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场特许权: 风生水起的投资 无论市场环境怎么变化,他始终只投资成长性好而且估值偏低的中小企业,以不...

 清风竹影5lf814 2017-12-24

无论市场环境怎么变化,他始终只投资成长性好而且估值偏低的中小企业,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他在股市获取稳定收益的主要原因,也日渐成了他不变的投资风格。只有那些踏踏实实研究企业价值和成长性并具备足够耐心的投资者,才真正分享到企业高成长的收益。

自己总结的:成长股投资要诀----------未来能否确定的持续高成长?合理估值买入。

=======

价值投资理念--------只参与企业由小变大这一过程的投资,当一个企业变的足够大以后,不管它是否还有后劲,他都会选择退出寻找新的品种。

赚钱方法------在价值低估的时候买进好企业,然后一路持有不动摇,直到价值高估或者有更低估的投资品种出现后再抛出。

投资风格------把买股票当作一项实业投资,通过投资优秀的企业来实现自身财富的增值。所以,在每买进一个股票之前,他都会做大量的研究,经过反复论证后才把资金投向所看中的企业,买进自己看好的股票后,只要公司的估值合理而且企业处于良性发展状态,他就不会轻易卖出。

常年持股,不理会大盘-------股票运作几乎是不看大盘和趋势的,只要企业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且估值在他认可的范围之内,他就会常年满仓持股。在他看来,企业经营的好与坏和大盘的高与低并没有直接联系。既然是常年满仓持股,他对自己的投资标的就得慎重选择,不能选择那种随行就市的热门股,尤其是周期类股票,必须选择未来增长比较明确而且走势又完全独立的股票,这样才有可能穿透整个牛熊市,在股市这个风险巨大的市场里获取永恒的收益。

=========选股标准==========

---------风生水起:选股方法-----------

(一)10个必备标准:

1、上市公司应专心致力于主业,投资多元化的公司尽量回避、

2、公司的行业地位要突出,产品或者服务要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3、公司的净利润要在未来几年呈逐年递增的态势。

4、公司重视广大股东的利益,对股东的回报程度要高。

5、公司的扩张不能过快过猛。

6、公司的治理结构要完善。

7、企业文化不能侧重于个人英雄主义。

8、公司要有持续的创新能力

9、公司的股价没有被严重透支。

10、公司要具备较高的诚信度。

(二)5个优选标准:

1,现金流充沛。

2,公司所处的行业前景好。

3,筹码的集中度偏高,有大机构驻守其中。

4,公司的高层愿意增持或者回购股份(作秀的另当别论)。

5,公司总的规模相对较小或者适中。

----------------------------------

小市值------选股首选市值,50亿元以下最佳,200亿元以上成长性衰退就考虑退出。只参与企业由小变大这一过程的投资,当一个企业变的足够大以后,不管它是否还有后劲,他都会选择退出寻找新的品种。

成长第一--------对投资者来说,是在30元时以80倍的市盈率买入该股合算,还是在80元时以30倍的市盈率买入更合算呢?投资成长股,最大的风险其实不是高市盈率,而是增速低于预期,尤其是当公司的净利润持续走下坡时,这个时候风险最大。

大行业,小龙头-----所选公司是大行业的小公司,但是在行业内的排名又是数一数二的。他喜欢选择行业的龙头企业,最好是业内的前三甲,对产品价格有较大的话语权,具备较强的风险转嫁能力。

回避行业景气度过高的股票

尽量不选择与百姓生活过于贴近的产品制造商

毛利率--------选择综合毛利高于30%的企业

合理估值------动态pe低于30倍。增长速度越快,股价对应的PE也应该越高。对于一家经营业绩会逐年下滑的企业来说,他认为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即便是PE不到20倍,他可能也不会去投资。

考察管理层的薪酬和股权

以央企和管理规范、诚信度较高的民企为主。

他基本不碰周期性行业的股票,比如大牛市里的有色金属和券商类股票他就从来不关注.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他在进行基本面分析时考虑的核心要素。

根据公司所在的区域进行选择。

参考上市公司历年的分红状况

-------------------------

从投资眼光的角度来看,他选择的投资品种基本是好行业里面的小公司,这个“小”并不是说企业的影响力小,而是指企业的规模还不大,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偏小,但在业内却具备较强的领先地位

静态PE20至30,总市值50亿元,总股本3亿元以下,全年业绩增长预期较为明确,并具备高送转潜力的次新股民营企业股票,应该是可以作为独立大盘建仓的品种。

他选择成长性股票时,首先看中的是所处的行业,如果行业不具备明显的发展优势,那么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再出色,也很难让投资者分享到高速增长的收益。

==============估值方法考虑要素============

通常来讲,他在对一家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时,主要会考虑以下因素:

1、市盈率(PE)。和其他人一样,市盈率也是他估值时重点要考虑的东西,但他不是参照过去一年的市盈率,而是对当年的业绩做个适度的预期,然后去看市盈率有多少。市盈率究竟多少倍才合理?这个很难说清楚,通常100倍以下的他都不会回避,毕竟这只是一个初步评判标准,市盈率越低自然是越好,但有2个要素一定要注意:一是公司是否具备周期性,如果公司处于行业景气顶峰,市盈率低(比如15倍)也不见得具备投资价值;二是必须以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来测算市盈率,但专业投资公司的稳定投资收益是可以作为正常利润来测算的,比如A公司的股本2亿,预计今年主业可以贡献净利润1000万,但同时他有B公司25%的股权,B公司这几年处于高速成长态势,预期今年实现1亿的净利润,而且A公司近几年也没有减持B公司的打算,那么A公司今年的正常净利润就可以算作是3500万。

2、公司的成长性。这个是他衡量估值最重要的指标,如果说未来3年公司保持5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这个增长也必须是扣除非经常损益的),那么他觉得股价保持50倍PE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增长速度越快,股价对应的PE也应该越高。对于一家经营业绩会逐年下滑的企业来说,他认为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即便是PE不到20倍,他可能也不会去投资。不过,投资者要搞清楚公司的成长性的确是不容易,这也是形成合理估值的最核心要素。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去研究企业,跟踪企业的经营动态,通过查阅资料对公司未来的一些项目做合理的预估,甚至还要去公司实地考察。只有把企业的战略和经营摸透了,你才可能对它的未来做更趋于合理的预测。

3、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的行业估值也是有所区别的,如果这家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趋势很好,市场需求空间很大,那么同等条件下,相应可以给予更高的PE;反之,如果行业发展面临收窄,甚至是有消亡的趋势,那么同等条件下,PE也应该要低一些,尤其是某些公司所处的行业日渐衰落,而公司规模又偏大,这种公司就得警惕,比如曾经是CRT显像管龙头的彩虹股份,还有被数码相机替代的乐凯胶片等。就他来说,他所选择的电子信息和医药行业,就远远要比其他行业有前途的多,这也就是它们能被市场赋予高PE的原因之一。

4、公司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如果公司在业内居于领导者地位,相对于大多数同行具备一定的话语权,那么一般情况下,这类公司应比其他公司的PE要高。不过有一点需要特别留意,假如说某家公司的业务比较单一,而且它占据了过高的市场份额(比如说75%),则要当心企业是否会面临天花板危险,如果行业不出现快速增长,那么这家企业未来就很难有好的增长。

5、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这个也是他估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家企业的核心,还是在于人,在于其管理团队,所以治理结构良好而且管理水平优秀的企业,理应获得比其它同类企业更高的PE。从目前中国的国情来看,有诚信的民营企业在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上整体要明显强于国有企业。

6、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率。他所看重的回报率不是指股本扩张,而是上市公司进行真金白银的分红,通过分红一是可以检验出企业是否真的有实力,是不是真的赚到了钱,二是可以看出管理层对股东的一种态度。通常来讲,每年的分红比例保持在净利润的30%以上,就算得上是比较不错了,这种企业就可以获取相对高的PE。当然,这种分红要持续、动态地看,有的企业某一时期可能因为投入过大,需要较多资金而暂不分红,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总体上能保持历年高分红就可以了。

7、公司的规模。相对而言,小公司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但也面临着较快的发展机遇,一旦开发出某个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或者打开了一个新市场,利润增长的速度可能就比较快,而且,相对大公司来说,小公司也具备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而大公司虽然发展稳健,资金实力雄厚,但总体而言增长速度可能赶不上小公司,而且公司规模大了之后,企业内部的管理如果跟不上,就很容易出问题。所以总体来说,同样的条件下,他会给小市值公司更高的PE。小市值并不等同于小股本,比如5000万股本价格在100元的公司,市值规模就比总股本5亿价格在8元的公司小,如果条件相同,他可能就会觉得后者更具备估值优势。

除了以上这几点外,他给企业估值时还会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具体就要因股而异。

最后他还要提一点,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市场,也会有不同的估值待遇,比如同时在中国和新加坡上市的中新药业,PE就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因为两个市场的需求和流动性完全不同。这种情况,就好比一盘青菜,在黄山脚下的饭店可能就只卖到10-20元,而到了黄山上的宾馆,就要卖到50了,如果你在山上以30元的价格买到,那就说明你是低于价值买进,而如果是在山下花30元吃一盘青菜,就属于高于价值买入。

投资成长股,最大的风险其实不是高市盈率,而是增速低于预期,尤其是当公司的净利润持续走下坡时,这个时候风险最大。-------------承受双杀

就他的经验来看,如果一个质地不错的小企业在未来几年能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那么30倍PE的价格绝对是安全的,即便短期内会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行,但用不了多久股价就能回升到合理区域。

50倍PE对大多数搞价值投资的人来说,一般都是很难接受的,但他的观点是,只要未来几年能确定它有比较好的增长,而且公司规模又比较小的话,他就会把它作为长线建仓的考虑对象。

=========操作策略=============

只要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且现有的市盈率处于较低水平,就可以放心持有。

通常来讲,只要股票不过分表现,他一般是不会去折腾的,只有股票持续急拉,或者股价过分打压时,他才会活动活动,而他所有的操作行为,都是以估值为核心的。

对他来讲,他关注的焦点不是股价的走势和账面的市值,而是企业自身的经营和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这才是决定他是否卖出的关键依据.

到了12月,通常他会增加1-2个新的投资品种,一是每到年底会追加部分资金投入股市,二是对一些涨幅过大或者成长性不足的股票,也会用更好的投资标的来替代。这一阶段,他重点要做的,就是对他看好的一些备用股进行深入研究,从仔细阅读招股书到对行业的横向纵向分析,再到与企业的沟通交流,都是这2个月他投资工作的首要任务。

他一年下来大部分时间都非常轻松,只是在年底选股建仓的这一段时间会比较辛苦,而这种辛苦也是一般人不愿意去做的。

首先,在他进行长线建仓之前,一定要对这个企业非常熟悉,各方面都要研究的较为透彻,有了足够的把握之后再出手建仓,这样日后股价不管怎么波动,持股的信心都不会受到影响。

其次,对于他要长线建仓的股票,他的期望目标肯定不是涨个20%,一般来说都是2-3倍甚至更高。

他的投资习惯是不喜欢追高,所以如果没有在底部拿到筹码,这些股票可能与他就没有缘分了。

成长股的投资是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必须持续不断的在新生力量中挖掘出潜力品种,这样才能让自己在股市永远保持牛市状态......

不管是哪一项投资,他早晚都还是要退出的。持有大华的这几年,累计获利还算丰厚,他已相当知足,所以他觉得还是自觉一些,让出部分筹码让更多的新人去分享公司的高成长收益,而不要像蚂蝗一样死盯着一家企业。上市公司需要更多像他这样支持它们的新面孔,而他也有必要靠之前累积的利润去挖掘新的成长企业。

他只是在他熟悉的行业里选一些价值相对被低估的成长性企业进行投资,买入的时候他都做了两手准备:如果跌了被套,就持有或者找机会补仓,比如上个月介入的航天信息目前就处于被套状态.由于对企业的基本面有底,所以他不会轻易割肉出局(这些年真正割肉出局的差不多也就只有长园了);如果短期拉升过快,他会选择卖出,一方面是保住既有的利润,另一方面他能找到一些类似的品种,从盈利的股票上出来之后他会在看好的其他投资品种下跌时介入,虽然他选择了很多不同的品种进行操作,但绝对不是盲目的,在买入之前也都对基本面进行过一些分析,而且他的操作也是有主有次,对于他的重仓股,他会精做它,不可能做丢,而其他买入的股票,尽管有一些也很不错,他卖了之后还有可能大涨,但他不会对他们进行过多的眷念,否则手上的持有品种就会比较分散,个股数量会越来越多,这样不利于管理。

他的重仓股好比是太阳,其他股票就好比是行星,围着太阳转..

股市里似乎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等待.有的人如同冷静的狙击手,轻易不会买股票,总是在耐心等待市场转机出现,一旦时机成熟,便果断出击,赚取一波利润之后迅速离场.也有的人发现了合适的投资对象,在一个自己认可的价格区域内买入,然后就象但斌先生所说的,等待着时间的玫瑰静静的开放.尽管这两种等待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都是比较保险的,而且赚钱的概率相对比较大.对于他来说,由于缺乏狙击手那样的敏锐与果敢,所以他只能选择后一种方式,基本上是沿着'买入--被套--等待解套---解套获利---等待拉升---获利出局'这种模式.对大多数人来讲,被套之后的等待很容易做到,因为谁都不愿意认赔出局,尽管有着诸多的无奈,但只要不是出现了巨大利空或者信心崩溃到极点,一般都会选择持股等待,直到解套卖出.至于获利之后的等待,就不会显得这么被动了,通常是对持股人眼光和胆识的一种考验,如果没有对所持股票有深入的研究,是很难拿住股票的,也就只能赚取一些微薄的利润.

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1、首先要搞清楚股票的价值大约在什么水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当某只股票从10快涨到30,如果你心中给他的长远估值在100块的话,那么50元以下的每一次回档可能都是买点,只要你对企业有足够的信心,而且相对其他同类股票又明显具备估值优势的话,股价越跌则越应该购买,因为跌的越多相当于是折扣越多。

2、通过长期的跟踪、观察,培养对股票的感觉。如果我们长期跟踪某几只股票,那对这些股票的性格特征应该也会比较熟悉,时间久了,它们什么时候出现异常,什么时候要突破,可能你都会有很强的感觉。当然,这里面也有两个前提:首先是你跟踪的股票不能太多,有的人自选股有好几版,而且每天还不断的去查看热门股,这样是很难找到感觉的,跟踪的股票越少越好。其次是整个市场环境不能太坏,牛市或者牛皮市都容易培养出感觉,而一旦遭遇大熊市,很多东西就没有规律可循,感觉往往也就不灵验了,这种时候就应该多看少动。

他在买入某只股票前,所花的精力远远要比一般人多,只是一旦他研究的差不多透彻了并已经买入,他就不会再花过多心思,仅仅适当关注基本面的一些变化就可以了.由于事先已经制定好了大体的操作策略,只要企业没有太大的变化,一般是不需要再花费太多精力的。这就好比他出去旅游之前,都会制定详细的旅游攻略,等到真正出去玩的时候,他就不会再去考虑到哪住、在哪吃、玩什么等问题,这样玩起来自然也会比别人轻松很多。当然,真正执行的时候也需要做些变通,不能完全照搬计划,毕竟实际面对的和当初预期的还是会有一些出入,旅游是如此,做股票或许也是一样。

如果一只高成长的小盘股,你能确定它未来的成长性,宁可牺牲一些机会成本在里面等候,也比启动之后再参与要保险得多。假如他在06年初10元附近就建仓双鹭,即便是错过了一年的大行情,但后来一年近10倍的上涨则完全可以弥补前一年的机会成本。他相信真正有潜质的好企业,其内在价值最终都是要通过股价体现出来的,前面没有涨的利润,未来几年或许会加倍甚至超额返还给你。

如果某只股票你是10块钱买入,股价涨到30之后又回落到15,这种50%的巨大跌幅在当时来看一般人都是很难接受的,但是当股价涨到了100块时,中间的这个过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个道理和老百姓对房价的感受是一样的,比如说你的邻居以1500元的均价买的房,而你买的时候却是2500,价格比他高了接近70%,但若干年之后,当你的房子价格升到13000的时候,这1000块的差额对你来说也就没有多大影响了。

他虽然还是满仓,但并不会完全持股不动,用部分筹码和资金在几个主要品种里来回高抛低吸,通过降低成本和增加持股数来提高收益率。在牛市或者震荡市持股不动是可以赚取丰厚利润的,但如果是单边下跌的市场,你又不想清仓的话,对长线投资者来说,这种方式或许是盈利的最佳途径。

比如你手上有3000股大华,你在40附近卖出1000股,然后去别的股票上溜达一圈,捞个10-20%的利润,然后又回头在41附近接回,在大华的主升浪没有展开之前,如此循环往复几次,你放出的1000股大华有可能最终换回2000股,这样你总的股数也就成了4000股,这就相当于实施了10送3的分配并填满了权.当然,这有两个前提,一是你放出的股数不能太多,二是你要有把握在其他股票上赚取更多的利润,而且还得有好的心态,假如达不到这种要求,而且你又不愿意舍弃大华,那最好还是持股别动,也尽量少关注股市,因为可能还有更多的折磨在守候着你.

大华是令他比较放心的一个股票,这两年他会在它上面采取精做个股的方式,当它在箱体震荡整理时他会用部分筹码高抛低吸,赚取差价,降低成本;当大盘出现系统风险,它也随着下跌时,他相信它的跌幅会远远落后于大盘,这样他能赚取指数,同时在必要的时候也会抄底加仓,降低成本;当它处于缓慢上涨落后大盘时,他会拿出部分筹码在其他股票上获取利润,然后回流到大华上面,这样虽然会提高成本,但赚取了股数。当大华正式展开主升浪之后,他会坚持守仓的态度,不赚差价,不赚股数,只赚股价。

==========他的投资感悟=========

我的投资十准则(2、3、4、8)

1、永远把风险放在第一位.买入股票之前首先考虑我这笔交易亏损的可能有多大,估计会有多大幅度的损失,其次才考虑有望获取多少利润.

5、不要沦为股票的奴隶,而是要把股票当作一种消遣工具.股票不是我生活的全部,赚钱也不是我投资股票的唯一目的,除了实现财富增值的梦想外,我还可以通过股票拓宽知识面,把股票当作沟通友情的纽带,甚至可以通过投资者的股票操作去探究人的性格和心理等。

6、投资过程中切勿随波逐流,尽量回避多数人都在参与的投资行为和投资品种。

7、对企业的分析要客观、严谨,不能戴有色眼镜.通常我在买入股票之后,往往会放大企业的一些利好,而忽略企业存在的隐患,这样就无法理性分析企业的一些经营行为。今后在研究企业时必须有理有据,客观全面地去评价企业,而不能凭主观臆断,也不要盲目去预测上市公司未来的业绩。

9、要客观评价自己的投资经历。自身投资过程中经历的一些失败,不要归咎于运气不佳,而应该反复寻找失败的原因,并及时改进,不重复犯错。相反,对于过去取得的一些成绩,除了从中提取一些经验外,应该更多地将其归功于运气,而不是总拿这些所谓的“成绩”在他人面前炫耀。

10、不盲从和迷信高手,也不轻视和排斥“低手”。对于投资市场的高手,要理性去看待,高手的成功经验对自身不一定就适用,而且有的“高手”本身是出于某种目的人为添加了很多水分。反过来,那些股市里的失败者对自己也可能有借鉴作用,首先是可以吸取他们失败的一些教训,其次是有些人虽然暂时失败,但并不一定是他们的方法不好,有时候因为运气或者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收益,如果他们的方法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收益,借鉴一下也未尝不可。

三大投资铁律

1、要永远敬畏市场。无论你之前的业绩如何,始终都要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过去的成功和经验,不代表你将来就会取得胜利。在市场面前,我始终都把自己当做新人,戒骄戒躁,虚心学习,这也是我10年来没有被市场打到的主要原因。

2、要专注自己熟悉的领域,不要自欺欺人。关注我的人都知道,我这些年的收益主要都是来自于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在其他行业的投资成效则不明显。因为我长期专注这两个领域,才会比别人看的深,看的透,能看见别人看不到的机会,也能感觉到别人发现不了的风险。

3、要具备独立的思考和操作能力。我的看法是投资尽量靠自己摸索,适当去借鉴一下优秀人士的经验,但不要盲目照搬,更不能一味跟风。当然,投资也是需要积累和悟性的,如果说只需勤奋和努力就能在市场轻松赚钱,那我估计基本就没有人愿意去上班和创业了。

熊市持股的心得

股市有句谚语,“涨时重势,跌时重质”,可见股票的质地是熊市持股的核心要素,熊市的时候如果持股一定要选择基本面非常优秀的企业。但是光有这点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其他诸多要素才能抵御熊市的系统风险。

首先,和市场上其他股票相比,必须具备很明显的估值优势,如果同类股票的PE是70-80倍,我持有的股票最好是30-40倍,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相对估值优势。

其次,未来1-2年的业绩增长要有保证,业绩下降往往是熊市最大的杀伤武器,如果某只股票的财报在熊市出现下降或者增长明显放缓,股价就会很容易下跌破位。

第三,要抓小放大,熊市一旦来临,在股市活跃的资金就会越来越少,这样大市值品种就很难被撬动,那些基本面向好的小市值品种在市场风险被释放到一定阶段后,就很容易获得长线资金的青睐。

第四,要习惯喜新厌旧。市场环境不好时,有些质地很不错而且成长也很好的股票,往往跌幅也比较大,对此很多人都不理解。在我看来,这类股票一般都有了几倍的涨幅,由于累积了太多的获利盘,当市场弥漫的空头气氛越来越重时,这些获利筹码就会不时地成为做空动力,从而导致股价被错杀。相反,那些新上市的小盘股,如果本身的质地好,又具备明显的估值和成长优势,就容易呈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因为新股上市时间较短,机构和散户的持仓成本都比较高,除了少数恐慌性抛盘外,大部分人会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考虑,不原意割肉斩仓,而是选择惜售,甚至是边跌边买,于是也就导致了股价走势相对稳定。

第五,股票在熊市是否抗跌和逆市走强,与里面参与的机构也有关系,如果某只股票具备了前面这4个条件,而且在熊市来临之前的走势就不喜欢随波逐流,经常我行我素,那么你在熊市持有这只股票就有希望规避系统性风险

我常总结自己的失误,所以越做越顺。总结自己的失误会更有价值,如果我们不断总结自己的失误,找到原因并加以克服,实在克服不了的就绕行,换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随着时间的积累,很多别人容易犯的错在你身上就不会发生,这样你在股市里稳操胜券的概率也就越来越大,到最后也就真正成长为别人眼中的股市高手了。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总结,而是把错误的根源归咎于运气,从而导致反复犯同样的错误。

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不同,我基本不会有所谓的本金概念,我所认为的本金就是本年度的账户初始值,虽说我现在的市值绝大部分来自于股市利润,但这也毕竟是我这么多年辛辛苦苦的积累,就象我们做其他投资或者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赚来的一样,所以我会很认真很负责的去对待这些利润,他们就是我这个年度的投资本钱。

多年的炒股经历告诉我,趋势把握和短线操作并不是我的强项,相反买入好的股票持有不动不仅能让我有不错的收益,还能让我保持平稳的心态. 对于一项投资是否成功,我认为不是看其过程如何如何精彩,而是看你最终的战果,如果你卖出某只股票的收获值减去你的初始投入和时间成本以及各项付出,最终还是为正的话,我就觉得这项投资是成功的.

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天赋固然重要,但是性格、专注和勤奋更为关键,成功的背后必定有着很多的付出,并非所谓的掐指一算就可以得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