先民妇女和她们的家庭;在底墙上方雕刻的黑角马象征着非洲存在的危险;前门上方的花岗岩石上雕刻着一个水牛头,水牛是南非最凶猛的动物之一,象征着对纪念馆的保护,对外敌的抵御;外部上方的四周飞檐采用了锯齿三角图案并呈之字型婉蜓曲折环绕,象征着水土肥沃,突出表现了先民丰富的文化遗产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19世纪中期,大批的布尔人为了逃避英国管辖,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不惜抛弃牧场、房子,携老带小驾着牛车,赶着牲口离开开普半岛向东北部迁徙,这场人类史上艰辛的大迁徙从1834开始,断断续续经历了许多年,直到1854年2月17日在奥兰治河与瓦赫河中间的地带,建立奥兰治自由邦,1856年,布尔人在瓦赫河的北部地区建立了Transvaal。
   走进大厅, 巨大的高穹,大理石地面以及匠心独运的壁雕向人们讲述了大迁徙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先民们的日常生活。感谢导游Steven的详细讲解。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壁雕由27幅Quercetta意大利大理石浮雕组成,中楣建筑总成本为60,000英镑,原材料的总重量达360吨,凿刻后的重量为180顿,由四位雕刻艺术家Hennie.Potgieter、Peter.Kirchhoff、Frikkie.Kruger和Laurika.Postma从1942年起,历经多年完成。虽然壁雕是由四位雕刻艺术家分工完成,但整体风格如出一辙,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他们在迁徙途中喜悦时的欢笑、悲伤时的哭泣;这组浮雕不仅描绘出了大迁徙的政治历史意义,也展现出了它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巨大成就。
       据说为完成这幅史诗般的雕刻笔画,艺术及多次沿着当年大迁徙的足迹寻访,感受第一手资料的震撼。才有了如今这杰出的作品,由于篇幅有限,不能一幅幅一一罗列,但这些已经能够让我们感知布尔人当年大迁徙的艰辛伟大。特别在这场战争中,布尔妇女们表现出了她们的坚强、睿智和英勇。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信仰支持着布尔人去开辟新的天地,这部书应该是《圣经》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一个生活细节:在艰苦的迁徙环境中,动物和动物的骨头成为了孩子们的玩伴和玩具。
 下图:联合阵营帮助丁干打败了其它部落,但1838年2月6日,总督Piet.Retief和他的先遣部队中了丁干的“鸿门宴”而全部遇难。据说当时遇难者共有117人,通向纪念馆的117级台阶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设。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随后祖鲁人对布尔人展开杀掠,包括尚未成年的孩童。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12月15日,这支队伍在恩康姆河河套上用64辆牛车摆下了作战阵势——牛车阵。丁刚错过了夜袭的时机,1838年12月16日凌晨,布尔人依托有利的环形牛车阵,用先进的火枪击射祖鲁人的长矛盾牌,这一战,祖鲁人损失惨重,伤亡3000多人,鲜血染红了恩康姆河,这一战也就被称为“血河之役1839年1月,双方签订“和平协议”,丁干被迫将图格拉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割让给布尔人,并交付数千头牲畜和若干吨象牙作为战争“赔款”。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先民们用汗水和血泪为他们的后裔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四个巨大的拱形窗口,镶嵌着比利时风格的玻璃,地面的大理石水样图形,向四处流淌蔓延,象征着冲向自由的波浪。中间圆形再往中间是一具空棺,这个设计连接地下室到纪念馆最顶端。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位于地下室的纪念塔礼堂是纪念馆的中心聚焦点所在。 “cenotaph”的意思是“衣冠冢”,因此,它也是联合阵营总督Piet.Retief和其他所有在大迁徙中牺牲的移民先驱的象征性的安息地。每年的12月16日正午12点,太阳光会通过纪念馆的一个穹顶开口照射到衣冠冢,落在语句“ONS VIR JOU SUIDAFRIKA”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为了你——南非”。太阳光线的照射象征着上帝对于移民先驱的生命和工作的祝福。在礼堂的四周挂着各个时期布尔共和国的国旗。这个设计是这个纪念馆的亮点。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坐小电梯到达上层的露天观景台。电梯门一打开,眼前是一条由花岗岩雕凿出来的长长的廊道,在日光的投射下,显出交错的光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站在纪念馆露天观景台鸟瞰比勒陀利亚。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地下室展览馆看到有黑人正在洒扫,他们置身这里是怎样的心情?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最后下到地下室展览馆,在众多展品中,有一批精致的织锦画板特别吸引眼球,这些艺术品是九位妇女花费了八年时间完成的大迁徙时期的十五幅场景图。织锦总共包含了330万个针脚,妇女们所刺绣的织锦画场景是由艺术家W.H.Coetzer画上去的。1960年南非白人文化组织的妇女和母亲运动团体”(ATKV“Vrou en Moederbond”)将这15幅历史性的织锦捐赠给了先民纪念馆。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先民纪念馆由著名建筑师Gerard Moerdijk设计而成,自建立以来,获得了无数的奖项,并在2006年荣获非洲最佳博物馆的称号。纪念馆的黑色锻铁大门及长矛图象征着祖鲁国王丁甘的威力,在“血河之役”中,布尔人用64辆牛车围成了临时阵营,用以阻止ZULU(祖鲁)人的袭击,而由64个魔石花岗岩组成的大型牛车阵营正象征着对纪念馆的保护,只是现在围墙上的“牛车阵”,每辆车高达2.7米。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在建筑外侧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白色花岗岩雕像,其中三位是著名的先民领袖——Pretorius父子和联合阵营总督Piet.Retief(彼得.雷蒂夫),另一位无名氏象征着所有其他的先民,他们分别肃立在四个墙角,守卫着纪念馆,也守护着英雄的荣耀。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南非无处不在的芦荟,纪念馆这里花开的更加鲜艳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到处可以看到辛苦劳动工作的始终是黑人兄弟。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原图文)南非游记(3)比勒陀利亚先民纪念馆 - 驿外梅花 - 远桥疏影

 

          一百年前,在非洲的南部共存着4个国家,分别是开普共和国(首都开普敦),纳塔尔共和国(首都德班),德兰士瓦共和国(首都比勒托尼亚)和奥兰治共和国(首都布隆方丹);1910年英国将开普、纳塔尔、德兰士瓦、奥兰治4个共和国组成南非联邦。在确定南非联邦的首都定在哪里时,各国互不相让,争得不亦乐乎,最后达成妥协,把行政首都定为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都定为开普敦、司法首都定为布隆方丹。剩下的德班拿到了货物进出口的肥缺。结果皆大欢喜。

            1994年新南非成立以后,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但未改变一国三个首都的传统,“先民纪念馆”也得以被保留了下来,这座记录白人和黑人间恩怨纠缠的建筑是比陀重要的旅游景点,但前来参观的人群中固然不会有黑人的身影,不知那些送游客前来的黑人司机,是否能忍受为了工作而一次又一次来到这个让他们刺眼的地方。他们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这座纪念馆能够千秋万代不倒屹立在南非国土上?

            殖民统治,不值得歌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先民纪念馆”似乎是布尔人对自己的掠夺行为的美丽掩饰。但是,纵观历史的发展,不能不承认,布尔人的“殖民”有别于单纯地“掠夺”和“侵略”,至少,它的确促进了许多地区的进步和发展。葡萄牙、荷兰、英国。。。这些欧洲国家的登陆,究竟是对土著人族殖民统治造成的伤害更大,还是为这片土地经济建设提供的帮助更大,孰是孰非,只有从国家的发展中人民生活的状况,看到答案。

 (图片摄于2014年7月21日南非比勒陀利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