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离》/高文龙之——于省吾喜欢书柳宗元的一首诗

 诗词歌赋对联 2017-12-25


        


        早年在吉大上学时,有一次,去拜访罗老师。那天是晚饭后,我请罗老师当场写一幅字。罗老师也有兴致,于是拿来一张四尺对裁的纸,叠了几折。后来在写的时候我才看到,原来罗老师是把字写在折叠的痕迹处。我当时想,这里正是不平整的地方,为什么要写在这里呢?

        只不过纸叠得很轻,折痕不重,对书写影响不大。罗老师在准备写时,自言自语道:写什么呢?正好手头有一本《宋诗选》,于是就翻了起来。我这时问道:罗老师,选择自己喜欢书写的内容对书写效果有影响吗?罗老师说:有影响。(端忠学兄前几天谈到的所谓“心动”就是这个意思,可见对此亦有体会。)那天,罗老师给我写的是苏东坡的一首七律,“和子由渑池怀旧”。

        在闲聊中,关于书写内容,罗老师说到,于老(于省吾)总喜欢写柳宗元的一首诗,罗老师当时还念诵了两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罗老师接着又说,就算柳宗元这首诗好,也不能总写这一首啊。我觉得很有趣,心想,如果于老只是写了两三遍,罗老师恐怕也不会这么说的,肯定是三遍以上,罗老师亲眼看到了,才这么说吧。当然,我是无由得见于老书写的“城上高楼接大荒”了。说到于老,当时罗老师又取来一本书,《甲骨文字释林》,是于老的新作,刚赠送给罗老师的。

        书名的几个字,是于老自己写的,罗老师还特别让我来看,带章草意味的一种体式,字字珠玑,古雅可亲。于老的字,有些得益于晚清的沈曾植。于老对罗老师的字,也是推崇有加,誉为峻峭。这一点,我在《学书散忆》里有所谈及。

        罗老师还曾经说过一件事, 有一年, 他和于老去北京,专程拜访启功,启功那时正好做某刊物的编辑。于老和罗老师去和启功谈一篇稿子的事情。敲门进屋时,启功正在写字。不知是否完全写好,总之,字就摆在那里,于老和罗老师看得很清楚。谈完事情出来后,罗老师问于老,启功的字,你看怎么样?于老说,写得不好,其人性格委婉,学识未充,故其书亦无骨力。你应该多写,多写才能传世。对话内容大致如此。后来,罗老师和晚年在大连结识的弟子萧文立也说过这些话,萧文立先生并将这些内容,写成一则笔记,收录在《鲠盦侍闻摭忆》里,作为《枫窗三录》一书的“附录二”,已经刊登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