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想改变,首先你的思想应该是自由的

 祥语文 2017-12-23


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强调人本身的力量,认为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罗杰斯还有多年对儿童临床治疗的经验,翻看其教学生涯,我觉得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这本书写于上个世纪,但现在看,感觉一点也不过时。我想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困境,与当时罗杰斯所看到的差别不大。另一个则是,如果一本书能够具备超出时间的价值,是因为它里面所讲述的价值理念经过了时间的检验。至少到现在,它仍然是适用的。

 

我最看重的,除了书中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念之外,是罗杰斯对教育领域全方位的无禁区的思考。


他不但详细叙述了学生的改变策略、教师的教法、学校的改革途径等,而且还考虑了如果学校废除应该会怎样的话题。


可以说,罗杰斯的考虑从不在意现在教育的既成体系,而是从教育的根本来的。也就是:教育究竟为什么而存在?

 

在他的表述中,你可以看到很清晰的答案:人就是目的,但同时人也是底线。

 

所谓人是目的,是指我们教育教养一个儿童,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什么是完整的人?就是教育提供一切可能,协助一个人能穷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成就自我。


这样的人的内心是自由的、博爱的,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对内心还是对外在世界,也都是积极的。因为他的生命,与此世及彼世皆息息相关。

 

但在这个过程中,人也是底线。也就是说,作为教育者应该尊重自己的教育目的。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要把一个儿童当人看,而不是进行工具性的催折。

 

再直白地说,即:教育不是要达到一个终点,而是成就一个过程。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教育问题?如果按罗杰斯的看法,其中绝大部分的问题,原因都在这里。


比如我们现在去问一个教育者:在你的教学生涯中,有没有把儿童当人看待,而不是做为教学流程中的工具来教育?我觉得他很难回答。

 

就像罗杰斯所讲的那样,这并不完全怪教师,因为在教育体制化的那一刻,它就具备了工具性。历史越长久则官僚化越严重,人在里面的存在也就越可能被异化。

 

因此,他的核心观念都具备一个前提:如果想改变,首先你的思想应该是自由的,不应该被自身和体制内思维及其逻辑困住。

 

当然,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一个人心中自由的觉醒,只是射入内心的第一缕光,“并不是所有的旅程都一帆风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穿越黑暗到达光明。……“


但这个过程是值得的。因为


教育改革,就像河流一样,需要时间来重塑地貌和风景。在某一时刻,当我们注视着每一个孩子、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的时候,有意义的改变似乎并没有那么令人生畏。随着水滴的汇合,终将形成力量带来有意义的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