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衣冠禽兽是哪般?

 郑友华君 2017-12-25

王守训“一肩行李压缥缃”

分类:情系华夏
2017-12-25 05:10阅读(9)评论(31)

 苏轼有一首《洗儿诗》,很多人都熟悉。诗曰: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老黄县人王守训有一首《答王琴生先生贺子诗》,与苏轼的诗有着相同的观点,只是知道此诗的人不多。诗曰:

 得失穷通本任渠,一生踪迹太趑趄。

 有子事如登第晚,侍亲心愧报孙徐。

 箕裘且能听君颂,襁褓敢期读我书。

 转念不嫌愚且鲁,鲁愚灾害易消除。

 王守训老来得子,43岁时才有儿子王常新。儿子出生,王琴生前来道贺,王守训遂作诗以答。

 王守训可不是一般人,他的祖父王允中,清嘉庆朝进士,曾官拜湖南按察史、布政史。王守训本人是清光绪朝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加五级、奉政大夫。

 我们都知道“衣冠禽兽”这个成语,它现在的意思完全具贬义,指道德败坏的人。可它来自古代的官服,最初其含义,不是这样的。

 以明清两代官服为例。明朝文官官服绣禽,武官绣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规定为: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鸳鸯,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虎,四品豹,五品熊,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九品穿绿袍。

 清朝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其官服前胸、后背均缀有用金线和彩线绣成的补子,也是文官绣禽,武官绣兽。按《清史稿·舆服志》载,文官所绣,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所绣,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世代为宦的王氏家族,应该属于“衣冠禽兽”了,可是,王氏不以功名为念,而是秉持良好的读书传统。《黄县太原王氏族谱》说他“幼有异秉,颖悟过人,事亲先意承志,孺慕终身,与兄弟友爱最笃,怡怡无间。早岁入邑庠,食饩,旋中同治庚午丁卯并科副榜。顾自沈酣经籍,为文力蠲俗习,屡困乡举”“光绪乙酉科中顺天经魁,丙戌联捷成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王守训一生藏书甚丰,民国版《黄县志·人物志》说他,“性喜聚书,四部遍罗,以供研索,多至六七十万卷。精熟目录家言,所藏多善本”。为了藏书,他专门修建了“海蠡阁”。他还勤于著述,为后人留下了三十多部著作。

 王守训曾有《载书》一诗,写出了书籍随身携带的情形:

 未能拄腹与充肠,到处提携似裹粮。

 几度扁舟东海上,一肩行李压缥缃。

 他的《勘书》诗写出了自己的勤奋:

 板本麻沙思订讹,身边常是五车罗。

 丹黄未暇豪视点,徒使陈篇折角多。

 王守训的儿子王常新也是自幼聪慧,15岁即中秀才。辛亥革命后,他闭门谢客,遍读家中藏书,也给后人留下了《士乡方言证》《海蠡阁丛谈》《桤窗随笔》《辽呆记》等著作。

 不仅是王家,老黄县人有着读书的传统。古时有“姑姑节”,这一天是农历六月六。刁焕斗有诗《六月六日》:

 非假豚肩祝岁丰,脯脩一束饷严翁。

 琳琅曝罢浑无事,晒腹我将学郝隆。

 在诗后,作者自注道:“是日新妇必以猪肉奉翁,否则不吉,又晒书。”由此可见,老黄县人对书籍的热爱。

分享到:
   阅读(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