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郑和下西洋,古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把中国的特产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

古罗马人将中国的丝绸奉为上流社会和贵妇的奢侈品,然而,瓷器的出现引发了西方世界更为疯狂的追逐。

从一开始,瓷器在欧洲就只能在皇室的王宫和贵族的客厅里看到,它作为精美的珍宝是身份、地位、财富、品味的象征。

贵族们在招待尊贵客人时,才会用上中国的瓷碗。无论是荷兰女王还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他们都是中国瓷器的忠实粉丝,每一位君主都有专门的瓷器收藏陈列室,甚至荷兰国王的女儿出嫁时,嫁妆都是一大批的中国瓷器。

丝绸之路是联系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是当今对中国与西亚、中亚、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

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绸和纺织品,从洛阳、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陆。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从运输方式上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中期前,对外主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之后由于战乱及经济重心转移等原因,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主通道。
唐代以后,由于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做“海上陶瓷之路”。

作为通衢要地,江西自古就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商品输出地。自隋唐以来,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最大宗商品。

此外,江西的瓷器、茶叶、夏布、茧丝等,也是“一带一路”的主要贸易货物。景德镇所制瓷器极富盛名,本镇瓷器外销朝鲜、日本、越南,又经阿拉伯远销到欧洲。

景德镇瓷器走向世界,约始于唐五代时期,持续时间跨度千余年,是中国行销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品种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陶瓷。

近千余年来景德镇瓷器源源不断的输出,极大地改善和影响了陶瓷之路沿线人们的生活,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及人类文明互动的使者,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