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智商有多牛?看完这些数据,心情凌乱了!

 山地之仔 2017-12-24

中国古代文明光辉灿烂,古人的智慧令人叹服,比如四大发明,遥遥领先世界,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古人的推算有多精准?看了下面的数据资料,希望你的心情能平静,古人太厉害了!

1、东汉时期的张衡经过对某些天体运转情况的观测,得出一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结论,与近世所测地球绕日一周历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的数值相差无几。

2、南北朝的祖冲之在我国天文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月亮相继两次通过黄道、白道的同一交点的时间长度为27.2123日,与现今推算值仅相差十万分之一日,即不到1秒,祖冲之的交点月长度对于日月食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祖冲之对木、水、火、金、土等五大行星在天空运行的轨道和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也进行了观测和推算,得出木星每84年超辰一次的结论,既定木星公转周期为11.858年,今测为11.862年。

4、唐朝僧人一行对子午线长度进行了测量,一行的测量值与现代值相比,相对误差大约为11.8%,在当时已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测量精度。

5、北宋科学家沈括对天象进行细致的观测,取得了一些新的发现与观测结果。例如,沈括用晷、漏观测发现了真太阳日有长有短。经现代科学测算,一年中真太阳日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仅为51秒。

6、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等人编写的《授时历》推算出的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天,即365天5小时49分12秒,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钟,和现在世界上通用的阳历的周期一样。

7、郭守敬从上都、大都开始历经河南转抵南海跋涉数千里,亲自参加四海测验。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35;新测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误差还不到5'';测定了黄赤交角新值,误差仅1''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