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饭太快,容易发胖还致癌

 hercules028 2017-12-25


告诉爸妈:

1.你的胃需要起码二十分钟来告诉你的大脑你已经饱了。大量研究证明吃太快非常容易导致肥胖,所有人都是。


2.吃得快容易导致胃胀和胃酸倒流,严重情况下会引发食道癌。


3.专家学者建议,最好一餐饭至少吃20-30分钟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吃饭可能就是路边小馆点碗面五分钟解决,吃完回去继续加班。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慢点吃好,只是赶时间嘛。可是你知道吃得快具体给你带来多大的健康隐患吗?肥胖及与之相随的心血管疾病、慢性胃病、甚至是食道癌。


也许下次吃饭你就不会赶那十分钟了。



吃得快会肥胖,所有人都是


吃得太快,你会不知不觉摄入远远多于你身体需要的热量。


我们的身体其实是很精密的机器,它们知道你需要多少热量,来告诉你你需不需要摄入更多食物。


饥饿感主要源于一种叫醋酸酯(ghrelin)的荷尔蒙,它分泌于胃部,作用于中枢神经。



胃中空空的时候,肠胃管分泌醋酸酯;而当食物进入肠胃时,胃部拉伸,醋酸酯的分泌停止。当你血液中的醋酸酯浓度低时,你就感受不到饥饿,也就有了“吃饱了”的感觉。


但问题是,并不是醋酸酯的分泌一停止,大脑就能立刻觉察到的。只有当血液中本来的醋酸酯被慢慢分解吸收,血液中醋酸酯的浓度才会低到大脑有所知觉的程度——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二十分钟。


所以如果你吃太快,可能你的胃袋已经被拉伸到异常了,你的大脑还毫无所觉,你还以为自己很饿要继续吃。


大量的科学研究,从日本到美国,从儿童到老人,从男人到女人,都反映了习惯吃得快的人总是更肥胖。



也有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寻常习惯快速吃饭的人,减慢了吃饭速度后就能显著减少卡路里的摄入量。


胃病可能是因为你吃太快了


吃太快还会导致一些容易与慢性胃病混淆的症状。所以有些胃部不适的症状,你吃饭慢些就能化解。


比如说胃酸倒流,也就是胃中的半消化的内容物从胃部倒流到食道的现象,就可能是由吃太快引发的。



我们的食道末端有一块叫食管下括约肌的阀门,在食物需要由食管进入胃部时打开,食物的流入结束后关上,以阻止胃内容物倒流。


速度过快的进食和吞咽导致食管下括约肌过于频繁地放松。吞咽结束后,阀门不是每次都能来得及及时合上,于是就会发生胃酸倒流。


胃酸倒流除了让人反刍,也可能导致心口灼热,也就是胸部至上腹部的火烧般痛感,甚至可能蔓延至脖子、喉咙、或下颚骨连接点。


不要忽略胃酸倒流的危害。长期的囫囵吞枣式的进食加大了习惯性胃酸倒流的风险,而后者轻者可能导致食道有灼烧感,重者甚至可能引发食道癌。



除了胃酸倒流,胃胀也和大口吃饭时吞咽下的气体有关。虽然胃胀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危害,但也足够让你难受上一阵子。


到底应该吃多慢?


吃太快可能生病还发胖,可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下,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客观条件撒下大把时间悠闲细嚼慢咽。


那怎样才能在两者间取得平衡呢?


大多数专家学着给出了了二十到三十分钟的答案。最主要的是,如前文所言,从你开始吃东西到你觉得饱至少需要二十分钟的时间。


比较在意身材的妹子/汉子,还可以先用二十分钟吃掉平时饭量的80%,如果这时候还不觉得饱,再吃掉剩下的20%。这样也可以对自己的实际饭量有个更精准的评估。


参考文献

1. Denney-Wilson, E., & Campbell, K. (2008). Eating Behaviour and Obesity. 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37(7678), 1064-1065. 

2. Maruyama, K., Sato, S., Ohira, T., Maeda, K., Noda, H., Kubota, Y., . . . Campbell. (2008). The Joint Impact on Being Overweight of Self Reported Behaviours of Eating Quickly and Eating until Full: Cross Sectional Survey. 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37(7678), 1091-1093.

3. Ibiebele, T., Taylor, A., Whiteman, D., & Van der Pols, J. (2010). Eating habits and risk of esophageal cancers: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Cancer Causes & Control, 21(9), 1475-1484. 

4. ISEE/ISEA 2006 Conference Abstracts. (2006). Epidemiology, 17(6), S1-S534.

5. Mulholland, H., Cantwell, M., Anderson, L., Johnston, B., Watson, R., Murphy, S., . . . Murray, L. (2009). Glycemic Index, Carbohydrate and Fiber Intakes and Risk of Reflux Esophagitis, Barrett's Esophagus, and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Cancer Causes & Control, 20(3), 279-288.

6. Poster session 1. (2011).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1979-), 65, A68-A219.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