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约冬至,温暖迎新

 秦岭之尖 2017-12-22


古筝曲《飘雪》


相约冬至,温暖迎新


作者︱阿东(臧明东)

 

一抹暖阳,炫彩了冬日灿烂的风情,

穿越冬至的门槛,牵着你的手从冰面滑过。

温暖相约,走过左岸,走向右岸,

冬至自然浓缩了十二月节气的风景,

岁月写满浪漫,温暖真爱的情怀。



岁月的记忆,被温暖融化了。

雪,在飘逸中被季节抛向了远方,

而冬孕春暖的情调,总是在指缝间被风吹起。

我知道,冬至过后,有一个不远的梦,

在潜潜茵茵的滋生......



广袤的雪地上,划满暖心的舞蹈,

冬眠的胚芽,渴念破土拔节的绽放。

绿色潜隐,透过雪野缝隙呼吸外面的阳气。

你的掌心伸开,被风潇雪雨湿润了,

我的胸襟敞开,任由纷扬的雪花拥吻。



你的情怀装满了岁月彼岸的落红,

翻晒着我心中阴霾章节,焕发蒸蒸日上。

冬至的自然,风景中有你有我,印象入画。

岁末的钟声已经敲响,旋逸冬至时分,

日子又将翻开新的一页,暖意入诗心。



点一盏冬至的心灯,挂在一米阳光下。

暖音歌起,昭示一种希冀的永恒,

冬雪润泽生命勃发,活力又一春的再生。

何须叹息,冬至走过风雪寒潮的无常,

过往烟云,视野中飘过,归于自然。



一抹暖阳垂映的冰面一指可以洞穿,

岁月的虚实,自在季节掌捏的分寸里。

风过漂移之间,抑或与你我无关,

冬至的风景中,你我携手走过。

一米阳光的暖,牵来嫣嫣如春的梦幻。



望春迎新,我会捻透晨曦霜露中的一枚雪花,

精选最淳朴的文字,谱写最温暖的心曲;

于雪舞情怀中,为你唱起最动人的元年晨歌。

感念2017,分享岁末醉心入诗的一抹灿烂;

笑迎2018,希冀戊戌之年红红火火好运来。



作者简介

阿东(臧明东),西北大学文学院毕业,原籍江苏连云港,现居北京西山。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会员、中国网络诗人协会会员等。其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中国诗歌网》、《散文诗》、《西部风》、《青海湖文学》、《当代诗人》、《中国外资》、《北京工人报》、《岁月》、《西部》、《石油报》、《石油作家》、《芳草》、《现代诗歌》、《网易论坛》、《解放军报》副刊等,被称为西部流浪诗人。中学时代开始发表诗歌。其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刊物获奖。



   冬

   至



钢琴曲《冬日恋歌》

2017年冬至时间

12月22日  00:27:53

农历   十一月初五 

星期五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交冬”、“亚岁”等。“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白天逐渐变长。




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蚯蚓结:冬至之日“蚯蚓结”,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




麋角解:冬至后五日“麋角解”,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




水泉动:再五日“水泉动”,水乃天一之阳所生,现在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祈 福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贺 冬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祭 祀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喜吃大葱炒豆腐。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此外,我国各地还有很多饶有兴趣的风俗。




在福建,冬至流行“搓丸”、“贴丸”、“馈丸”,丸子的颜色有红有白,有的被捏成小巧玲珑的玩具,如做成猪头、猪脚,还有荔枝、桃、香蕉,象征兴旺吉祥。




在杭州,人们把冬至吃剩的鱼头和鱼尾放在米缸里过夜,隔天再取出来吃,说是“吃剩有余”。




在江苏,人们非常重视冬至,前一夜称“节夜”,也称“除夜”,制糕以祭祖,并馈赠亲友,设席宴饮,称之“节酒”,也称“分冬酒”。有的人家以黄酒加糖浆制成冬阳酒。




在广东,人们冬至一般祭祖,还要到坟墓前挂纸,俗称“挂冬”。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鱼肉腊味蚬菜合煮,众人环锅而食,称之“围炉”。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在冬至这天,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至是人体机能变化最剧烈的一个节气,也是疾病最易加重的一个节气。

天气寒冷,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需特别提高警惕,注意防寒保暖,合理饮食起居,戒烟少酒,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境,适当御寒锻炼。如有头晕目眩、手指发麻、动作不便、说话含糊不清,须及早就医。




女人冬季养生多养肝


  女子以血为本,肝为女子先天。对于女性而言,肝脏这个器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眼睛有关的疾病、与筋有关的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往往与肝有关。





男人冬季养生多补肾


  中医以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故养生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










冬至初岁小会歌

(晉·张华)


日月不留,四气回周。节庆代序,万国同休。庶尹群后,奉寿升朝。我有嘉礼,式宴百僚。繁肴绮错,旨酒泉渟。笙镛和奏,磬管流声。上隆其爱,下尽其心。宣其壅滞,训之德音。乃宣乃训,配享交泰。永载仁风,长抚无外。



 




奉和冬至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天宫初动磬,缇室已飞灰。暮风吹竹起,阳云覆石来。拆冰开荔色,除雪出兰栽。惭无宋玉辨,滥吹楚王台。

 





冬 至 诗

(南北朝·鲍照) 

 

舟迁庄甚笑,水流孔急叹。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雁。长河结瓓玕,层冰如玉岸。哀哀古老容,惨颜愁岁晏。催促时节过,逼迫聚离散。美人还未央,鸣筝谁与弹。






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

(唐·皎然)


亞歲崇佳宴,華軒照淥波。渚芳迎氣早,山翠向晴多。推往知時訓,書祥辨政和。從公惜日短,留賞夜如何。






冬至後招于秀才

(唐·王建)


日近山紅暖氣新,一陽先入御溝春。聞閑立馬重來此,沐浴明年稱意身。






冬 至 夜

(唐·白居易)


老去襟懷常濩落,病來鬚鬢轉蒼浪。心灰不及爐中火,鬢雪多於砌下霜。三峽南賓城最遠,一年冬至夜偏長。今宵始覺房櫳冷,坐索寒衣託孟光。






冬至夜懷湘靈

(唐·白居易)


豔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






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爲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冬 至 夜 作

(唐·韓偓)


中宵忽見動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四野便應枯草綠,九重先覺凍雲開。陰冰莫向河源塞,陽氣今從地底迴。不道慘舒無定分,却憂蚊響又成雷。






冬至四絕 其二

(宋·刘克庄)


日添一線書中見,雪染千絲鏡裏明。遲暮猶思寸陰惜,凝嚴未覺一陽生。






冬 至 吟

(宋·邵雍)


何者謂之幾,天根理極微。今年初盡處,明日未來時。此際易得意,其間難下辭。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






冬  至

(宋·文天祥)


書雲今日事,夢破曉鳴鍾。家禍三生劫,年愁兩度冬。江山乏小草,霜雪見孤松。春色蒙泉裏,煙蕪幾萬重。






冬  至

(元末明初·劉基)


冬至微陽斡化機,閉關獨坐正相宜。白楊風掃經霜葉,翠柏氷凝泣露枝。日轉天南林影覺,春生地底水泉知。物華過眼成今古,愁絕看雲有所思。






冬至日一首

(明·湛若水) 


年年有此日,此日苦無多。愁與初長刻,天來柰老何?新梅驚病眼,短句儗春歌。板築過名節,黃鸝度翠蘿。






冬  至

(民国·黄节)


盆菊才添买,花佣出窖迟。万钱梅有价,千户橘初垂。意与时芳迕,寒教晚叶披。适来残市后,将汝上青瓷。


























▍本平台编辑

转载须注明:“转自:国色天香 gstx-20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