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晋明帝一半的才华,却遗传了短命,东晋的希望再次凋零

 金色年华554 2017-12-25

时间到了公元325年,这一年晋明帝司马绍驾崩,晋成帝司马衍继位。晋明帝的去世标志着东晋唯一中兴的希望

只有晋明帝一半的才华,却遗传了短命,东晋的希望再次凋零

晋成帝司马衍(321年―342年),325年—342年在位,字世根。晋明帝司马绍长子,东晋的第三位皇帝,整个晋朝的第七位皇帝。谥号成皇帝,庙号显宗。母亲为明穆皇后庾文君(请记住这个姓氏,这个姓氏影响了后面的历史)

幼年登基,太后辅政

司马衍登基时,只有五岁(虚岁),这么小的年纪还在尿裤子呢,自然没办法处理政事,那就是太后辅政。太后最信任的莫过于自己的娘家人,那就要依赖外戚,那就会引出外戚专权。在主少国疑时期,这个推论基本上是正确的。司马衍也不例外。皇太后临朝称制。司徒王导录尚书事,与中书令庾亮参辅朝政。庾亮就是皇太后的兄长,这就是外戚。王导自不用说,从东晋第一个皇帝开始就是权臣,庾亮是太后所依靠的。此时的司马天下,自然是姓司马的说了不算。至于是姓王的说了算,还是姓庾的说了算,那得看两方的势力对比。由于庾亮想排挤王导势力,但是庾亮此人猜忌心太重,不是做大事的料。还引起了一场叛乱。这就是苏峻与祖约的叛乱。

天灾人祸不断

只有晋明帝一半的才华,却遗传了短命,东晋的希望再次凋零

司马衍称帝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326年,即咸和元年(司马衍改元的第一个年号),从这一年的六月开始,一直到这一年的12月,一直没下雨,天下大旱。这可是江南啊,这么长时间的不下雨,那里受得了

天灾完了是人祸。北方的民族不断向南攻击,成都的李雄也在进攻。此时的东晋在对外战争上一直处于守势。外部的战争不断,内部也不消停。

庾亮不听从群臣劝阻,强行削夺历阳太守苏峻的兵权,让他回京做文官。意图消除朝廷隐患。我一直觉得晋朝的皇帝和大臣们不爱看史书,要是读读史记和汉书,晁错是怎么死的?汉景帝的七王之乱是怎么回事。前车之鉴啊。在咸和二年的十一月,豫州刺史祖约、历阳太守苏峻直接造反了。祸不单行啊,大臣造反也就罢了,同年腊月,彭城王司马雄、章武王司马休也叛乱,响应苏峻。

这个乱摊子是庾亮惹下的,屁股还得他自己擦,庾亮为征讨大都督。可惜,这个庾亮不成事,根本打不过苏峻。苏峻兵强马壮,势如破竹,庾亮节节败退。后来扔下了小皇帝,自己投奔温峤去了。次年苏峻占领了建康(都城),只剩下:司徒王导、右光禄大夫陆晔、荀崧等卫帝于太极殿,关键时候不靠谱啊。还好,苏峻没有称帝的野心,也仰慕王导。才没有对小皇帝和王导下手。司马衍这才保住了一条命。

苏峻的叛乱一直持续了一年零四个月,一直到咸和四年才平定。祖约是因为对阵北方的石勒而战败,至于苏峻吗,在陶侃、温峤的帮助下,才稳定局势,最后:峻轻骑出战,坠马,斩之,众遂大溃。马失前蹄而死。

司马衍的爹和爷爷经历了王敦叛乱,自己又有苏峻叛乱。内忧外患的,谁都受不了啊。

有其父的影子

只有晋明帝一半的才华,却遗传了短命,东晋的希望再次凋零

幼年继位,不能亲理政事。等到年纪渐长,司马衍厉行节俭,劝课农桑,诏举贤良,东晋在政治上趋于稳定。只可惜二是二岁就去世了,为政举措还没有形成影响力。可惜了。

在司马衍最后的日子里,司马衍做出了看似最英明的一个决定。因为司马衍的两个儿子还太小了,司马衍为了江山稳固,不再重蹈覆辙,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同母弟弟琅琊王司马岳。这就是晋康帝。只可惜这位弟弟完全辜负了他哥哥的一番心意。哥哥活了二十二岁,他只活了二十三岁。哎

另外,他的两个儿子司马丕、司马奕后来也都当了皇帝,分别是:晋哀帝和晋废帝。瞧瞧这俩谥号,就知道没好了。

晋书对司马衍的评价

少为舅氏所制,不亲庶政。及长,颇留心万机,务在简约,常欲于后园作射堂,计用四十金,以劳费乃止。雄武之度,虽有愧于前王(他的父亲晋明帝司马绍);恭俭之德,足追踪于住烈矣。

这个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