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老昆明:记忆的街和街的记忆

 昵称jin 2017-12-22


姚霏


    只要历史不以跳跃式,或者说不是以断裂的方式演进,那么任何一座城市,无论人间风云如何变幻,它的街道,肯定都最能遗传其原始的基因。当城门、城墙那些古城元素都消亡殆尽之后,老街或许只须换上一套时新的着装,便能顽强地存活。譬如昆明的老街,从元、明、清时代的“三坊十八铺”到民国时期的6区488条大街小巷,尽管在数量、功能甚至名称上,一直都在扩容和流变,但大体上,其“今生”的身上,总隐现着其“前世”的模样。
    我的意思是说,街道是有记忆的,你可以毁灭它,但永远也别愚蠢地以为你可以从一座城市的记忆里将它删除。即便像今天,我们壮士断腕地把大街小巷和连同它的小伙伴们,用挖掘机、推土机集体消灭,但至少,在随后的历史中,只要这座古城还没有被彻底毁灭,它们都将在文字、影像以及代代相传的口语中,作为证据提供给后人反思。就像在影像缺失、文字阙如的时代,昆明的老街们,依靠传说存活到了今天一样。
    但很显然,是时候浏览和刻录我们记忆中的昆明老街以及老街的记忆了。在商品经济大潮的涤荡之下,它们事实上已经气若游丝命悬一线,再晚,只怕就真的来不及了。


“三坊十八铺”的传说


    “坊”指的是街区而非牌坊,“铺”指的是驿站。传说中,昆明老城有“三坊十八铺”,说的是至少在晚清,这座城市已经有了“崇政坊”、“报功坊”和“世恩坊”等3个较为集中的街区。据记载,崇政坊起自南门,止于马市口;报功坊起自马市口,止于圆通街;世恩坊在今天的北门街附近。
    十八铺即十八个驿站。驿站本是人来人往之所,故而传说中的十八铺,主要是说老昆明有十八条繁华大街。关于这个,也有资料显示:云津铺,指的是今天的巡津街;新城铺——金碧路的一段;咸和铺——长春路东段;三义铺、石桥铺、三元铺——长春路西段;敷泽铺——珠玑街;鱼课司铺——司马第巷;碧鸡铺——金碧路西段;太和铺——太和街;近华铺——临江里;高山铺、羊马铺——羊市口;庆丰铺——庆丰街;迎恩铺——东站;东寺铺——东寺街北段;西寺铺——东寺街南段。
    不难看出,那么多年前的十八铺十八条街,至少街名,虽然略微有变,但几乎全部都沿袭到了今天。倒不是说当初这些街道的命名者多么有文化,但我们或可得到启示:为城市的街道命名,还是朴素一些,多接地气的好。像“锦绣大道”之类不知所谓的街名,是会被后人看出我们这个时代之虚浮惨淡的。


那些见证大城的通衢


    昆明被马可·波罗赞誉为“壮丽大城”,虽略显夸张,却不分外离谱。时至今日,至少如下几条与古城历史同等久远的大道,依然还彰显着自己的壮丽。
    拓东路,有疆土东拓之意。事实上,自打公元8世纪有了拓东城,这条路就已存在。有记载说,沿着拓东路出去,可直通京城,但在1937年以前,因沿路盐商众多,这条通京大道曾一度被称为盐行街。拓东路一共有三段,东段有状元楼,称县前铺;中段有三元宫,叫三市街;西段因有云津夜市,叫云津街。但在1937年之后,就统称拓东路了。
    正义路本叫南正街,1915年护国起义胜利后改今名。这条街北端原是马市口、五华坊、三牌坊、四牌坊、月城、教子坊,中段为丽正门,南端是三市街。1915年丽正门随街名一道,更名为正义门。元、明、清三朝,昆明的衙门多设在这条街上,而古今衙门,都需要大量的牌坊,所以正义路上牌坊林立,商业发达,是当时的南城要道。
    金碧路,明代叫金马大街。清末开滇越铁路之后,两广商人大多聚居于此,故被改名为广聚街,俗称广马街。广马街东段叫新城铺,除老广之外,还住着不少越南人。老昆明原无高楼大厦,此街上的金马碧鸡坊,实为旧时的高大之物。拥有如此巍峨建筑的大街而称“广马”,本地士绅们脸上挂不住,故1930年,街名又被更改回来,又叫金碧。
    同仁街位于金碧路中段,这条街上也多住广东人,两旁的建筑是具有广式风格的骑楼,旧时的广东同乡会就设在这条街上,故也俗称广东街。
    巡津街一侧滨临盘龙江,背靠菱瓜塘。菱瓜塘为早年云南高官的别墅区,建筑风格多为中西合璧,民国时美国使馆、法国医院、陆良会馆均在附近,故老昆明仁人又称它为洋楼街。清末民初,昆明的运输以水运为主,盘龙江上码头林立,过往船只都会在此停泊装卸货物,船夫们上岸去打尖喝酒,于是形成了著名的昆明八景之一的巡津夜市。
    南屏街一线原是护城河,1930年拆墙填河才修成了路,抗战时期兴盛起来,尤以金融发达著称,可算是昆明的华尔街。斯时,附近的晓东街专事洋货交易,高山铺则有美援物资出售。
    光华街的得名比南屏街略早,但在明清之际,从正义路到云瑞公园叫东院街,从云瑞公园到五一路叫辕门口。1911年“重九起义”之后,以“光复中华”之名义重新为这两段路命名,是为光华街的缘起。民国时期,界内有大逸东电影院、光华彩描画室、金店、帽店、纸花铺、皮革铺等。光华街的最大特点是书店众多,有名者如商务应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正中书局、光华书店、万卷书店、云瑞书店等等,多达十余家。
    东寺街原为昆明市中心,街两旁是传统的临街铺面,贩卖各种小商品,吃、穿、用一应俱全,是昆明土杂百货的交易中心。现如今的东寺街还叫东寺街,但已被整容为步行街,临街铺面那是踪影全无了,土杂百货,更早被“现代化城市”所摒弃。
    比东寺街的整容更惨烈的是武成路,它原先分为四段,分别为土主庙街、城隍庙街、武庙街和小西门正街,于1937年被统称为武成路,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可惜在轰隆隆商品市场化的掘地声中,武成路不仅灰飞烟灭,甚至连名字也未能保住,空留一无所指向的名词,徒供后人凭悼。


老街呈现的记忆


    我说过,街道是有记忆的,有的时候,它的记忆或许比人类的记忆更加具象和久远。以昆明为例,尽管它直到民国初年才有自己独立的第一部地方志——《民国昆明市志》,但打那以后,昆明便以文字的方式,不仅自己记住了自己,还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后人的心里日渐丰满和亲切。
    据《民国昆明市志》载:民国初期的昆明“东至东庄,界大波村大树三营等处;南至土桥村螺蛳湾,界豆腐营何家营等处;西至三分寺,界黄土坡;北至莲花池,界北校场;西南至潘家湾、瓦仓庄、大观楼;东南至滇越铁路总车站,地藏寺。东西广5.4里,南北袤6.3里……行政上分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及商埠第一区、商埠第二区,共计六区。”
    参看志书可知,上述六区各分若干段,各段又下辖街巷若干,由此构成了一个形象、富于文化意味并洋溢着浓烈的人情味儿的触手可及的昆明。试列第一区和商埠第一区、第二区所辖街巷如下——
    第一区分十二段辖街巷103条。第一段辖正义东街、正义西街、南月城、南大街、高山铺、天宁寺巷、永升巷、清真寺巷、康龄巷、小火巷。第二段辖文庙街、景星上街、甬道街、文明街、甬道横街、东捲洞巷、西捲洞巷、海天阁巷、庆余巷、郭家曙光巷、质当巷、草纸巷、玉泉巷。第三段辖龙王庙街、景星下街、万钟街、通城巷、吉祥菴巷、石灰巷、耳巷、尤家巷。第四段辖南城庙、龙井街、华兴巷、龚家屯巷、吕祖巷、华阳巷、小土主庙巷、龙井巷、涌泉巷。第五段辖光华街、甘公祠巷街、兴隆街、沙脂巷、石板巷。第六段辖西院街、如安街、五福巷、大厂巷、升平巷、石门坎巷、月宫巷、高石坎巷、围杆巷。第七段辖菜市街、东院街、三牌坊、南正街、宏昌街、庆余巷、居仁巷、四知巷、邱家巷、孝子坊巷、大银柜巷、小银柜巷。第八段辖象眼街、威远街、劝学巷、大树巷、六合巷、小柳树巷、三台巷。第九段辖青龙巷、财神巷、白鹤巷、双水塘、石门坎巷、豆豉巷、火腿巷、水井巷。第十段辖绣衣上街、东城脚、穿城巷、启文巷、福昌巷、豆角巷、汲泉巷。第十一段辖南昌街、绣(素)衣下街、团城角、白果树巷、新平巷、财神宫前巷、财神宫后巷。第十二段辖登什街、庆云街、端士街、大柳树巷、云兴巷、太平巷、翠花巷、际春巷、豆菜巷。
    商埠第一区分十六段辖街巷72条。第一段:珠市下街、祥云上街、毡子街、毡子横街、宝善西街、廉泉巷、福生巷、崇德巷。第二段:珠市上街、同仁巷、三市街、凤凰桥、玉溪商业场、银珠巷、胭脂巷、盐店巷。第三段:顺城街、打带巷、崇仁街、云龙巷、孚佑宫、静地菴。第四段:烧珠桥。第五段:敦义下街、鸡鸣桥、北岳庙、大梵宫、三益里。第六段:敦义上街、羊市街、金碧街、教子巷、知化巷、金马巷、碧鸡巷。第七段:东四上街、鱼课司街、花椒巷。第八段:东四下街、西寺街、石板(?)铺。第九段:书林街、奏功桥、司马第巷。第十段:云津市场。第十一段:广聚街、崇善巷、德磬巷、香油巷、陕西巷。第十二段:巡津下街、后新街。第十三段:新成铺、三义铺、巡津上街、护国下街、泰安巷。第十四段:木行街、维新街、护国上街。第十五段:翠花街、头道巷、二道巷、宝善东街。第十六段:营门口、北后街、端仁巷、履善巷、祥云下街、南强街、正义街、鼎新街。
    商埠第二区分十段辖街巷41条。分别是第一段:岔街、后岔街、重关。第二段:聚奎街、三元上街。第三段:三元下街、盐行下街、白塔巷、石家菴巷。第四段:云津街、盐行上街、塘子巷、太和上街、得胜桥北岸。第五段:太和下街、福德街、咸和下街、交三桥、杨家庄。第六段:咸和上街、吹箫巷、卖米巷、打草巷。第七段:东正街、金牛街、猪集下街。第八段:猪集上街、丁字街、敷润上街、米厂心。第九段:桃园街、敷润下街、灵光下街、薛家巷、南河埂、豆腐巷、米线厂。第十段:灵光上街、羊坞里、北河埂。
    其他,第二区分十九段下辖160条街巷,第三区十八段下辖91条街巷,第四区六段下辖21条街巷。
    我之所以如此不厌其烦地罗列这些街巷及其名称,是因为即便你什么都不说,仅就这些街名,都已经呈现和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充满人世情怀的立体的昆明了。
    这些街还告诉我,当时昆明已经是个拥有488条街道的大城,而且各街巷自有归属,和谐有序,无论精神物质,市民但有所需,总有一条“望文生义”的街巷在等着你。比如,你想买什么?草纸?胭脂?石灰?豆豉?火腿?毡子?珠宝?食盐?花椒?香油?米线?豆腐?……不都有以这些物什命名的街巷么?尽管直奔那儿,准保你错不了。要买猪鸡牛羊,只需上猪集街、马市口、羊市街、三市街去也就是了。要典当什么,则径投第一区第二段的质当巷去。甚至,卖鱼、卖盐的人,也都明白自己应该去什么地方纳税:鱼课司街和盐行街。
    至于精神方面,无论需要心灵的洗涤还是寻找灵魂的依归,节孝巷、敦义街、教子巷、知化巷、德磬巷、康龄巷、庆余巷、劝学巷、四知巷、孝子坊巷和清真寺巷、文庙街、龙王庙街、静地菴、吕祖巷、华阳巷、小土主庙巷、甘公祠巷、财神宫巷、北岳庙、大梵宫……等各街巷,你去造访不去,它们都在那儿。


结语:街道是城市的颞叶


    在搜寻昆明老街史实资料的过程中,我时常被它们的称谓弄得一惊一乍。你不明白,玉泉巷、海天阁巷是怎么和谐地与胭脂巷、豆豉巷揉到一起的?前者轻灵飘逸得不带一丝儿人间烟火,后者的烟火气却足可以熏得你八脉贲张。恐怕,只有“积淀”二字方可诠释。
    什么是昆明的积淀,或者说,千百年来,昆明它积淀了些什么,这是庞大而复杂的话题。但是简而化之,或许一句话也可以涵括,那就是:这是一座适宜人类诗意栖居的城市。宜居,需要经久不衰的烟火;诗意栖居,则少不了诸如“海天阁巷”和“节孝巷”、“吹箫巷”之类飘渺的点缀。
    就在写作本文的时候,有朋友问我,你说城市的街巷自有记忆,那么就现在看来,未来的昆明,它将为后人呈现自己什么样的记忆呢?我语塞。是啊,昆明用拓东路、金碧路等街巷记住了自己的缘起,用护国路、正义路等街巷记住了自己的荣光,用北京路、人民路、东风路、五一路和建设路记住了一个红彤彤热腾腾的时代,那么未来,我们的锦绣大道、广福路、西福路、日新路……又将给这座城市留下怎样的记忆呢?我们前程锦绣?我们福泽深厚?还是我们一日新、再日新、又日新乃至日日新?须知这一切,对我们都只是梦想和预判,对后人却是不争的史实。无论我们的预判是否准确,遭讥嘲都总是难免——预判对了,无非博得一晒:那时的人,白日梦做得真好。错了,则无需多言,因为自始至终它都只是一个笑话。
    如果说,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那么街道,或许就是城市的颞叶——在人体大脑中,颞叶海马回是一个专司记忆的区域——眼下,是到我们思考应该为它供给什么的时候了。


                                  2013年9月1日于昆明西坝坊

百年前的老昆明街景

[转载]老昆明:记忆的街和街的记忆

百年前的老昆明街景
[转载]老昆明:记忆的街和街的记忆

民国时期的东寺街
[转载]老昆明:记忆的街和街的记忆

民国时期的金碧路
[转载]老昆明:记忆的街和街的记忆

民国时期的金碧路
[转载]老昆明:记忆的街和街的记忆

民国时期的拓东路

[转载]老昆明:记忆的街和街的记忆

民国时期的正义路
[转载]老昆明:记忆的街和街的记忆

[转载]老昆明:记忆的街和街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