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的儿子死前留下一句话,说出了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

 广东黄汉光 2017-12-24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时代历经数十年的激烈纷争,终于分出了高低胜负。曾经人才济济、兴盛一时的蜀汉,拥有诸葛亮和五虎将这样的一流人才,占据号称天府之国的巴蜀之地,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缺,却成为三国中最先灭亡的一个,刘禅也成了三国第一个亡国之君,原因令人费解。

三国之中,蜀国与吴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家都是国力弱小的小国,立国之本都是凭借天险割据一方。蜀国的屏障是崇山峻岭和艰险的蜀道,魏国的屏障是长江。吴国的人才储备厚度,一度落后蜀国很多,诸葛亮、关羽那样威震四方的人物,吴国一个没有。刘备的继承人刘禅虽然无能,但也没什么过分的恶行,孙权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杀得你死我活,朝局动荡,昏君暴君层出不穷。

蜀国之所以最先灭亡,诸葛亮的儿子曾经很直白地说出了罪魁祸首。魏国名将邓艾率领奇兵穿越阴平小道,突然出现在成都平原,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带兵出战,结果在绵竹一战中全军覆没,诸葛瞻本人也战死在乱军之中。在最后时刻到来之前,有人劝诸葛瞻退兵,诸葛瞻说了一句话:“我有三罪,在内不能除去黄皓,在外不能制约姜维,出战又不能守住国土,有何面目回去 !”

诸葛瞻一句话,揭示出蜀国灭亡的罪魁祸首。正如他所说,罪魁祸首就是诸葛瞻本人。诸葛亮鞠躬尽瘁打下江山,最后败在儿子诸葛瞻手里。诸葛瞻身为诸葛亮之子,深受皇帝宠信,既是刘禅的女婿,又是蜀国卫将军、军师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国事,是刘禅的心腹重臣和左膀右臂。可惜的是,诸葛瞻的才华和能力,与父亲诸葛亮相比天差地远。

诸葛瞻的第一项过失,就是未能除去宦官黄皓。刘禅早期尚能老老实实听凭刘备安排,信任重用诸葛亮等贤臣。到了后期,他却重用宦官黄皓,对之倍加宠信,言听计从。黄皓趁机结党营私,干预朝政,使得朝廷风纪败坏。诸葛瞻的前任如费祎、董允等重臣,都能严厉压制和管控黄皓,诸葛瞻一上台,黄皓才得以“崭露头角”。

他的第二项重大过错,未能制约姜维。姜维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蜀汉军事掌门人,忠心和才干自然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姜维不顾蜀汉国情,机械执行诸葛亮以攻为守之计,连年出兵北伐,与魏国作战,先后北伐十一次,是诸葛亮的近两倍。不仅战果甚微,而且虚耗钱粮,穷兵黩武,使得蜀国陷入民穷财尽的危机,百姓因为沉重的赋税和劳役而怨声载道。

诸葛瞻作为总揽全局的大总管,对于姜维的一意孤行,虽然心有不满,但却没有办法和能力去制约姜维,可以说是一筹莫展。直到蜀汉灭亡前的一年,他才上书参奏姜维,要求罢免他的兵权,降低他的职务,但已经铸成大错,于事无补了。相比之下,诸葛瞻之前有一位大将军费祎,却能很好地把控局面,他的办法是限制姜维的兵员数量,使得姜维长期只能掌控不足万人的兵力,难以发动北伐。诸葛瞻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

诸葛瞻第三项过错,是由于用兵才能和战略眼光的低下,直接导致蜀国在关键时刻全面崩溃。在魏国出动大军之前,远在外地的姜维已经有所觉察,专门上书提醒刘禅,让他派兵防守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两处战略要地,积极备战。刘禅却听信宦官黄皓,麻痹大意不做防范。诸葛瞻身为执掌用兵大权的卫将军,对于迫在眉睫的危险视而不见,姜维所提的建议,他也完全应该能够想到,但他却始终没有任何反应,错过了防御魏国攻击的最佳时刻。

在获知魏军邓艾部队已经突破天险,进入成都平原后,诸葛瞻急忙派兵堵截。一直到此刻,蜀国只要布置得当,措施得力,局面仍然大有可为。毕竟邓艾孤军深入,人困马乏,蜀国四方援兵都在逼近,诸葛瞻即使没能力战胜或消灭邓艾,只要凭险固守拖住邓艾,等到蜀国主力前来,邓艾的这次冒险就彻底落空。然而诸葛瞻却选择了死打硬拼,结果力不如人全军覆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