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与人为什么会疏远?

 梦回林芝 2017-12-23

  千山独自行,不必再相送。下一次再聚,不知道会是何年何日。网上有一段话说好:当我们长大了,社会角色不断变化,这些朋友都莫名地散了。

 

第一波散在大学那关。

 

彼此去了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让我们的关系自然从朋友变为旧人。

 

第二波散在工作那关。

 

工作后,能聊的话题真的太少了。上学的时候,毕竟可以吐槽一下舍友和老师,现在能聊什么呢?

 

我们工作的内容完全不一样,职业规划也南辕北辙,你现在喜欢和讨厌的人我都不知道。除了将过去反复咀嚼,勉强维持着点赞的情分,似乎也无话可说。

 

第三波散在婚姻那关。

 

成家立业后,有太多的事情要操心了。柴米油盐,人情往来,这些琐碎占据了全部的闲暇时间。你的一切我都是从朋友圈知道的,甚至无暇去问问老友,最近过得好吗?

 

是你变了或者我变了吗?都不是。你忙着嫁人生子,为了柴米油盐而奔波,而我还在求学深造,希望有个好的职业发展,两人的人生轨迹就此往两个方向发展,逐渐疏远,而真正渐行渐远的不是距离,而是三观。


前段时间,我从小玩到大的一个哥们结婚,很多年没见,我特意抽空去参加他的婚礼。

 

和他的见面,我期待了很久,结婚前的那个晚上,我和他一起聊天,却有了鸡同鸭讲的感觉。

 

读书时候的我们,只要一个眼神交汇就知道对方要干什么。但现在他满肚子倾诉自己生活的不易,我讲的时候他不太感兴趣,他讲的时候我也不能专心听,我们再也无法理解对方,再也无法聊到一起去了。

 

参加完他的婚姻,我们匆匆告别之后就各奔东西,在开车回去的时候,我握着方向盘,感觉无比失落,想起和他曾经的往事,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这无关于我,也无关于他,只是我们各自的三观和选择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渐行渐远。

 

最远的距离不是路程的距离,而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如果我和你隔的很远,坐个飞机就可以很快来到你的身边,而我们聊不到一起,就再也无法走入你的内心世界了。


记得小时候在课本中读到鲁迅的文章《故乡》时,他说自己和少年闰土的关系,当闰土叫了一声“老爷”之后,“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们之间似乎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那个时候读了很多遍始终不懂其中意思,长大后,再次读到这篇文章,却是感慨不已。

 

小的时候,我们都好像生活在蛋壳中,懵懵懂懂的唱着“朋友一生一起走,一辈子,一生情”,天真的以为我们会一辈子厮守在一起。后来,我们在不同的环境里孵化,破壳而出,有的成了麻雀,有的成了蟒蛇,有的成了鳄鱼,甚至有的成为了恐龙。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都是来自于山川湖海,却有各自的征途要走。


鳄鱼只能和鳄鱼一起走,麻雀只能和麻雀一起飞,因为他们的三观相同,正如《芳华》中何小萍和刘峰。

 

人生就是一趟开往坟墓的列车,有的人陪你在始发站出发在中途下车,有的人在中途上车却会陪你坐到终点站。

 

不必把所有人都请进生命里,生命归根到底是一场不能所有人一起走的独自修行。

 

昔日的朋友啊,很高兴你能来,不遗憾你离开,致那些我们最好的芳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