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杨波:促进分享经济与现代社会融合

 我是圭水 2017-12-25

伴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分享经济近年来随之兴起,逐渐扩展到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这一新兴事物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看待分享经济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就相关问题,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张杨波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的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网:请您介绍一下,信息网络技术给分享经济的出现提供了怎样的一种条件?在您看来,此外还有哪些催生分享经济产生的因素?学界是如何定义分享经济的呢?

张杨波:分享经济是个人将闲置资源共享出来,借助互联网平台把资源提供给需要的人或群体,使供需匹配最优化。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这种新模式对提供资源的人来说增加了额外报酬,而对获取资源的人来说降低了付出成本。分享经济的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如果不使用就会导致资源浪费。伴随网络技术的快速更新、社会群体对新模式的接受程度和人们闲置资源的增多,分享经济的主体将从个人过渡到正式组织,比如企业会将闲置资源共享给其它企业或个人;分享经济的对象将从交通出行和房屋出租扩展到个人消费的多个领域,比如时间、食品和图书等;分享经济的规模将产生几何级增长,人群将突破年龄和阶层的限制;分享经济的效益占GDP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信息网络技术为分享经济的出现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大力推进,分享经济的规模和效益将受特定区域或特定人群的限制。早在互联网技术推广之前,小范围内比如说某个社区内邻居之间相互借用或共用生活消费品可以算是分享经济的雏形,这种分享的社会机制是社会网络产生的人际信任。除了网络信息技术,中产阶层群体规模的扩大特别是由这个群体带动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推动了分享经济的发展。首先,这部分群体的扩大意味着闲置社会资源的总量在增多,如果人们还处于短缺社会,没有可分享的资源,何谈分享经济?其次通过分享经济除了有效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之外,还有提倡旧物循环再利用和倡导可持续消费生活的生活理念,这些是分享经济扩大的文化根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较之传统经济模式,在您看来,分享经济最突出的特点有哪些?这些特点意味着分享经济给人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给分享经济带来怎样的拉动作用?

张杨波:分享经济最突出的特点是闲置资源产权的分离。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产权是一束权利,使用物品但不必占用意味着提供者让渡了资源的使用权。分享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极大冲击,它弱化了以企业作为市场中介的旧模式,代之以人与人借助网络平台的市场交换。由于降低了交易成本,这种新模式将会分流一部分消费者群体,迫使原有的经济模式进行改变。其次是对原有的法律或政策提出了严峻挑战。消费者与生产者在市场交易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欺诈或道德风险麻烦,会随着企业组织弱化而放大,如何消减这些交易风险就给当前的政策或法律提出了难题。还有,以往的人际信任都与现有经济模式相匹配,而新模式的推广将削弱这种信任,这也是我们急需面对的。最后是提倡人们更新生活方式。目前对分享经济的讨论多是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角度来考虑,这种模式的推广将大幅度利用可闲置资源,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可持续消费模式生活理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