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海讲堂】走进国学丨《对联话》精品解读(九)

 风舞三湘 2017-12-22




莫辜负一瓯春水,

半日浮云,宾主尽陆海潘江,

笑我诩为瀛岛客;


   任消磨金谷闲情,

兰亭雅意,古今看游龙服马,

问谁不是转蓬身。


——尘封记忆




前  言

     《典论》有云: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观夫今日之联坛,百派争流,譬江河之入海;宗师迭起,共衡岱而争峰。佳作纷呈,若琳琅之珠玉;奇联共赏,醉馥郁以芷兰。
       然则其间亦多鱼目混珠,时登大雅;郑声乱耳,久竞齐韶。初学者未免以为圭臬:崇拜之,研习之,揣摩之,模仿之,渐入歧途而不自知。   
       余不揣卑庸,投甓砖以引玉;谨施绵薄,忧荫翳而拨云。《吕氏春秋》有云: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

       余自当拣选明清之佳作,以为蓝本;探求平仄之韬涵,聊解鸿章。砥砺当时,期龙蛇之豹变;春秋佳日,邀君子以燕谈。

绛帐弦歌,寄我心于明月;

泥炉煮雪,奉诸位以清茶。

       是为序。


四海讲堂

楹联讲稿

往期精彩

走进国学|《对联话》精品解读(1)

走进国学|《对联话》精品解读(2)

走进国学|《对联话》精品解读(3)

走进国学|《对联话》精品解读(4)

走进国学|《对联话》精品解读(5)

走进国学|《对联话》精品解读(6)

走进国学|《对联话》精品解读(7)

走进国学|《对联话》精品解读(8)


接上期

68

吴恭亨


相传有一孝子,贫无以养父母,以卖饧之羡奉甘旨,其后业饧者遂祀孝子为先饧。黄岐农道让题二联。

一云:

曾谓当日我公遂以是为孝乎;

足愧千秋人子而并不能养者。



尘封曰:

此联纯用散语入联,古意盎然。这种语言水平,今人不复得见。

至于联语的平仄,因为是散句,所以并不必太过细究,起句二字可以看做是领字:

曾谓/当日/我公/,遂以是为孝乎;

足愧/千秋/人子/,而并不能养者。 

后面的句子可以以一个整体来看待,句内平仄可以忽略。 而且此联,上联平收,下联仄收,也是一个特点。


上联其实是用文言记述了卖馄炖的孝子的故事,下联是以此引发出来的议论。这是由事及理的写法。整联用语压抑深沉,令人读来,三思不已。而接下来,是针对同一主题,由同一个作者,写出的一副由风格到内容都截然不同的作品。


69

吴恭亨


一云:

菽水承欢,一孝能存千古味;

饧箫满市,几声吹暖二人心。

按,第一联倏抑倏扬,烘染灵妙。第二联得窍,出幅在一“味”字,对幅在一“暖”字,故能羌无故实,楚楚生新。



尘封曰:

此联的角度在于,上比说理,下比说事。互为验证互为注脚。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上下联切入手法。一比议论,一比以事实作为呼应。的确如吴恭亨所言,此联的“味”字尤为凡间语,“暖”字则有出神入化之感。

70

吴恭亨


关庙对联,以予所见,特多佳构,岂所谓后起者胜耶?兹录于奎仲云赞作云:

千载如生,仗声威屏障下游,遂得回天开蜀汉;

三分何恨,伟忠义襮昭来许,直教无地着孙曹。



尘封曰:

自清以降,关羽的地位急剧提高,直至武圣地位。这与满清入关前后的几位皇帝的《三国演义》情节,密不可分。也与政治需要有关。满清作为少数民族入关,掌控政权,这时候,需要的就是一份稳定。要天下工农士商,有一种归属感,认同感。这就需要满清拿出一种政治态度,或者是治国理念。

我们经常说,某某朝代,以仁治天下,以孝治天下。那么满清自认是中华正统,在文治方面,是继承儒家的一系列治国理念的。孔子的文圣人地位依然安若泰山。

而满清又是以武功得天下,自然也尊崇尚武精神,需要一尊武圣来弘扬这种尚武精神。然而在一千多年以来,岳飞,岳武穆,岳爷爷,才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武圣。但是这位岳武圣,正是满清所不能容忍的。因为岳飞是汉族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是抵抗异族侵略的大英雄。而所谓的异族,就是当年女真人是祖先建立的“金”。我们知道,满族人入关以前,努尔哈赤建立的王朝也叫“金”,而且满族人也自认是女真正统,(事实上这先后的两代女真到底是不是一脉流传,还是有疑问的)。所以清朝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用岳飞的影响力来助长汉族人反抗统治的势头,不能让岳飞成为反抗异族的精神领袖。所以关羽其实是清朝抬出来打压岳飞的一尊大神。用关羽的小集团式的个人忠义来取代岳飞的反抗异族的民族大义。尤其是用关羽读春秋的这件事,隐约证明自己历史上就是中华正统。还有三国演义中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来证明自己取得政权也是大势所趋。

在清朝最鼎盛时期,全国有大约30万座关庙。可以看出在文化渗透文化改造方面,清朝政权也是不遗余力的。

在这种情况下,关庙的对联也就层出不穷,其中有很多的精品流传于世。

 

 具体看看这一副关庙联:

千载如生,仗声威屏障下游,遂得回天开蜀汉;

三分何恨,伟忠义襮昭来许,直教无地着孙曹。

有一个词语先解释一下:襮昭来许,昭彰后世的意思。

从对联本身而言,是分别从关羽的历史功绩以及历史影响落笔。


上联采用了一种很灵便也很值得学习的切入手法“睹物思人”,用一个简简单单的句子就进入到怀古的模式。这是一种很灵便的手法,同学们不妨多试试。当然本联不能说是睹物思人了,睹塑像思人,道理是一样的。

既然已经进入怀古模式,那么接下来要写的就是关羽的具体功绩以及对当年三国形势的影响。我们说,关羽的著名事件很多,值得写的也很多,那么接下来,写什么,如何写?这里告诉同学们,不急着写,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不妨留白,空着,等一等。毕竟对联不是一个上联就可以了,还有下联呢。完全可以看看下联是一个什么思路,上下联互相配合互相协调。


所以这个时候可以把视线暂时放到下联来:

三分何恨,伟忠义襮昭来许,直教无地着孙曹。

我们看,下联其实是借三分天下,没有统一这件遗憾,来引出其中的不遗憾。什么是不遗憾呢?关圣人千载以降名满华夏,到处都是关帝的庙宇,到处都流传着关帝的故事,再看看当时风光一时的孙曹政权,又在哪里呢?只有“忠义”流传“千秋”。

联语是一气呵成的,而且尾结的孙曹句,也是不可移易的。

这时候再回到上联:

千载如生,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三分何恨,伟忠义襮昭来许,直教无地着孙曹。

这句相当于已经界定了范围(关羽对蜀国的功绩)的对句。那么对熟读三国演义,三国志的人而言,这种对仗是很简单的。在对联中,上下联的互相协调,为了调整对仗和平仄而进行的改动是很常见的方法。并不是说文字写出来就不能再改变了。在大体的轮廓上,打磨修整,精雕细刻,是创作中最常见的手法。


71

吴恭亨


予亦有一联云:

版图本荆澧连疆,自吕蒙潜师,此土三分非汉有;

祀典以帝王号庙,考陈寿作史,当年五等只侯封。

出幅就县地位着想,以慈利旧隶澧州也;对幅则考订封帝封王之出于后起。



尘封曰:

这副对联的创作,吴恭亨自己说得很明白。上联是借着慈利的版图变迁,引发出当年吕蒙大败关羽的历史。下联是面对封王封帝一事,考据关羽当年的官职。

通联观之,语调多有不屑之意。盖当年文人多有明悟满清封关羽为帝的内在含义。所不屑者非关羽,而是满清的骗术。


我们可以从作品来探寻一下此联的大致思路。探求作者把思路形成文字的过程,就是真正的学习过程。大家在学习对联的时候,往往只是羡慕前人的作品如何如何漂亮,很多书籍在讲解前人联作的时候也是往往在赏析中,评论作品写得如何如何是好,如何如何飘逸绝伦,如何如何雄浑壮阔。而极少有人深入探究这些优秀作品的创作过程,而这些创作过程,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东西。

我们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隐约的不屑。这种不屑,就是作者要在对联中表达的情绪。可以说立意是建立在不屑的基础之上的。

那么通常对一个人的不屑或者说不满,就会挖一挖这个人的老底,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我们看,吴恭亨就是扒了关羽的老底。军事上的老底,还有不是说千秋忠义吗,也顺便扒了一下关羽在蜀汉集团内部的老底。


作者逆推关帝封王封帝这一过程,追溯当年关羽的官职:汉寿亭侯,记住了,是汉寿/亭侯,不是汉/寿亭侯。那时候的亭侯,在王,公,侯的侯爵体系中,处于侯爵中比较低等的,是很低微的。其实还有关羽的谥号“壮缪”,这也不是一个什么好的谥号。当然也不好堂而皇之地写进对联。 而且我们似乎可以认定,作者从五等勋位中的五等,得到了灵感,又通过与脚下的土地因为当年关羽的战败一分为三,得到了“三分”的灵感。或者说,这副对联大致构架的确立,就在于五等与三分这两个词的对仗。


至于怎么样具体用五等和三分构架出一幅对联,我们再慢慢分析:

五等封侯,这是属于关羽历史上政治地位的范畴,西周分封五等,公侯伯子男,侯爵只是五等中的第二等,而亭侯也是在汉代侯爵中比较低的等级。这其实是在揭关羽的老底。“只道是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凭什么改了名换了姓,唤作汉高祖”,大家应该对这一句“哨遍套高祖还乡”还有印象吧。

而三分,则是军事上的得失。

所以对联的上下联大致角度也就有了,分别写关羽的军事得失和当年的官职地位。

至于具体成联,也是在此基础上,推演出来的。

不是说威震华夏嘛,那就揭一下老底,拿关羽的败绩说话,而且用事实说话。

版图本荆澧连疆,自吕蒙潜师,此土三分非汉有;

不是说武德千秋嘛,那就用历史说话,用考据说话:

祀典以帝王号庙,考陈寿作史,当年五等只侯封。

如此一来,关羽的神话就悄然破灭了。

当然,对联的用语还是比较含蓄的,不是彻底批判的笔法。借用一下关公的“春秋”二字,这算是春秋笔法,皮里阳秋。


我们看到,立意对内容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前一副关帝庙联,把关帝写得威风千古,一时无两。

千载如生,仗声威屏障下游,遂得回天开蜀汉;

三分何恨,伟忠义襮昭来许,直教无地着孙曹。

同样是选取战例,作者选取的就是关羽最辉煌的一面。同样是三分,同样是失败,作者还是给关羽找到了一个“襮昭来许”名传后世的台阶。

在不同立意的基础上,同样的选材,也可以生发出不同的结论。这一点是值得大家注意并学习的。


72

吴恭亨


上海城隍庙有豫园,水石回环,轩亭四映,陶文毅尝分署楹联。

一、湖心亭云:

野烟千叠石在水;

渔唱一声人过桥。



尘封曰:

此为诗家语。用语清新自然,动静之间,可见活泼。又如水墨画,清淡平和,不着一丝烟火气。可向往之。

73

吴恭亨


得月楼云: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尘封曰:

此联切题之法,粗看似信手而为,细究则独运匠心。小心铺垫,步步为营,直至水到渠成,呼出明月。

在具体写法上面,作者仿佛摄影家一样,截取了云散月出,倒影池中的一瞬间靓丽的定格,让美成为永恒。 

74

吴恭亨


三穗堂云:

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

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清音。

皆写景而能不走浮艳一路者。



尘封曰:

此联则略有经生味道。对联的切入也很有特点:

从上联,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以及他的联想能力,对写作的影响之大。

上联是鹿为马,言之凿凿,以此景为它景,把别处景观的内涵,赋予此间。依稀记得还有数联采用此等笔法,都很有味道。待有机会找来一睹。

下联则类似凌波微步,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明明是写的此间景,忽然之间去转到左思的“山水有清音”上面,借用别人诗句的意境,而不留痕迹。

如果说,上联用庄子与梁惠王游于濠梁之上的典故,还略有痕迹的话,那么下联化用前人诗句则达到了“大化无形”的境界,直若己出。


同学们可以学习作者下联在化用前人作品的时候,根据需要,随意改变字句形式而不改变内在含义的手段。也要学习作者在上联,根据自己创作意图的需要,通过字句的些许变化,就改变了原文的含义,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作者对庄子与梁惠王的鱼我之争,根本没有任何兴趣,所需要的仅仅是要借用一下“非鱼非我”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文字:“皆乐景”。



吴恭亨|尘封记忆


讲师简介

 宋少强,辽宁鞍山市人。网名尘封记忆。鞍山市楹联学会副会长。
      从事网络楹联教育多年。历任联都网站学部楹联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校长,学部主持,试部主持。
     《联都三》责任编委。偶尔参加社会征联,有多幅对联悬挂于各风景名胜。中国对联论坛2015年度赛总冠军,2016年度赛第二名。

       近十年来致力于网络楹联教育。尤其擅长中长联的创作与指导。对联系列讲座《清联三百副详解》长期连载于广东省楹联学会主办的《楹联家》月刊。
      于2016年创办QQ平台四海楹联讲堂。累计毕业学员200人次以上。创办微信千聊平台四海楹联大讲堂。累计授课100课时以上,听课学员累计20000人次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