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毅

 南风清雨 2017-12-25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1974年11月

职称

教授

职务

联系方式

E-mail:caoyi@jiangnan.edu.cn

教育背景

1995.09~1999.06,安徽理工大学,中国.淮南,工学学士学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999.09~2002.06,安徽理工大学,中国.淮南,工学硕士学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2.09~2005.09,燕山大学,中国.秦皇岛,工学博士学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2008.09~2009.01,教育部出国人员上海集训部,中国.上海,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项目外语培训;

2011.08~2012.08,Laval University,Canada.Quebec, Visiting Scientist,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学术 兼职

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议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山东省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无锡市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无锡市工业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副主任、无锡市专利侵权判定咨询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Robotica》、《Advanced Robo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等10余份机器人领域国际知名SCI索引期刊及《机械工程学报》、《机器人》、《航空学报》、《光学精密工程》等10余份国内顶级EI索引期刊论文评阅专家、《IST Transactions of Control Engineer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s》、《IST Transactions of Mechanical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s》、《IST Transactions of Robotics, Automation and Mechatronics-Theory and Applications》副编辑,入选2012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5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

研究方向

并联机器人;

混联机器人;

柔性机器人;

软体机器人;

机器人动力学及控制等。

在研项目

现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

参与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4项。

学术成果与奖励

主要研究方向为并联机器人、混联机器人、柔性机器人、软体机器人、机器人动力学及控制等。

主持(含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约30篇、EI收录70余篇,出版英文学术专著章节一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省级重点教材各一部;科研成果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15项科研成果奖励;作为专利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作为第一软件著作权人授权软件著作权12项;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20余名、国内高级访问学者1名,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1名。

入选2012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5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人才计划。

近期成果

1.并联机构的关键基础理论与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并联机构的型综合、运动学特性以及间隙和弹性动力学研究.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3.机器人机构与装备应用研究.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4.并联机器人关键应用技术研究.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近期论文

已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约30篇、EI收录70余篇,出版英文学术专著章节一部,近期(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以第一作者/责任作者发表SCI/EI论文18篇:

国际杂志(2016.01~2017.04)

1. Yi Cao,Hai Chen, Youlei Qin, Hui Zhou*. Type Synthesis of Fully-Decoupled Three-Rotational and One-Translational Parallel Mechanis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2016, 13(2):1-10(SCI, EI,*:责任作者).

2. Hui Zhou,Youlei Qin, Hai Chen, Shuyi Ge,Yi Cao*. Structural Synthesis of Five-Degree-of- Freedom Hybrid Kinematics Mechanism. 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 2016, 27(4-6):390- 412 (SCI, EI).

国际会议(2016.01~2017.04)

3. Kai Liu,Yi Cao*, Shuyi Ge, Rui Ding.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Planar 2-DoF Compliant Rotational Hinge. ROBIO 2016, Qindao, China, December 3-7, 2016:2105-2110(EI).

国内杂志(2016.01~2017.04)

4. ,秦友蕾,陈海,葛姝翌,周辉.基于GF集理论的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构型综合.农业机械学报, 2015, 46(11):392-398 (EI).

5. ,刘凯,单春成,王强.抗拉柔性铰链的理论建模及有限元分析.光学精密工程,2016, 24(1):119-125(EI).

6. ,秦友蕾,陈海,曹浩峰.完全解耦2T3R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4(5):114-120 (EI).

7. ,秦友蕾,陈海,葛姝翌,周辉.完全各向同性解耦2T2R型并联机器人构型综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6, 48(7):94-100(EI).

8. ,秦友蕾,陈海,刘凯,周辉.完全各向同性解耦3T1R型并联机器人构型综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0(5):702-709 (EI).

9. ,陈海,秦友蕾,曹浩峰,周辉.解耦三转动两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6, 37(10):1408-1415 (EI).

10. ,周睿,秦友蕾,葛姝翌,丁锐.完全各向同性五自由度混联机构型综合.机械工程学报,网络优先发表(EI).

11. 葛姝翌,*,朱景原,刘凯,丁锐.基于分形理论的2T2R混联机构型综合.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网络优先发表(EI).

12. 刘凯,*,周睿,葛姝翌,丁锐.二自由度平板折展柔性铰链的分析及优化.航空学报, 2017,38(2):420317-420326(EI).

13. 葛姝翌,*,丁泽华,刘凯,丁锐.利用分形理论的3T1R混联机构型综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 50(11):75-82(EI).

14. 陈海,*,秦友蕾,葛姝翌,刘凯,丁锐.基于螺旋理论的三移两转混联解耦机构型综合.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6, 22(11):2563-2572(EI).

15. 秦友蕾,*,陈海,葛姝翌,周辉.完全解耦3T2R并联机器人构型综合方法.航空学报, 2016,37(6):1983-1991(EI).

16. 秦友蕾,*,陈海,曹浩峰.两移动三转动完全解耦混联机器人机构型综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 50(1):92-99(EI).

17. ,刘凯,葛姝翌,周睿.基于LEMs的平面抗拉压柔性内铰链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录用待发表(EI).

18. 刘凯,*,周睿,葛姝翌,丁锐.一移两转平板折展柔性铰链的建模及优化.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录用待发表(E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