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雲泉 2017-12-25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逢周日遇大风,天气晴朗。不想在家窝着。骑车龙泉翠花桥转转。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石桥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桥北吕庄村的吕氏对石桥进行修建,时称吕桥。后来桥南的董氏重新修葺此桥,吕桥改名为董家桥。吕、董两家为桥名一事讼至县衙, 知县郭岩判:“为民涉水之便,行善也……”此桥遂改名善桥。后来知县廖思芳平叛有功,擢镇江知府,廖思芳经过此桥,适值阳春三月,见两岸柳翠花红,景色宜人,兴致大发,赞为“翠花桥”,其名沿用到今。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据考,这座位于叶县龙泉乡龙泉老街北的澧河桥,是黄河以南最古老且保存较好的石板桥。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翠花桥为柳木桩基,青石板结构,两侧无桥栏, 桥35孔,全长60米、宽5米,高1.6米。每孔有五块数吨重的石条铺就,石条与桥墩之间均有铁条连接固定,车辙下的两块为花岗石条,极为耐轧。桥面共有175块青石,石板长1.3m,石板与石板间皆有铁钉固连。桥墩有龙头雕刻,逆水排列,昂首瞪目,张口卷须,除可增加大桥的美观外,重要的是起到分水作用,减少洪水对大桥的冲击力,降低其对大桥的破坏力度。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上游约30米,是两座并在一起的水泥拱桥,旧桥建成也不过数十年,桥面黄土厚积,蒿草摇曳,已成废桥。打量脚下这座横卧在悠悠澧水之上的古石桥,想见它吕桥、董桥、善桥、翠花桥几易其名的往事,古人的口吻声貌鲜活如昨。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在改朝换代的战争岁月,兵马车辆辚辚北去、萧萧南往,把深深的辙痕留在桥上;太平盛世里,盐铁布帛,陶器瓷器,肩挑车载驴驮,有多少贩夫走卒巨商大贾从这桥上过,留下了落叶一样的足印。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乡名龙泉者,是为澧河右岸曾有一眼泉井与河水相通,古时因泉建寺,比历时几百年的翠花桥还早。寺因泉名,乡因寺名。惜1975年一场大水,旧寺庙荡然无存,井也塌了。眼前的十来间新庙院,是村民陆续复建的。与龙泉寺相守的,是一座堪称国宝的翠花桥,2006年纳入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名录。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长不大的骑友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走遍叶县之 龙泉翠花桥

乡村旅游公路一处凉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