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病从脾论治——邓铁涛教授验案

 至诚金方 2020-08-19

一、肝病从脾论治的起源与发展

肝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所见杂病中,肝病十居六七。“肝病从脾论治”起源于《黄帝内经》和《难经》。《黄帝内经》中关于肝脾生理和病理的理论阐述颇多,历代医学家不断发挥,使肝脾理论逐步完善。《黄帝内经》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它们在生理上互相依赖,病理上互相影响,很容易导致肝脾同病,在治法上主张肝脾同治。

张仲景在《金匾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中也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实,则肝自愈。”其主要目的是解析“上工治未病”之防治法则。历代医家均有注释,并有发挥。

二、邓铁涛教授治疗肝吸虫肝硬化

邓铁涛教授认为肝吸虫肝硬化的病因是虫,病位是肝,但由于经久不愈,正气已败,损及他脏,为正虚邪实之证,其中腹水的形成,与脾虚不能健运、水湿停留的关系最大,故治疗以健脾为主,兼予养肝、驱虫

  • 处方一:白丽参9g,陈皮1.5g,炖服以健运脾阳。

  • 处方二:太子参、白术、菟丝子、丹参、雷丸各12g,茯苓、楮实、芜夷各9克,何首乌15g,谷芽24g,甘草5g,在健脾的基础上,养肝活血,软坚驱虫。

三、邓铁涛教授治疗慢性肝炎

对于慢性肝炎,邓铁涛教授认为其病位不仅是在肝,更重要在脾。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脾虚不运,可致湿浊内生,湿郁日久则可化热;或气血运行失畅,而致瘀血内留;或气血生化之源不足,阳损及阴而致肝阴不足,或脾虚及肾,而致肝肾两虚。本病临床上可出现各种相应的兼夹证候,但脾气虚这一基本证候,作为共性始终存在于绝大多数慢性肝炎患者身上。邓铁涛教授认为脾病固当治脾,肝病亦当先“实脾”。脾虚是本病的主要矛盾,故应以健脾补气、扶土抑木为治疗慢性肝炎的总则。邓铁涛教授常用自拟“慢肝六味饮”加减进行治疗。其基本方是四君子汤加萆薢、黄皮树叶。

  • 随证加减:脾虚较甚者,加黄芪15~25g以补气;

  • 兼湿浊上泛者,加法半夏10g、砂仁6g以和胃降浊;

  • 湿浊中阻者,加薏仁15g、白豆蔻6g,以通阳除湿;

  • 兼肝气郁结者,加郁金10g、白芍15g,以舒肝解郁,或合四逆散同用;

  • 兼肝阴不足者,去萆薢,以太子参易党参,加桑葚子共子15g,旱莲草、菟丝子各12g,以养肝阴;

  • 兼肾阴虚者,以太子参易党参、山药易白术,加何首乌、桑寄生各30g,熟地黄、山茱萸、旱莲草各20 g,以养肾阴;

  • 兼血瘀阻络者,加丹参15g、茜草9g、土鳖虫10g,以活血化瘀;

  • 兼湿郁化热者,以太子参易党参,加金钱草、田基黄(或鸡骨草)、土茵陈各25g,以清利湿热。

对于“甘温除大热”之论,邓铁涛教授对此法多加以肯定,并强调所除之热不是低热,而是高热,指出有关方面的方药不限于补中益气汤,一些甘温健脾的方药均能收到效果。邓铁涛教授曾用桂甘龙牡汤2剂治愈患肠伤寒10余天而体温仍38.5℃的5岁女孩。邓铁涛教授认为此类发热病症临床相对少见,特别是在高热时,更令医者难下决断,但只要细心辨证,确诊为脾胃内伤之发热,便可遵东垣甘温除大热法以治之。

推 荐 阅 读点击标题查阅

 十年前的愿望,你们还记得吗?

◆ 渐冻人怎么治?邓老话你知

◆ 万里云天万里路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