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迅雷在混淆视听,迅雷内讧的重点不在于菲身上

 睁眼的沙加 2017-12-25

迅雷身上有种特别的悲剧色彩,辛苦上十年打造的视频服务生态因为版权监管问题不得不全盘放弃,刚刚搭建起的金融服务雏形也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强监管问题。这么多年只要一看到他上新闻头条,你几乎可以直接断定:这公司又有负面了。

现在关于迅雷金融品牌及迅雷玩客币问题,迅雷高管陈磊与于菲之间发生的内讧,更是这样一件让人目瞪口呆的负面。一个美股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高管个人中饱私囊成立的公司敢直接拿着上市公司的黑料做胁迫,甚至是以互发公告的方式抖搂出来。这么个闹法股市表现当然好不到哪里去,随后迅雷跌幅一度超过20%

听起来这事只会在狗血电视剧里出现,而现在真真实实的发生在迅雷身上。

怎么过气的迅雷,还有那么重的偶像包袱?

这对于这个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老牌互联网企业来说,实在是尴尬至极。

这不是一个利用职权输送利益的问题

按理说,于菲作为迅雷集团高级副总裁、法务部负责人、政府关系负责人,应该会比任何人明白此次内讧公告的严重性质。然而到现在迅雷金融方面没有任何收手的意思,各种互怼公告流水线一样一会一条。

可能迅雷成立这么多年,都没有这两天这么高的工作效率。

现在放出来的消息显示,于菲利用自己迅雷法务负责人的身份,为自己控股的迅雷大数据及旗下的迅雷金融输送了大量的UV流量和迅雷品牌使用权,并且这些迅雷核心资源都是免费供应。同时于菲却通过资本运作,在迅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迅雷集团的持股比例从43%压到了27%,自己却通过各种关联公司持股比例至少占66.67%。同时修改公司章程,踢掉了迅雷集团的董事职位。

按照这样的路线,于菲绝对是大奸臣一个,蛇蝎心肠,严重违法犯罪。迅雷集团也直接“暂停”了于菲的高级副总裁职务、法务负责人等一切职务。间接支持了这一论断。当然迅雷金融方面也回击,表示迅雷集团CEO陈磊因私人恩怨打击报复,其负责的玩客币业务被监管审查。

另外,于菲这样明显的违法侵吞公司财产的行为,还敢这样堂而皇之得与迅雷集团对抗,四处撕逼发公告?难道迅雷集团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黑料,让于菲这样天不怕地不怕?

还是说,迅雷金融的掌控者是个混不吝,现在严重威胁到自身利益,所以根本不听于菲指挥?

此次参与迅雷内讧的是迅雷计算机(深圳)有限公司与迅雷大数据子公司--深圳市迅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后者简称迅雷金融,算是迅雷大数据3家子公司中较为核心的一家。所有回怼迅雷集团的公告都是出自这家迅雷金融的官网。

根据天眼查上的企业资料显示,迅雷金融的法人、总经理是凌超群,但这个凌超群以及另一位林蔚刚刚在今年4月份替代肖畋、张海妮成为迅雷金融的董事、监事、法人、总经理。那个时候可正是金融市场监管风暴到来的时候,肖畋、张海妮明显是在紧急脱身。

而凌超群、林蔚共同合作的公司有三家,除此之外目前还没有更多信息。于菲的公开信则直接表示自己并未参与这次内讧,早已经从迅雷退下,完全是陈磊恶意给自己扣的锅。

但同时还有一个问题,表面上看于菲是迅雷大数据及旗下迅雷金融等公司的最大股东,但于菲手中的股权是否有替别人代持的问题?毕竟迅雷大数据背后在做现金贷、外汇业务,这么敏感且涉嫌违法的金融业务。一般为了避开法律责任,会做各种代持来规避风险。这种情况,公开渠道是难以查阅的。

于菲在最新的公开信中也表示:“只是在金融公司设立之初,作为金融业务开展的协调人,代理过一段时间董事长职务,代持过一段时间为招募团队预留的股份,如今已变更给实际运营团队”,但66.67%的持股比例也显得夸张。

迅雷大数据突然集体换任,事有蹊跷

现在我们看到,迅雷集团对迅雷大数据没有任何控制权,但于菲作为迅雷集团高级副总裁掌握了后者至少66.67%的股权,今年6月到11月22日担任迅雷大数据的董事长,并占有迅雷大数据40%的投票权。

动静这么大,迅雷集团高层不可能不知晓,并且迅雷金融方面的公告直接表示:迅雷大数据公司和其下辖的迅雷金融公司等多家子公司是经迅雷董事会批准设立,并由迅雷投资入股的公司,其商标使用权和流量资源,受协议保护。

迅雷金融2015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当时公司名为深圳市瑞螭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张海妮占据100%股权,并兼任企业法人、执行董事、总经理,肖畋任监事。2016年2月17日,正式更名为深圳市迅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但到2016年9月8日深圳市迅雷大数据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才正式出资500万元人民币获得前者100%股权。到2017年4月5日,肖畋、张海妮突然卸下公司所有职务,全部由凌超群、林蔚接替。

张海妮却多次在于菲拥有股权的多家公司中出现,在所有(9家)于菲手中的公司中,张海妮至少担任着监事职位。据此推理,于菲、张海妮有极大的可能性属于亲属关系。另一个与张海妮合作有6家公司的张海剑,与于菲、张海妮疑似亲属关系。当然,三者也可能是同事关系,出于迅雷集团的需要,以个人名义进行资本业务运作。

张海妮还曾同时迅雷大数据旗下的另外两家公司里--深圳市迅雷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贸易服务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或者执行董事、总经理职务。同时,这两家公司是在2016年9月迅雷集团成立迅雷大数据子公司时一起成立的。深圳市迅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也是在这一时间内被迅雷大数据全款收购。

在这四家公司成立时,张海妮同时担任了四家的总经理、董事长或执行董事职务,甚至是出任企业法人。另一个可疑人物张海剑则出任了迅雷大数据的董事职务。直到2017年4月左右,张海妮突然卸任了这几家公司的所有职务,张海剑也与张海妮一起辞掉了迅雷大数据的董事职务。

除了深圳市迅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这次与迅雷集团互发公告自揭黑幕内讧的主角--之外,这几家公司的企业法人、董事长或执行董事、总经理(总裁CEO),目前都是由HU JIE即胡捷接任。

按照于菲公开信的说法是:“在团队招募齐备后,我按照董事长邹胜龙先生的指示,辞去金融业务相关公司所有职务,不再在迅雷金融公司持有任何股份。”

可是你手里现在仍然拿着迅雷大数据66.67%的股份啊!只是自己的人马全身而退了而已!

作为一个公司高管,于菲连上自己的人马突然退得这么干净,自己一点位置不留,根本不科学。

于菲确实有代持,但这回答不了所有矛盾

于菲的公开信确实解答了自己是否中饱私囊、迅雷大数据到底是谁的公司、有没有将公司资源不公平的输送给自己,不过文章看似行云流水,实际上有很多矛盾之处。

既然是受迅雷集团董事长邹胜龙委派开拓新业务,为什么这么大的内讧事件发生后,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邹胜龙不立即出面调停?迅雷可是美股上市公司,如此像小孩过家家似的事情怎么能容忍。

为什么把迅雷大数据及其子公司称作迅雷金融?是否有混淆子公司深圳市迅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目的。

既然已经把“迅雷金融”变更给实际运营团队,那为什么这次涉事的深圳市迅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却是例外,以胡捷为董事长法人总裁的团队为什么将其排除在外?

为什么是“所有争论与我无关”?这次争论难道不是迅雷高管陈磊与于菲内讧吗?

玩客币受到了哪些监管调查?是玩客币的问题严重,还是迅雷金融的外汇、现金贷业务问题更胜一筹?

小新先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些关联公司中的股权利益谜题。

回过头来看这一段时期内,整个市场的变化。2017年1月10日,“妖精”“害人精”的脱稿演讲刚刚出来一个月,金融市场监管已经全面趋严。就是在这个时候,迅雷大数据公司发生股权变更,迅雷集团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股权就直接从43.16%跳水到了28.77%,最重要的是失去了董事会席位。切断的动作非常明显。

不过此时从张海妮手中接任迅雷大数据董事长职务的是于菲。直到上周11月22日,于菲才卸下迅雷大数据董事长的职务,算是摘清了与迅雷大数据及背后关联公司的所有关系。

迅雷集团“内部人士”的表示,这是于菲在中饱私囊。但这很有可能是迅雷集团高层授意,故意误导视听。迅雷金融的公告里则回应表示:这些“网传谣言”来自于迅雷集团CEO陈磊。

4月左右,张海妮卸任所有迅雷大数据关联公司职位的时候,正是迅雷爱交易产品因为顶风作案、鼓吹40倍高杠杆,最终被下架的时间。

到上周11月22日,于菲刚刚卸下迅雷大数据公司董事长的职位,一周的时间网上痕迹还没来得及理清,就出了这么大的撕逼战。

这是脱身成功了吗?于菲、张海妮现在明显是把迅雷大数据当做烫手山芋,扔的越远越好,这种表现不像是两人的私有财产。

何况迅雷集团创始人邹胜龙与于菲有4家共同持股公司,其中天津市苍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邹胜龙持股99%、于菲持股1%;深圳鲸涛股权投资有限公司邹胜龙持股51%、于菲持股49%;深圳寸长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邹胜龙持股50.51%、于菲持股49.49%;还有一家天津市瑞趣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两人的持股比例不明,这家公司持有迅雷大数据7.23%的股份。

这种情况怎么看怎么像是代持。邹胜龙是否靠着这样的复杂的股权,来分割于菲拿到的迅雷大数据利益?而背后如果有复杂的代持做支撑,迅雷集团高管对迅雷大数据可是绝对的控制。

迅雷金融才是最大问题,迅雷集团在断臂自保

另外还有一家名为天津市相成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公司,这家公司持有迅雷大数据30%的股权,并且是在今年1月份的股权变更中,直接从10%提升到目前的30%。公司法人是HU JIE,即迅雷大数据CEO胡捷。胡捷目前也从于菲、张海妮手中接过了,迅雷大数据、迅雷经济咨询、迅雷贸易服务三家公司的企业法人、董事长或执行董事、总经理职务。可以说全盘接过了迅雷大数据业务。

上边小新已经提过:胡捷并没有接手深圳市迅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也就是此次内讧战主动出击发公告的子公司。而这家子公司手中的业务就包含了现金贷、外汇、超高利率的理财产品等几个正在面临强监管的业务。

这家公司的主要股东有于菲100%控股的公司天津葆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于菲、张海妮、张海剑、黄金萃、吴细防、沈天一、李瑞军。各自持股比例不详,于菲、张海妮、张海剑、黄金萃、吴细防都在迅雷大数据的董事信息里出现过。

天津市相成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拥有蜂鸟金融运营与管理系统的软件著作权,这一套软件系统就是迅雷大数据所使用的技术平台。综合算下来这些人很有可能是迅雷方面的员工,这家公司就是用来代持迅雷大数据的股权。

这跟于菲的公开信表述一致。

也就是说,于菲确实接受了迅雷创始人董事长(当时还兼任集团CEO)邹胜龙的委派,开拓互联网金融业务,也确实为了方便业务运作进行了大量的代持。但后续退出迅雷大数据及其子公司,则极有可能是在业务开拓中出现了失误,为了规避法律风险不得不退出。而不是于菲公开信中那个大公无私的说法。

现在比特币等代币被划定为违法,主要原因是这些代币的匿名规则带来了巨大的跨国洗钱隐患,但监管部门对区块链技术还是持以开放的态度。

而迅雷玩客币这种利用了一些区块链技术,但还是由迅雷官方发行的、类似于Q币的虚拟货币,并不是绝对匿名的系统,几乎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境外洗钱犯罪。玩客币的风险有多大?这要看监管部门的态度,以及玩客币玩家的动向。

另一方面,迅雷大数据推广的紫蜜蜂金融外汇业务、疯狂猜涨跌涉及二元期权,都有明显的违法行为。折腾了这么多动作,迅雷集团是想把这些违法问题都堆给那个深圳市迅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吗?

所以表面上看是:迅雷集团CEO陈磊与迅雷集团高级副总裁于菲的内讧。

真实情况却很有可能是:迅雷集团嗅到监管的风向,想要赶紧撇清跟迅雷大数据之间的关系,以求自保。而迅雷大数据中违法问题最严重的迅雷金融成了这次最大的牺牲品,作为迅雷金融的法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凌超群跟自己的手下极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于是混不吝凌超群们就甩开膀子,在迅雷集团即将洗白自己的最后时刻,以公告黑幕的方式,要挟迅雷集团必须保下自己。

事情到这一步,迅雷各方人马只是到处开脱自己。刚刚接手迅雷金融的凌超群、林蔚,看起来认识到了这块业务有严重问题,发现自己正在变成迅雷集团的替罪羊。于是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直接撕破脸,以公告的方式抖搂了一大堆迅雷黑料。

迅雷集团与深圳市迅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之间的矛盾才是这次迅雷内讧的重点,陈磊与于菲的个人恩怨根本不值得一提。很显然迅雷是为了自保,不得不把两人放在聚光灯下,当做众人的靶子。

迅雷金融方面现在应该正在与迅雷集团高层谈判。小新预感,接下来的好戏更加精彩。

文/水上焱

文章由第三方提供,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本平台立场。阅读者应独立判断并自担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