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志长远 何惧被“潜”

 柏桢 2017-12-25




  在安徽卫视一档访谈节目里,一位前HR经理曾抛出“会对非985高校的大学生区别对待”的话题,引起网络热议。这位前HR经理表示,一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名义上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对应聘者预先设置各种隐性约束。比如,参加招聘会时,他们会把985和非985的大学生简历分开放,离开时只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非985大学生的简历只能“被清理”。

  面对“潜规则”,有人隐忍不发,有人愤而不平,默默忍受是大部分人的选择,相较于对“不公”破口大骂“不平”者,蓄力考研,不惜“二战”“三战”者,显然要“明智”的多。既然人家只认985,那便努力考一个便是,多说无益!

  通常意识下,名校意味着将来能某得一份好差事,而考研便是在“先天不足,后天努力”下取得成功的最好见证。事实真的如此吗?这还要从用人单位的“价值取向”来决定,例如前台空缺,便需一位“智慧与美貌并存”的人来补位,文娱领域不足,便要找一些体育、艺术方面的人才来补强,所以,名校能否成就理想职业,全在于用人单位一时一刻之所需,切不可一概而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先有所需,而后才有人才,西汉若无匈奴之患,便难以成就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的丰功伟绩,春秋战国时代若非群雄割据混战,也便没有了张仪、苏秦的纵横市场,历史无数次向我们印证一个常识——时势造英雄。

  透过历史的长河,卫青、陈平、魏征、曾国藩、刘强东、新津春子等名人故事均向世人证实一个真理“英雄不问出处,努力就能成功”。由此可见,名校光环只适用于有名校需求的用人单位,而更多的技术类、艺术类、语言类、体育类、游戏类、娱乐类等各行各业的人才,同样会被“对口”单位伯乐欣赏,只不过这一切的前提均取决于“你真有实力,真是所需人才”。

他“潜”任他“潜”,我自提“修为”,有志者,考研也好,就业也罢,均非结果,而是达成目标,实现心中理想的一个环节。诚如姜子牙钓鱼,诸葛亮隐居,不论大器晚成亦或年少成名,醉翁之意皆不在酒,而在谋定天下。正如此,立志长远,内外兼修,不图一时一刻之得失,成时不忘形,挫时知韬晦,专业日精,实力日强,何愁伯乐不遇,何惧被他人“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