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中国工业技术流传四大案之钢铁(9)

 yang268 2017-12-24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世界钢铁冶金史,来看一看世界“三大名刀”。尤其是被称为日本“工匠精神”之魂之祖的日本刀。

       世界三大名刀是大马士革大平面花纹刃、马来克力士糙面焊接花纹刃和日本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刃(简称日本刀,又称武士刀)。无数人曾问怎么没有一种中国刀进入世界三大名刀,还有人为此遗憾,主要是中国人。欧洲人没这个遗憾,因为大马士革刀以一刀劈开欧洲武士的铁盔又不卷刃而闻名,钢刀砍断两个罗马帝国,带给欧洲的是恐怖;马来亚的克里士刀能一刀砍断欧洲近代殖民者的步枪枪身;而日本刀西方人人根本看不上。这三大名刀的前世今生的故事如下:

        一、大马士革刀

       “世界第一”名刀。确实非常精美和实用的名刀。在中国明时,一把大马士革刀能换20斤中国的生姜或15斤大黄,或者3只家用铁锅。1把即相当于165把――264把日本刀的价格。和中国宋明的兵器比,大马士革刀很便宜,但作为“世界”第一名刀,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是登峰造极的兵器了。

       文明史和钢铁冶金史上,大马士革刀是指公元8世纪至1750年间,用大马士革钢经过冷锻法锻打制成的钢刀。其原料是大马士革钢,其法是冷锻法。

       在西亚和欧洲文明史,凡是叫大马士革啥啥的,大都来自中国。包括大马士革丝(大马士革本身就是丝绸之意)、大马士革纸、大马士革钢。大马士革钢实为乌兹钢,据称来自印度。但是,在印度却将乌兹钢称为“支那生”Cinaja,即中国钢。“支那生”是先译的正音,传译上千年,“秦地生”是后来加美意而译的,正确发音是支那。乌兹钢的历史年代在公元8世纪至1750年,然后消失了。在前一篇的钢铁史对乌兹钢的初步讲说中曾言,“秦地生”--乌兹钢,传言加入了钨粉,实际不是加粉而只是含钨的铁矿石炼成的钢制品。但是,经过现代的金相学研究,乌兹钢是钨钢的说法不一定能站得住脚。(考虑到乌兹与乌在古语中相通,不能不怀疑中印古人可能对“钨”确实有所认识,清末为这种硬金属造字,成为中文里的“钨”,左金右乌,形意字,可能碰到了本质。)各种现代研究,乌兹钢其实就是纯钢,是以中国春秋战国以后的炼钢法炼成的低碳钢,但不是中国秦汉以后的工业化高炉炼钢法和各种炒钢、灌钢等较先进炼钢法制成的钢,而是小手工业小坩埚土法炼钢法制成的钢。据说,乌兹钢以小坩锅将铁矿石熔化成坨后,将小锅敲碎,剩下那坨就是乌兹钢,在冶炼过程中铁水并未完全达到液态,而是一种胶融态,冶炼产品本身就是一种组织和成分即不均匀的钢铁集合体,这是小手工业制钢的典型方法。乌兹钢在印度文明中自身应用不广,出口至中东重要港口大马士革时受到热捧,按西方惯例改名叫“大马士革钢”。这种坩埚炼钢法,欧洲英国是在乌兹钢失传之后几十年,才“发明”了小坩锅炼钢法。他与西方的传统冶金法不同之处在于西方一直炼出的是块状铁,是熟铁,软的。乌兹的是---钢,接近于生铁的钢,坚硬,有一点点脆。

       在制刀法上,用低温冷锻法,打制而不是铸造成剑。注意,先是剑。大元西侵后,剑才变成圆月弯刀。在锻打过程中,通过反复渗碳和脱碳,使乌兹“铁”中的含碳量不多不少,介于生铁熟铁之间,千锤成钢,硬度增加。通过折叠反复锻打,打出层层折叠的花纹,这就是花纹刀的成因。那个花纹实际为多层氧化铁,就是铁锈,因为锻打上百次,所以是上百层几百层的铁锈,所以不会一下锈蚀光,也不会几十年锈光,而是几百年才锈蚀掉。这是当时的欧洲冷锻工艺所不能达到的水平。由于乌兹钢的材质好,所以这多层铁实际可以认为是多层的钢,这不同于日本刀,日本刀是多层铁,极易锈蚀,必须随时保养,乌兹刀不用保养。因是多层钢,所以有硬度,又有韧度。其硬度可以一刀劈开著名的欧洲中世纪重甲军团的铁头盔为两半而不卷刃。

       这个制刀法是谁制的?根据记载、传闻和考证,一半认为是印度人的制法,部分刀剑成品直接出口到大马士革,但印度的研究说搞不清,连乌兹钢是不是印度的钢都不能确定,一多半认为是乌兹钢到了大马士革后,用西亚的制刀法锻制。但肯定不是欧洲制法。因为欧洲诸国苦于敌人这刀太厉害,在近千年里曾多次用欧洲的打铁技师,盗窃了乌兹钢原料,用欧洲技法,仿造成刀,效果极差,当时就砍不赢大马士革刀,几十年后就锈的不成样子。

       那么这个技术到底是什么技术?

       钢材是中国战国“百炼钢”技术,甚至成品。制剑法是商周青铜锻剑法,在战国时用在打制钢刀上,汉时也被称为“百湅钢”,这个字就包括了反复的锻打、淬火的制刀法了。剑改刀是成吉思汗西进后才改成了大马士革刀。

       中国在战国前后的冶铁炼钢和制刀制剑技术在两个方向并起,一是锻打,用战国即有,汉时普遍的低端“百炼钢”技术,是在对火候掌握还不到位,渗碳和脱碳还不能把控自如时的手工炼铁制器技术,把块状铁反复锻打,制器制刀剑。另一是铸造,从商周高温铸青铜时即传下来的各种高温炼钢技术,直接冶炼出渗碳钢,直接熔化铁水钢水而铸造刀剑,然后用淬火技术、渡膜技术再提高硬度,直接铸造钢刀。前者以块状铁初级品经百般锻打成钢,强度硬度韧度有限,后者别说是钢铁,就是青铜剑也被中国人打成了比罗马的“铁刀”硬度硬整整10倍,长度长20—100厘米的利器,中国普通的青铜剑即可轻松砍断数把罗马铁刀。至汉唐以后,百炼钢打制技术只用于小手工业来打造一些低等铁器或用于对制式兵器战损后的修修补补。高等与低等技术的区分在于中国的炉温一直就能达到1500度以上,而匈奴和中国之外的地方,一直到14世纪,仅仅能达到1083度上下的炉温,所以他们就是炼不出钢,就只能手工打铁,脱碳加碳,反反复复,用百炼钢技术一直折腾到1750年。中国在秦汉时就用大规模制钢法制造了批量巨大而又廉价的军队兵器,廉价的原因是批量大,普通士兵和民家都有刀剑,死时用于陪葬,一点不可惜,随便挖出一把,到了西方就是宝剑宝刀。同时在民间未淘汰冷锻制器法。宋以后的小说中流传的武松的镔铁双刀,就是民间铁匠打制的。但高俅林冲的刀、杨志的刀则是从军中传流而下,是唐时的陌刀一脉,是真正的工业铸造的钢刀,这是在和匈奴、鲜卑、蒙古等游牧民族的铁刀、钢刀、冷锻大刀、弯刀的千年激战中战出来的,是和钢制盔甲如明光铠、冷锻甲、铁浮屠、锁子甲、皮甲的千年对垒中战出来的正式军队装备,性能卓越。军刀是看不上民刀的。乌兹钢是低端铸造法的钢坯,再用冷锻打手工进一步加工制刀,质量上数量上都无法和工业制刀相提并论。

      乌兹钢出现,晚于公元8世纪,这个时间,是唐之前中后。这不得不又令人想到大唐与阿拉伯的唯一的那次751年怛罗斯之战的时间,那一战的结果是唐军几千名随军工匠被俘。著名的唐之重器,陌刀军的随军匠人进入中亚西亚,造纸也同时进入,大量唐之技艺在此时流出。当然,唐军工匠到达中亚时,发现中亚诸国已有中国的丝绸、造纸、冶金成品和工艺流传,流传的途径则分成了钢材和制刀工艺两类。既有可能是由川蜀经印度而入中亚,而另一种更可能的途径尤其是制刀工艺,当然就是来自东汉时被灭族而西窜的北匈奴。普林尼,在研究罗马史对此有论述,近代法国历史学家安德烈乔治奥德里古尔(A.G.Haudricourt)曾著述说:“亚洲的游牧部族之所以能侵入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的欧洲,原因也在于中国钢刀的优越。” 匈奴在公元前2-4世纪即学会了百炼钢技术,但就是搞不出大工业的炼钢术,一直停留在手工打制百炼钢刀的水平,在与秦军汉军的对抗失败后,公元1世纪后,北匈奴和汉末魏晋被逐出东土的游牧民族先后带着锻造技术和钢刀,逃往西亚和欧洲,同时把先进的技术,如犁镜、马术、马镫等带去。先用钢刀砍翻了西罗马帝国。可惜,没钢材了。只留下了制刀法。终于,几百年后,在大马士革,等到了从南方进口来的乌兹钢。钢材和锻造法,在此合一,终于制成了大马士革直剑。最后成吉思汗大军把和汉人斗了上百年后而积累经验教训的弯刀带至西亚,剑改刀。成为阿位伯圆月弯刀,正式定型。同时带入的还有郭子仪后代郭某的大宋炮队和铸炮技术,这一技术后来被奥斯曼帝国应用,铸成了乌尔班大炮,直接轰开了君士坦丁堡城墙,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17世纪后,英国殖民印度正高兴,但奇怪的是印度再不出产乌兹钢了。从现在的考古看,真不好解释为印度的某座矿山枯竭了,那怎么解释?同一时期,各种欧洲沿岸、中欧海洋航线考古发现,中国自唐宋元明清,一直在向印度、向中亚、向欧洲、向北欧出口大量钢铁和有色金属,成船成船的出口,至少部分乌兹钢可能就直接来自于中国。乌兹钢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待进一步考证。

       大马士革刀,给欧洲带来的是痛苦。1750年后,乌兹钢的断供,使得欧洲好钢断供。对乌兹钢的高额悬赏研究,促进了欧洲现代钢铁业的启动。上文曾提,以后再论。

       从中世纪开始,欧洲就开始仿制大马士革刀,一直不成功。用乌兹钢的原料和欧洲人的传统工艺来仿制也仍然不成功。因为工艺上费得人工太多,不值当,材料上更不值当了。到了现代,随便一炉钢的硬度韧度就强于乌兹钢多多,铸造法制作的刀剑天生就强于手工锻造法打制的刀剑,弄这东西没意思了。所以,现代钢铁业一兴起,现代制刀业一兴起,至今,大马士革刀成为古董,未能复活。原因是和现在的普通刀具比,大马士革刀,真不咋的。

       现在的大马士革钢分为铸造型和焊接型。古代名刀都是铸造型的底子加锻打,性能优异。而接焊大马士革钢,完全是用接焊方式,把不同含碳量的熟铁、生铁、低碳钢、高碳钢一片一片,一块一块地焊接成的。铸造大马士革钢亦可通过增加折叠锻打次数的方式使花纹变得更加细腻均称;接焊大马士革钢花纹则完全是人为的,非常呆板,是为现代工厂和旅游业大批量生产的,基本没有什么价值,现在的小刀为花纹而花纹,多为哗人耳目而已,这已涉嫌造假了。性能和价值跟古代铸造型都相差几个数量级。总之,大马士革钢刀已经成为传说了。除了一些老刀收藏于民间外,恢复生产大马士革刀的事,放下了。这刀,完结了。

        二、马来克利士剑

       马来克力士剑是陨铁剑。著名的“一捅没”。和古罗马的“一捅弯”铁刀,可以并称古神兵两大奇葩。古罗马军团铁刀是一捅就弯,必须用脚踩直了再捅。克力士剑是一捅就没了,收不回来。

       陨铁剑是天生的合金剑,是合金钢硬度,削铁如泥是常事。早期克力士剑就全是陨铁,但实在是没几把。于是,后期的就开始往里掺东西,先是两块陨铁夹一片块状熟铁,打制,后来也变成和大马士革刀一样的,加进去的块状铁越来越多,陨铁有没有就是意思一下了。这铁是哪来的?马来没什么铁矿,也没有大开采的能力,这铁,来自中国宋以后的出口。

       克力士剑晚于大马士革刀,其兴盛于13世纪的满者伯夷王国,其糙面陨铁焊接花纹刃,精美绝伦,制造极为精细。后期制剑时,光反复锤锻入火就要500次左右,刃上的夹层钢有600层之多。全世界一共就造了千八百把,因为陨铁是天上落在地球上的陨石铁,落在马来海岛上的一共也没几块。后来随着中国等地的钢铁输入,加上马来本土也探出了少量铁矿,因此铸剑师在锻剑开始加入其他钢材,但仍运用部分陨铁来保证刀剑的品质。据说一般的工艺是:三个钢块,中间夹上两片陨铁冶炼,再锤打成一片,然后剪成两至三块,再叠垒入火……可上百次。在具体操作中,各有绝活,因此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克力士刃纹。这是什么工艺?别跟我说这是欧洲工艺。这又正是中国秦汉时的百炼钢制剑工艺。正是汉唐之后,逐渐四处传播的原始冶炼工艺。马来古国的陨铁刀师傅被尊为国师,不是假国师,是真的官位就是国师,因为陨铁难得,工艺也难得。制刃师深知陨铁坚韧而不碎折,宣称刃上的花纹也非陨铁不能获得。实际我们知道,花纹就是多层的氧化铁,就是硬铁锈,只是反复打成了钢印,甚微甚薄,层层叠叠,难锈掉了,真要是陨铁,他不大能打得动的。

      早期人们对克力士剑并不在意,直到近代荷兰,两牙,英国白人殖民者几次作战后,马来克力士才使世人震惊。当时荷兰枪手的火枪钢管经常被马来刀剑一劈而断。为什么叫一捅没?因为陨铁难打,夹钢剑难打,剑柄更难打。所以几百年里,马来剑打得出剑身剑刃,打不出剑柄。马来剑的柄是用木头等等夹着钢剑身的,在使用时,马来剑短,不能用于战阵,不是长兵器的对手,只能用于行刺。使用者不能直肘直臂砍削,只能始终用弯肘小刺。一旦刺中,利刃则没入对手身体,但剑柄硬度不佳,基本就折了,所以拔不出来,“一捅下去,这剑就没了”,“一捅没”就是这么来了。为了一击致命,所以剑上喂毒药,沾一点血就死。还是行刺用的。

       到今天,马来人大多数不知道克力士的知识,不知道他们祖先的剑曾威震西方世界。英国收藏家加德纳普将平生致力收藏的400件克力士出示给马来古董鉴定家们鉴定,结果评定各异,错误百出,使加德纳极为震惊。其实,陨铁没几块,块状铁的百炼钢制刀技术,费工多,成效低,质量和现代钢比不咋滴。所以,到了十七十八世纪,和大马士革刀几乎同时失传了。

      至此,我们知道,克力士剑早期是陨铁剑,以百炼钢工艺锻打成器,宋后靠进口中国钢铁而加入其中,用的工艺还是冷锻法。客观评价看,克力士剑精美程度花纹的细密层次都不如大马士革刀,锻打也比较粗糙,花纹叠加的比较大,用毒药汁或香料来涂沫刀上的层次之间,当然不能说其细腻。可以说,材料不差,工艺不如大马士革刀和日本刀。注意,到了20世纪,日本刀的神话,出来了。说克力士剑与日本武士刀对砍,武士刀大胜。其实这两种兵器,几乎没有对阵的机会,而陨铁是合金钢里超硬的,想砍赢陨铁剑,几乎不可能。

       多考证一下。亚洲花纹刃起源于铜器早期时代的中国,始祖是干将、莫邪和欧冶子等。所谓花纹刃。是指刀身铸锻成天然花纹,深入青铜、钢铁等金属之中的各种纹理图形,如《吴越春秋》及《越绝书》记载的龟文、缦理、流水、芙蓉、深渊、高山、大川、流波、冰释等纹样,汉代人叫它松纹剑及蟠钢剑。这种花纹刃,锋刃极为坚韧犀利,锋口具有暗藏锯齿的作用,而且因钢及生熟铁的不同组合,具有刚柔相济的特点,他种刀剑一与其劈碰,鲜有不断损的。这是花纹刃优于一般刀剑的主要原因。中国春秋战国时的青铜剑即有大量的这种性能,而且能铸造得比西方的长20厘米至100厘米,硬度强过铁刀,对敌占尽优势。

       三、日本武士刀

       隆重出场。

       日本刀由8世纪后的中国唐刀演化而来。中国唐刀中的仪刀和横刀发展成为以后的佩刀;仪刀向东流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刀;向西南则成为藏刀祖先;陌刀在以后的演化中成为宋刀。但是中国自秦汉以来的大国制铁工艺,在汉时已发展出成熟的炼钢技术,其中炒钢技术顾名思义,(这在18世纪被英国发现被为“钢铁工业的革命”),想出铁出铁,想出钢出钢,想出熟铁也行,视炼钢如炒菜,想怎么炒就怎么炒,视随心所俗了。而中国始终压倒异域的是铸造技术。根本不用手工打制的冷锻法,中国就用铁水铸,秦汉时就走上了可以非常廉价且工艺简单易于大规模装备的路线,而且铸造出来的,材质均匀,几乎无缺点,直接就成型就用。这个大工艺,需要综合国力相匹配,所以匈奴、朝鲜、日本和后来中亚西亚欧洲,就是知道这个工艺,也没法实现,因为他们没有这种几千年来的技术积淀,他们一直就没法把炉子烧热。日本得到中国的冶铁技术甚早,同样就是没法炼出钢来铸造成兵。只能还是手工打铁。一直打了近2千年。

       日本刀的制作过程或制作工艺,现代人用文学语言写得花团锦簇,但在冶金专业来看,一层窗户纸的事,用劣等钢和低等手工锻造法制成的低等刃具。

       简单地说,日本刀,就是把玉钢(听着好听,听着硬,其实就是杂质多特别软的块炼铁)反复锻打渗碳,因为炉温低,所以只能低温锻打,因为杂质多,所以要反复把打成条状的铁片选择软和脆的地方,用剪子剪成小片,剪掉的铁渣就是杂质,用这种办法除杂质,然后把余下的铁片再锤打成铁条,再剪。经过千锤百炼,终于成钢,以生铁夹熟铁,高碳钢夹低碳钢,不用材质为芯、皮,以硬脆外皮包夹熟铁的软韧,反复淬火磨,终于成磨型。然后也是打不出得手的刀柄来,得用硬木或其它金属以及纺织品来装配刀柄,配上刀鞘,这就成了日本刀。

       这还是百炼钢术。但日本刀的缺点在于,大马士革刀的原材质是钢,克力士剑的原材质是陨铁,都是合金钢,最硬的材质,又硬又韧,而日本刀的原材质是杂铁是准熟铁,经过渗碳加碳打成钢也不是合金钢,而且手工钢怎么搞也是材质不匀。这是日本刀天生的不足,不匀就脆。而在制刀技法上,日本刀比克力士剑要精细甚多,小国比小小国的优势体现出来了,但其制法远远不如大马士革刀制法精细,其打或焊出的花纹、刀型(日本刀近乎直,而圆月弯刀是两千年大战定型出来的砍刺皆宜的利器)、防锈、硬度、韧度,都不如大马士革刀。综合之后,日本刀的特点是硬、脆、易折、易锈。明白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钢刀的特点,这就是生铁的特点。

       日本刀从唐时诞生到清末失传,由于冶金技术落后中国1000余年,其质量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所以一直刀贱如纸。至明代时,日本刀劣势尽现。按中日朝贡贸易的物价,自唐宋明志,一般惯例先将正式商团或使团朝贡的日本刀的价格高定10倍至20倍,然后民间的按低得多的市价大笔交易。大明与日本在贸易交往中,进口日本刀几十万把几十万把的计。“日本国刀剑、每把值纸钞三贯。”贵时,三贯合15文铜钱,便宜时不足3文铜钱。以物易物的价,明朝的良姜每斤25贯可换8把日本刀,大黄每斤30贯可换10把日本刀,三尺家用铁锅每口150贯可换50把日本刀。为什么这么便宜呢?因为日本刀所谓的材料“玉钢”就是最原始的铁矿石还原法,就是普通的块炼铁渗碳,玉钢是铁矿石还原后的海绵铁其中的被渗碳的一小部分中高碳钢而已。海绵铁软如海绵,是勉强从铁矿石里低温析出的熟铁,再制成玉钢很费劲,20斤海绵铁才得到1斤玉钢。大明直接把玉钢制成的日本刀低价买走。因为大明自己另外用大工业大批量生产钢铁制品,比玉钢好得多硬得多,现在把日本刀买来,就算铸成铁锅再卖回日本,相当于低价进口提纯过的铁矿石,能赚得巨量银子,日本一直是白银的大产地,是大明白银帝国金融体系的重要供银方。

       日本刀是不能给明军作兵器的。因为质量不行。前文说过,就是这时,1把大马士革刀相当于155把日本刀的标价,1把大马士革双刃刀相当于264把日本刀。大马士革刀漂亮耐用,在中国也是一直是受推崇的,从宋时就如此。真要大阵杀敌是不能用日本刀的。日本人自己也知道这个短处。所以自古以来,日本人在兵器上费尽了心思。在长度和用法上进行了量身定做的改进。

       日本人在用刀上,有一套绝的。日本人矮,所以对打中总吃亏。为了取长补短,日本人自古在兵器上以长为最。日本的长矛的长度是世界各国陆军中最长的,第一长枪。现在日本所藏的古时十大名枪,现在大都有尖无柄,其原有枪柄基本长达6米以上,甚至有近10米的。世界第二长枪是中国秦军的长枪阵,6米,第三长枪是马其顿和罗马军团引以自豪的4--6米的长枪阵。日本弓是世界古兵器中最高最长的,比最著名的英国长弓要长得多。英国长弓有一人高,日本长弓比日本人高很多,拉起来都不是弧形的,拉出来上半截和下半截都不一样,日本人只站在弓的下半截拉下半截,所以日本长弓的弓弦长,好拉,但弓力不弱,射程远。日本的刀,则是狡猾狡猾的长。他比别的国家的刀都长一块,欧洲传统是2尺短剑3尺刀,再长就锻打不出来,要折断的。中国会铸长的,传统是4尺长刀3尺龙泉。日本则是5尺长刀。日本刀的使法,也与众不同,现在人看日本武士,两把刀,一长一短,抱着长刀冲锋,好象要砍你啊,那短刀看来是小攮子,要捅你的要害。可诡异之处在于,日本的长刀不是用来砍,而是用来刺和划的,他那小刀反而是用来砍的。他是把长刀当枪、戈、戟来使的,把自己当马使,他那是骑马挺长枪冲阵的战法,这和欧洲骑士单独对阵时,匹马长矛互捅的决战式很接近。其来源是著名的战神,中国三国时期的关羽关云长的“马快刀长”战法,仗着赤兔马快,迅速接近敌人,将青龙偃月刀当长枪和锤子使,把敌人砸蒙扎伤拍晕划伤,而不是砍,使敌或敌马受伤,使敌堕马,然后用贴身小刀砍首级。关羽是中国秘密宗族的首领,这一宗教的一个直系是唐玄宗李隆基时的贵妃杨玉环,据称杨氏及其族赴日。这一战法,很能骗得敌人上当。不明其理的对手,从古到今一直在吃大亏。

       倭寇在与明军对阵时,日本刀对明军的刀枪时,初期明军总吃亏,原因是日本刀长出1尺,人未到,日本刀先至,而且是刺和划的动作,目标是先能刺人体就刺人体,因为人体面积大,刺头部目标小不好刺,刺不到人体他用刀划你的枪矛的柄,划你的胸臂手腕,这是戈和戟的划的动作,一划,敌人的兵器或被斩断,或会脱手,一脱手那就没法打了。明史上戚继光原文是“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身多两断”,就是说,明军的刀剑短够不着,长兵器如枪矛类的又不灵活,常常被砍断。也就是说,原文说的是砍断长兵器的木柄,结果被最近几十年的中国人读成了“日本刀斩断中国刀”,然后引申成了日本的冶金制刀技术在明朝大大超越了中国,这就成了大笑话了。戚继光,兵家,看到什么兵器都先夸好处再挑毛病然后破解。搞清了倭刀技法优劣后,戚继光用了简单的对策,他就用农民子弟,就用农家的扫帚和钉钯对付日本刀,而且是竹扫帚就压制住了日本刀。戚家军的鸳鸯阵就是用一个长的竹扫帚(学名狼宪),竹枝有韧性有一定硬度,在竹枝上又绑了点铁丝,相当于扫帚和钉钯的混合器。对阵时,对着冲刺来的日本武士的日本刀一挡,扫帚上的小枝子就把日本刀挡住并缠住了,号称斩铁如泥的日本刀连砍断竹枝和铁丝的硬度都没有,然后在后面的农民,用支长枪一捅,一个日本武士就完了。就这么简单,你拿着日本刀装着砍我,却使出长枪的招式来捅我划我,我就用比你长一点的挡你一下,然后用真的长枪,一捅,就完事了。戚继光还自创了戚家刀,形状上融合了明刀和日本刀:“刀刃平磨,无肩乃利,由妙在尖”,注意,在尖,在捅不在砍。使用明朝自己的材质,有效地克制了日本刀。戚家军平倭,百战百胜,一个原因就是武器对路。

       到日本侵华时,日本在“大正式”步枪就是三八大盖上的刺刀上又动了脑筋,三八大盖加刺刀后,比日本士兵身高还要高,比中国士兵手持的中正式步枪加刺刀长出近20厘米,两兵对刺时,三八大盖先20厘米扎过来,“大正压中正”,占尽优势,而日本兵个矮重心低,身体壮硕营养好,善跑,他又是把自己当成马,把三八大盖当长枪,拍马挺枪,一路冲过去不停步,这是关羽战法,策马一气冲到底后,再返身跑马捅回来。而中国士兵早期不懂这套路,静止状态,枪短20厘米,身体素质又差,所以,一个日本兵敢和五个八个中国士兵拼刺刀而且常胜,就是因为有枪法、懂套路。后期,中正式步枪和刺刀被改装加长,只比三八大盖短一点点,中国士兵有的还配备了大刀,大刀基本是4尺5尺长,长度不输日枪,中国大刀硬厚韧,能挡开当门冲,也敢硬砍日的步枪枪身,这离戚家军的对刀法差不多了。而且中国士兵拼刺刀时,也学会了一路挺枪冲到底,不停留,不左顾右盼,直杀到底后再扭头杀回来的关羽战法。至后期,刺刀战中,少吃亏了。这时,有的日军指挥官的日本刀,又一次显出了劣势。

       明治维新后,日本刀在日本已停止制造,工艺至1933年已失传了。原因在于,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引进欧洲和美国的钢铁制造业,立即制造出了真正的钢而且高产。原来的日本刀立即黯然失色。生铁刀再也不是钢刀和钢枪的对手,自然没人需要了。在50年左右的时间里,迅速失传。根据美国学者巴什福德·迪安的研究著作中记载,1900年他赴日考察刀剑的制造工艺,找到了几位依然掌握此类技艺的家族。但在五年后重返该地时,发现这些老人已经离开人世。而子孙们已经将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贱价卖出,技艺已经失传。而在1905年之后,日本各地的古玩店里到处可以买到这些。而现代日本刀是在1933年2月6日,由荒川五郎、粟厚彦三郎等在东京下议院本着复兴日本民族精神的旗号在帝国美术院第四部用收集到的民间资料重新制作的。有一些制作还进入军中,但收效甚微,因为工业炼钢造刀,比手工钢不知强到哪里去了。还有一些日本武士后人浪人之流,在从军或殖民时,自带家传武器,日本中高级军官佩刀是日本刀,这些日本刀部分是家传,荣誉大于实用。其缺点仍然是脆,易折。在日本刀与中国大刀或红缨枪的对阵中,日本刀不是对手。

       把日本刀捧上天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日本刀在历史上最出名的两次都与中国有关。一次是南京大屠杀,一次是战后审判。在南京大屠杀中,两名日本低级军官进行杀人比赛,各自用日本军刀砍下了100多名中国人的头颅。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的远东国际法庭上,对这两名刽子手进行了审判。日方辩护“日本刀质量没那么高,没有那么锋利。用日本刀砍人头,只砍几个就会钝到无法使用。”中国方面辩称“日本刀就是那么厉害,就是砍了那么多人头,有多份日本报纸随军报道等等为证。”审判结果是罪行属实,予以严惩。懂行的人,懂行的日本人和中国人其实明白,日本刀确实质量不咋的,如果在搏斗中砍人,砍不了几个就会或其刀断,或其刃缺或钝掉,无法继续砍杀。但是,如果用来砍无力抵抗、跪地待砍的人,在人的颈部有一骨缝,砍准即人头落地而如切菜,不伤刀锋。这是刀技。日本刀的技法中有此一技,砍那条骨缝,可砍杀无数。那个百人斩的数字充分证明,两个恶魔砍的正是没有一点抵抗的战俘或平民。

       战后,日本经济在特殊的条件下恢复。日本的一些传统工艺又被重提。日本刀,成为日本制造的传统象征。成为日本“工匠精神”之魂。其制造工艺被又一次挖掘,“恢复”,大批新日本刀被制造了出来。目前每把12000元人民币,相当多的数量是卖给中国人。在国际上,在中国,日本刀进行了大量宣传,打造出了日本刀的“形象”,日本刀还被誉为世界古代十大神兵中排名居中的。在三大名刀中,压制了克力士剑,隐隐然还想夺大马士革刀的刀王之位。作中国人的生意是日本刀的一大追求。

       现在的日本刀,原材料当然不是海绵铁,不是块状熟铁,而是钢,直接就打钢。于是,工艺自然不是劣质铁和低等的锻打工艺的结合了。这是以日本刀之名,打的是钢坯的钢刀。这么一来,现在的日本刀,其实根本不是那个从公元8世纪至1900年的那个日本刀了。不论是大马士革刀,克力士剑,日本武士刀,都不如现代的合金钢的硬度硬,不如其韧度强,都不如半大工业化的古代中国的大批制式生产的普通刀剑,更不如现代整高炉整高炉生产的合金铜铸造的削钢如泥的无数种新材料。

       总体而言,这三大名刀,在古代中国就不是文物,从不贵重。中国战国末期出现了熟铁疙瘩渗碳也就是百炼钢。西汉中末期出现了炒钢,淘汰了百炼钢。东汉中期出现了灌钢,随后淘汰了炒钢。而此后的印度人、西亚大马士革人、马来人、日本人一直在用汉唐甚至元以后传去的生铁疙瘩渗碳炼钢制刀。遂成三大名刀。到现在,已经断了代的、镶着无数珠宝的大马士革刀还是有点收藏价值的,马来剑是陨铁,确实难得。

       而现在的日本刀,从一开始恢复制作,就是用现代的钢材,装模作样假打铁,假模假式的渗碳脱碳淬火包夹。那些真硬的合金钢,他这个锻法啃不动,而他用的这个现代的普钢钢材,用不着他一边打一边剪,用不着他渗碳加碳,用不着他反复折叠几百次锻打。现在制作日本刀的,就是想各种办法,把那个花纹给处理上去,然后告诉你说,这是用传统工艺打造的日本刀。这是从原材料到制造工艺,从宣传到定价,一个彻头彻尾的造假的产物。这种造刀的成本,在钢铁材料极其普遍的今天,根本不值几个钱。古时日本刀中的神器,不过是三五文铜钱一把,至贱之物,50把日本刀只能换口中国铁锅,现在卖到12000元一把?骗傻子呢?您家的宝刀只卖几文铜钱?而且几十万把几十万把的卖,还没留下文物(留不下,日本刀易锈,没多少就锈没了)。

       不仅如此,主要是中国人,又开始吹捧日本的铁锅、日本的铁水壶了,说是手工打制、锻造,烧得水都好喝,然后是日本的电饭煲好,煮出来的米比中国的电饭煲好吃,日本的马桶盖比中国的好等等。醒醒吧,手打的铁锅的材制再怎么包得紧也不会均匀,不会超过工业制造的钢材铝材的制式产品,手打的东西,再怎么精准也不如使用模具的制式大工业品,手打的锅盖壶盖都不一定是圆的。那个铁锅、铁水壶再怎么打得好,烧出的水也是水的味,不是铁的味,有问题那是水的问题;用电饭锅煮饭,好不好吃在于米的质量,在于水、温的调节;那马桶盖,不也绝大多数是中国制造的么?如果同样的米,同样的水,还要吃出不同的味,那不是东西的事,那是人的味蕾出了毛病,是神经官能症,是日本月亮比中国就是圆的神经病,去看精神科才是正理。别耽误了。

       要命的是,这几项,近两年成了日本工匠精神的象征,尤其是日本刀,成了工匠精神之魂,是工匠精神的代表。如果说这话的人,知道现在的日本刀就是用现代的钢冒充古代的铁,用假工艺装样子冒充古代的冷锻改变材质的工艺,一整套彻头彻尾的假东西,这就是日本的“匠”人精神,他还会夸这事么?顺便提示一下,日本的家用电器日本的车,一直有一出保修期立即出毛病的恶习,这是工匠精神?这是正经做生意的精神么?是的,这确实是“工匠”,这就是“匠”,这就是小家子气,这就是不成器,不能成大器好么?

       近日,日本神户制钢漏底,几十年造假的丑闻曝光,祸害的企业多达全世界数百大型企业,从航天、卫星、飞机到高铁,从波音到通用到新干线,军工民用都深受其害。日本工匠精神的神话被重击,日本制造被重击。今天扒皮日本刀,看看“工匠之魂”从头到尾,从材质到工艺的“工匠”底子。

       明天,再看看德国工匠精神的祖宗----德国钢铁的底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