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迹于市的次新股遭殃了

 小天使_ag 2017-12-23

发表于 2017-12-23 08:37:18 股吧网页版
  在IPO排队的羊肠小道上出现了一个奇迹,那些排在前面的公司想方设法排到后面去,或者干脆就自己主动撤下来,与其排上队被“毙”了,不如缓一缓,等“严打”的气氛过了之后,再想方设法重新挤入这个羊肠小道。
  
  本周开的一次发审会,过一否三,顺利通过的那一家就是优质公司了?不见得,被否的三家就一定是坏公司,也不见得,实际上半斤八两都差不多的。IPO的龙头一会儿松、一会儿紧,松紧也没有什么规则,也没什么逻辑,全凭着领导的拍脑袋。前三年IPO的通过率为90%,去年为94%,今年上半年还保持着“常态化发行”,贯彻着这个享受绿色通道,那个享受着扶贫政策,而近两个月来,话锋一转,同样的人、同样的部门,说着不同的话,最后为难的全是市场中人。
  
  那么,接下来IPO会不会还会放松?接下来还会不会继续出现骗子公司,还真难说。
  
  前几年,股市的关键词是“注册制”,似乎只有搞了注册制这市场就一路光明了,为推行注册制,《证券法》修订都摆上了议事日程,经过2015年股灾之后,没人提注册制了,市场却白白付出了代价。其实,中国的多层次市场中已经有了一个注册制的试验田,那就是新三板。现在新三板有1万多家企业挂牌,八成股票没有交易,有交易的做市商制的那二成股票,跌得一塌糊涂,三板做市指数已经跌破1000点,这个市场成了死市,大量资金砸在里面,活钱成了沉没成本。
  
  有一个问题很现实,现在通过率只有一半的IPO,把关是严了,但今年上半年以及前三年那些90%通过率有幸成为上市公司的股票,也就是说按现在的审核标准属于混迹于市的那批公司,咋办?它们给市场带来的损伤怎么补救呢?
  
  如果将这些公司上市以来的K线图做一个研究的话,只有华大基因(211.00 -2.54%,诊股)等少数个股走势强劲,这些被称为次新股的绝大多数个股都跌得惨不忍睹。本周参加一个活动时,有个投资者问了我一个名称中有“科技”两字的股票,她当时是120元买的,现在股价18元,持有1万股亏掉了人民币100万元,像这样的投资者不在少数,对这样的问题真的是无言以对,割了还是继续买点以摊低成本?对中小投资者而言真是一个伤不起的窘境,一个股票、一次买卖,就会使一个家庭动弹不得,就成为被割掉的“韭菜”,这就是新股带给市场的损伤。问题是,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地重演。
  
  2018年快要到了,在2018年的持股中还是要选择主流品种,所谓主流品种不外乎如下几个要点:一是跟着国家队的主力部队走,不要跟游击队走,跟主力部队走,大树底下好乘凉,跟游击队走,容易做炮灰;二是到MSCI样本股中去选股,明年6月,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外资进入搞的是阳谋,打的是明牌,样本股公布得清清楚楚,所以可以参考;三是买股还是要物有所值,要讲性价比,市盈率、市净率、资本公积金含量、未分配利润多寡等还是一连串值得关注的指标,这样的股拿在手中,至少不会胆战心惊。

作者:应健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