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酒局上,有时候,酒逢知己千杯少,有时候,酒逢千杯知己少。 独酌 所以很多人选择了独酌,如李白。 他的酒友遍天下,但一说独酌,他的《月下独酌四首》堪称神来之笔,仙气飘飘,直上云霄。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似乎单调得很,李白沉醉其间。 但凡诗人,没有不喜欢喝酒的。 而历史上喝酒独酌的可不止李白,好像诗人都有这么一段自斟自饮的故事。 宋·鲍照 《园葵赋》:“独酌南轩,拥琴孤听。”唐·杜牧《送沈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东吴饶风光,翠巘多名寺。疏烟亹亹秋,独酌平生思。”唐·白居易《东坡种花二首》:“独酌复独咏,不觉月平西。” 唐·王勃《郊兴》诗:“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 唐·卢照邻《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赠柳九陇》:“无人且无事,独酌还独眠。” 清·陈梦雷 《木瘿瓢赋》:“操一瓢兮独酌,濯清泉兮汲明月。” 但要说到写独酌诗最多的,却是南宋的陆游。 据统计,他的诗作标题中出现“独酌”二字的就有二十多首。 《冬夜独酌》 宋·陆游 寒水茫茫浸月明,疏钟杳杳带霜清。 一樽浊酒有妙理,十里荒鸡非恶声。 物外虽增新跌宕,胸中未洗旧峥嵘。 颓然坐睡蒲团稳,残火昏灯伴五更。 ▽▽▽ 那么为何古代如此多人独酌呢? 因为酒不仅是作为艺术家的诗人灵感来源,是他们忧国忧民、借酒消愁的道具,更是他们内心文化追求下的意境。 想想,他们独自一人,满满地斟上一杯,啜上一口,不能不说是自己赐予自己的一分美妙。 古时的酒是豪情的助燃剂,是饯别的泪,是红泥小火炉旁的雅趣,也是独酌时的意境。 静静地呷,慢慢地品,之后可以“挑灯看剑”,可以慷慨长歌,可以挥毫泼墨。 如今也有人追求独酌的境界。 一群人的拼酒,不如一个人的独酌。 马未都就很享受这独酌的滋味。 就着咸菜,开罐头喝着小酒,家中独酌,过上了不甚完美的完美一天。 ▲马未都独酌小菜 马未都对于这样独酌的乐趣,如古人对文化、对意境的追求,既一脉相承又异曲同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