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行翻译双语:致孩子

 昵称47878830 2017-12-25

礼拜天早上还在被窝里,就看到朋友圈一篇看起来颇为标题党的文章:

要不是因为提到了AI,估计我就直接略过了。

点开一看,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通过实施四项重点任务,力争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点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其中特别提到了关于机器翻译部分:

()智能翻译系统。推动高精准智能翻译系统应用,围绕多语言互译、同声传译等典型场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提升准确度和实用性。到2020年,多语种智能互译取得明显突破,中译英、英译中场景下产品的翻译准确率超过85%,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智能互译准确率显著提升。

这一看不得了,知行翻译小编作为业内的小虾兵还是很震惊3年之后,中英互译准确率超过85%

既然敢把数据明确放在这里,我相信实现起来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02

我个人认为,机器翻译最厉害之处在于:只要有一台机器可以达到准确率85%,理论上可以有无限台机器同步达到这一水准。

反观人工翻译,准确率完全取决于个体能力。高级翻译的准确率确实可以很高,但是高级翻译的数量毕竟有限,不可复制,加之成本高昂。此外,训练一位高级翻译所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巨大,而机器翻译所需要的时间基本可以忽略。

由此可见,即使准确率不是99%,但由于成本低廉,机器翻译的大面积普及指日可待。

03

2017年已经到了最后一周,2020年似乎已经在向我们招手。

如果机器翻译即将大规模取代人工翻译,那些以翻译为生的专业议员、以语言能力为主要壁垒的年轻人、以外语作为主要专业的在校学生,你们的未来职业在哪里?

如果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如此及时、便捷、高效、低廉,那些以英语教学、培训为中心发展出来的覆盖从3岁到50岁学员的外语教学全产业链,你们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好在,还不算太晚。

AI的发展,依然没有突破那个奇点时刻,我们还有可以应对的空间。

单从机器翻译来说,个人认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尚有不足

一是,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能力尚有局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播音员一样,字正腔圆、发音标准、语言严谨。因而,人工口译员仍有优势。

二是,人工智能在理解言外之意、人类感情方面仍有局限。讽刺、夸张、隐喻、反话、双关等,暂时还是人工翻译的自留地;诗歌、小说等文艺作品蕴含的感情,人工智能仍然无法完全理解。

三是,人工智能在理解文化差异方面仍有局限。跨文化交际,语言的互通是一方面,此外还涉及经济、政治、历史、文化、艺术、风俗、传统等多领域内容,人工智能尚且无法按照人类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解。

至于,人类的最后堡垒将于何时被人工智能攻克?

我想,我不知道,你知道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