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肺癌经验 (二)

 86tui 2017-12-22


——第XXX话——

每日一话,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治疗法则


邪正消长,分期论治正虚邪实,虚实夹杂贯穿肺癌的整个病理演变过程中,治疗当以扶正消癌为原则,但肺癌早、中、晚期病理性质各有特点,治疗应有所侧重。


  肺癌早期,瘤体尚小,正气尚盛,正盛邪轻,治疗多采取以攻为主或先攻后补的原则,此时祛邪即扶正,误用补益反有姑息养奸之弊,治疗以化痰软坚、活血祛瘀、抗癌解毒为主,结合体质偏颇,辨证论治,以期迅速遏制癌毒的发展,此期适合手术切除癌肿的患者,应尽早施行手术切除。

 

  肺癌中期,症状明显,肺部肿块较大,同时气阴耗伤亦显,此期邪盛正伤,虚实夹杂,治宜攻补兼施。肺癌晚期,癌肿增长迅速,甚则癌毒走注,气血生化乏源,肺脏败坏,五脏受累,治疗以补虚为主或先补后攻为原则,此期扶正即祛邪,养正积自除,待患者正气有所恢复后,再辅以攻邪消癌药。

 

抗癌祛毒,贯穿始终,祛毒之法,各有不同肺癌的形成离不开癌毒滋生,病情进展转归,也与癌毒密切相关,抗癌祛毒应贯穿肺癌治疗的各期。祛除癌毒包括解毒与攻毒,解毒时应根据不同病理性质选方用药,例如热毒为甚,当清热解毒,用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漏芦等;


痰毒明显,当化痰解毒,用药如山慈菇、天南星、夏枯草、僵蚕、白芥子等;有瘀毒者当化瘀解毒,用药如莪术、炮山甲等。一般而言,临床采用清热解毒法者尤多。攻毒即“以毒攻毒”,取其毒性以攻邪,包括植物药或已经提取为化疗药的喜树碱、长春花碱、红豆杉等,动物药如斑蝥、蟾皮(衣),矿物类药如雄黄、硇砂,砒制剂等。


虫类药善于走窜入络,搜剔逐邪,有祛瘀消坚、化痰散结、通络止痛之功,可引药力直达病所,搜毒、剔毒、散毒,而增强疗效。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体质、病邪性质、病程阶段、药物特异性合理选用祛毒药,对于有毒药既不可因噎废食,也不能孟浪太过。

 

消散癌肿,化痰消瘀《黄帝内经》中提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肺癌患者通过X线、CT或MRI等现代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手术等手段仍可明确肺部有肿块硬结,与腹部可扪及的癥积类似。因此可采用软坚散结药,以期消散癌肿,周仲瑛教授常选用夏枯草、生牡蛎、鳖甲、僵蚕、蜂房、莪术、土鳖虫、猫爪草、浙贝母、天南星、半夏、栝蒌、海藻等软坚散结药物治疗肺癌,临床上结合其他病证合理选用。

 

痰浊既是肺癌的病理产物又是病理因素,周仲瑛教授认为,治疗肺癌咯吐之痰浊较易,运用半夏、陈皮、杏仁、桔梗、桑白皮、大贝母等宣肺肃肺、化痰祛湿药一般即可达到治疗目的,但若要消除形成实质性肿块之“痰”则须用天南星、半夏、猫爪草、僵蚕、露蜂房、泽漆、山慈菇等既具化痰功效,又具消癌作用的药物,并结合其他治法如理气、温化、清化、软坚等。


瘀血与肺癌的形成、发展关系密切,周仲瑛教授治疗肺癌时会酌情选用炮山甲、桃仁、土鳖虫、五灵脂、延胡索等力量较峻猛的活血化瘀药,对于有出血倾向的用炒蒲黄、三七、煅花蕊石、茜草根、仙鹤草等化瘀止血药。

 

益气养阴,分清主次肺癌的发生与肺气不足、正气亏虚有关,而且癌肿一旦形成,又不断耗精血以自养,使正气愈虚,癌毒愈张,且西医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等治疗手段伤阴耗气,因此益气养阴,扶正抗癌,必不可少。


周仲瑛教授益气常用党参、太子参、黄芪、薏苡仁、冬虫夏草等,以四君子汤为主方,养阴选用南沙参、北沙参、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羊乳等,以沙参麦冬汤为主方,临证需区别气虚、阴虚的主次。

 

癌毒走注,脏腑受累病至后期,正气亏虚,无力御敌,癌毒随经络、三焦、血脉走注其他脏腑,按五行生克,母病及子,肺病则累及肾,肾主骨,生髓充脑,肾损则骨弱脑消,癌毒易留注虚处,故肺癌易出现骨、脑转移;


《素问·五运行大论》云:“气有余,则制己所胜侮所不胜”,金病传其所胜,故肺癌也易发生肝转移。肺癌脑转移,可出现眩晕、头痛、呕吐、癫痫等症状,病理因素以痰、瘀、毒、风为主,正虚以肝肾亏虚为主,治疗尚需配合培补肝肾,祛风化痰,祛瘀解毒之法;肺癌骨转移主要以胸背、关节疼痛为主,病理因素有痰、瘀、郁、毒,因经络壅滞较甚,不通则痛,治疗上配合通络止痛之品;肺癌肝转移,可出现胁肋胀痛,胁腹部扪及肿块,纳差黄疸等症状,病理因素有湿、热、瘀、毒,治疗需配合清化湿热、化瘀解毒、散结消癥之法。

 

时刻谨记,调护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顾护脾胃在任何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都必须重视,因为癌肿耗人体正气以自养,会伤及脾胃,且抗癌药物大多苦寒,伤伐胃气,西医放化疗手段更易损害脾胃。


对于肺癌来说,尤其重要,脾土为肺金之母,“培土生金”是治疗肺病的重要手段。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肺虚失养,无力祛邪;脾运失健,痰浊干肺,癌肿难化。周仲瑛教授在运用抗癌解毒药时,非常注意患者的脾胃功能,并结合患者病情配合益气健脾方药,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药用太子参、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

  版权声明:《中华中医药杂志》。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使用不当,请与我们联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